随着热门品种持续回调,国内期货市场整体降温趋势明显。7 月 31 日,玻璃、硅铁触及跌停,焦煤封跌停板;三大光伏产业链品种也深度调整,此前较强势的多晶硅遭遇多头资金大撤退,主力合约一度逼近跌停。
值得注意的是,文华商品板块资金流出 147 亿元,商品市场情绪迅速回落。有机构认为,多数商品的估值或将重新回归基本面。
一品种以跌停收盘
两品种盘中一度跌停
在 「反内卷」 政策驱动下,从光伏产业链到黑色系,多个商品经历了一轮大涨行情后,开启高位震荡,等待政策预期的进一步指引。7 月 30 日,商品市场情绪迅速回落,前期涨势最猛的光伏产业链和黑色系品种大面积调整。
当地时间 7 月 30 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维持基准利率在 4.25%~4.50% 不变,此为第五次按兵不动。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声明未修改通胀措辞,认为上半年经济增长放缓,前景不确定性仍然居高。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还没有就 9 月会议作出任何决定,无法在 6 周后根据 6 月点阵图来作出决策。鲍威尔的发言使得投资者降低了 9 月降息预期,这对全球商品市场也带来了影响。
7 月 31 日早盘,商品市场全线走低,文华商品指数跌近 1.5%,不少热门品种大跌,焦煤、玻璃、纯碱等多个明星品种跌幅超 6%,硅铁、锰硅、焦炭、螺纹钢等黑色系品种纷纷大跌。
7 月 31 日午后,商品市场加速下跌,文华商品指数一度大跌超 2%,玻璃、硅铁触及跌停。截至收盘,玻璃主力合约大跌 8.22%,报 1117 元/吨,硅铁跌 6.62%,纯碱跌 6.45%;焦煤主力合约则封死跌停,报 1045.5 元/吨,焦炭主力合约大跌 4.93%,螺纹钢主力合约跌 4.19%。
光大期货认为,供应端方面,焦煤上游煤矿库存已去化至合理水平,国内煤矿生产持续恢复,蒙煤口岸通关量回升至高位,国内及进口焦煤成交价格不断上涨,市场备货情绪依旧高涨。从需求端来看,当前焦化企业生产亏损约 50 元/吨,在第四轮提涨落地后,焦化企业又提出第五轮提涨 50~55 元/吨;焦煤原料成本持续走高,焦化企业原料采购节奏依然较快。综合来看,预计短期焦煤盘面将呈宽幅震荡运行。
据文华财经统计,黑链及新能源板块均流出超 50 亿元,化工板块流出 15 亿元资金,贵金属及有色板块也有超 12 亿元流出,螺纹、焦煤、热卷均有 10 余亿元资金离场。
多晶硅多头资金大撤退
值得注意的是,备受关注的三大光伏产业链品种出现深度回调,碳酸锂、工业硅一度大跌 6%。7 月 31 日上午,多晶硅表现还较为强势,午后随着多头资金的大撤退,多晶硅主力合约一度逼近跌停。
截至 7 月 31 日收盘,多晶硅大跌 7.81%,报 49130 元/吨,主力合约净流出 18.22 亿元资金,该品种累计净流出 38.69 亿元。此外,工业硅跌 6.26%,碳酸锂跌 4.66%。
据上海有色网 (SMM) 数据,7 月多晶硅排产规划并无较大改变,总体产量预计将逼近 11 万吨大关,8 月多晶硅产量或将出现大幅上涨。
对于后市,国投期货认为,近期厂库库存继续下降,有逐渐向仓单转移的预期。同时,政策预期持续发酵,导致多晶硅价格波动放大。
光伏链品种深度回调
整体来看,2025 年以来,全球光伏产业链依旧面临深度调整。其中,多晶硅由于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生产企业因上半年大面积亏损普遍采取限产策略,行业开工率维持在 30%~40% 的历史低位,产量快速下滑,供应格局有所改善。
碳酸锂的基本面较为严峻。近期,澳矿企业相继披露财报,多家企业产销环增,海外锂矿供给维持稳定充裕。国内生产保持平稳,下游需求淡季不淡,但库存延续累增趋势,供需格局尚未扭转,基本面仍有压力。
南华期货认为,碳酸锂的短期供给端扰动仍存,下游补库进度有待观察。短期预计将维持宽幅震荡状态。从中长期看,基本面依然偏弱。关注市场转换节奏,注意持仓风险。
7 月 30 日,广期所再度出手降温,将工业硅、多晶硅、碳酸锂三大主力合约开仓量调整为不得超过 500 手,三大品种的 2510、2511、2512、2601 合约单日开仓量分别不得超过 2000 手。期货业人士认为,这一措施将明显抑制短线的投机资金,防控市场风险。
(证券时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