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注协发布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推动我国 ESG 信息披露规范化。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保责任制。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同比增长 99.3%。此外,全球最大单体绿氨项目在吉林投产,年减碳 65 万吨。
每经记者|徐肖逍 每经编辑|魏文艺
ESG 政策
中注协就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公开征求意见
7 月 30 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以下简称 「中注协」) 发布 《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准则第 X 号——基本准则 (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 2025 年 8 月 31 日。征求意见稿是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准则体系中的基本准则,主要规范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的基本概念、基本要求、基本方法等,适用于对所有类型可持续信息执行的所有鉴证业务,包括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和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
点评:该准则的发布是我国 ESG 信息披露规范化的重要一步,标志着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体系化建设的开端。该准则通过统一基本概念和方法论,为各类可持续信息鉴证提供框架性指引,有助于提升 ESG 报告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我国出台文件 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保责任制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 (试行)》(以下简称 《规定》)。其中要求,要健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权责一致、奖惩分明,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该 《规定》 还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生态环境部门和承担重要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部门负责人职责。
点评:该 《规定》 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制度化新阶段,通过权责清单方式压实地方党政 「一把手」 环保责任,具有突破性意义。
ESG 发布
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同比增长 99.3%
7 月 31 日,国家能源局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 2.68 亿千瓦,同比增长 99.3%,约占新增装机的 91.5%。其中,水电新增 393 万千瓦,风电新增 5139 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 2.12 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 71 万千瓦。
点评: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呈现爆发式增长,上半年新增装机占比超九成,凸显能源结构转型加速。这一态势若能持续,将有力支撑 「双碳」 目标实现,但需警惕电网消纳与储能配套滞后风险。
北京绿色交易所:全国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 2 亿元
7 月 29 日,北京绿色交易所举办 2025 年参与人大会,全面总结碳市场建设成果,并发布未来发展战略。大会披露,截至 7 月 28 日,全国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量接近 240 万吨,累计成交金额突破 2 亿元,国际化与绿色技术创新取得显著进展。
点评:上述成果展示了我国自愿碳市场的稳步发展,未来需着力扩大市场流动性,推动自愿碳市场与强制碳市场的协同发展,使碳定价真正成为企业减排的内生动力。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显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持续降低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IRENA) 最新发布的 《2024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 报告称,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市场中保持成本竞争力领先地位。报告指出,2024 年新增的 582 吉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大大节约了成本,避免了价值 570 亿美元左右的化石燃料使用。
点评:这一趋势将加速全球能源体系重构,但需关注供应链稳定性和新兴市场融资渠道等潜在挑战。报告数据为各国制定更具雄心的减排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ESG 行动
贵州茅台 (SH600519) 的 ESG 评级由 BBB 上调至 A
7 月 29 日,国际权威指数公司 MSCI(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简称明晟) 在最新公布的环境、社会及治理 (ESG) 评级结果中,将贵州茅台的 ESG 评级由 BBB 上调至 A。这是继 2024 年 8 月从 B 级升至 BBB 后,茅台 MSCI ESG 评级连续第二年提升。截至目前,贵州茅台 MSCI ESG 评级在中国 (包含香港) 饮料行业排名第二,成为白酒行业首家获评 A 级的企业,属于国际认证的可持续领先行列。
点评:贵州茅台 MSCI ESG 评级跃升至 A 级,不仅创下白酒行业 ESG 国际评级新高,更折射出中国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积极态势。连续两年评级提升显示其 ESG 管理已形成持续改进机制,从供应链减碳到水资源管理建立系统化实践。
每年预计减碳 65 万吨 全球最大单体绿氨项目在吉林投产
7 月 26 日,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吉林大安投产。该项目以年产 18 万吨绿氨的产能成为全球最大单体绿氨项目。作为中国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该项目配置了 800 兆瓦新能源装机 ((风电 700 兆瓦、光伏 100 兆瓦),通过 「绿电制氢、绿氢合成氨」 技术路线,年产能达绿氢 3.2 万吨、绿氨 18 万吨。投产后预计年减碳 65 万吨,相当于 50 万户家庭年用电碳排放。
点评:国家电投大安项目的投产标志着我国绿氢产业规模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全球最大单体绿氨产能展现了中国在新能源综合利用领域的领先实力。这种 「绿电-绿氢-绿氨」 一体化模式为重化工领域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