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琦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跑赢 ETF,规模却不及 ETF 增长。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创新药等板块演绎极致上涨行情,而公募基金市场却呈现出 「主动权益基金赚业绩,ETF 赚规模」 的割裂现象:主动权益基金凭借个股挖掘能力阶段性跑赢 ETF,但 ETF 却凭借多重优势实现规模碾压。
主动权益基金赚吆喝,ETF 成赢家
近期,创新药板块行情持续演绎,推升基金产品业绩向好。业绩翻倍基金产品批量涌现,在 7 月 29 日,创新药行情达到巅峰,年内基金业绩翻倍的产品总数一度达到了 17 只,均为创新药主题基金,其中 10 只产品为主动权益基金,7 只产品为创新药主题 ETF。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中银港股通医药、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华安医药生物 5 只创新药主题基金占据年度业绩榜前列,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 ETF、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 ETF、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 等 ETF 产品业绩紧随其后。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创新药板块迎来爆发性行情,率先布局的主动权益基金业绩一骑绝尘,长期占据年内业绩榜前列,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凭借精准选股和集中持仓,收获的业绩大幅领先相关指数基金产品。
不过,主动权益基金虽赢得业绩,但是从规模变化来看,不及 ETF 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从市场结构看,ETF 的规模扩张与行业主题行情高度绑定。今年,创新药、人形机器人等热点板块贡献显著。
Wind 数据显示,10 只业绩翻倍的创新药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末规模仅 94 亿元,二季度期间规模仅增加了 58 亿元。7 只 ETF 产品二季度规模增加了 129 亿元,总规模达到了 284 亿元。最新数据显示,7 月份至今,7 只 ETF 规模再度增加近 100 亿元。
在这轮创新药行情中,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的增长显然不及 ETF,更多投资者通过配置 ETF 参与创新药的政策红利和行业突破带来的投资机会。
在今年二季度,年内业绩排名第一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规模甚至出现下滑,该产品为 QDII 基金,或受到 QDII 额度等限制,7 月 28 日开始暂停申购。其他几只业绩靠前的创新药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出现数倍增长,不过仅永赢医药创新智选一只基金规模超过 30 亿元。
创新药板块的爆发性行情,为 ETF 提供了绝佳扩张契机。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 ETF、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 二季度末规模分别达到了 134 亿元和 78 亿元,最新规模分别达到了 154 亿元、120 亿元。
汇添富基金是市场上为数不多在主动权益和 ETF 领域对港股创新药都有布局的基金公司,公司旗下的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 年内获资金净流入超 80 亿元,成为此轮创新药行情中的吸金最多的产品。
除了创新药主题,人形机器人、券商等主题的 ETF 规模均比主动权益基金要大。
沪上一位基金评价人员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出现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是 ETF 的被动跟踪机制决定了它能精准捕捉行业贝塔收益,资金的偏好反映出投资者更倾向于通过 ETF 快速布局高景气赛道,而非依赖主动基金的个股选择能力。
挤压主动权益基金生存空间
近年来,ETF 迎来迅猛发展,产品数量、规模以及覆盖领域均不断扩张,甚至对主动权益基金形成全方位挤压。
今年,主动权益基金业绩突出,但是新发市场仍依赖历史业绩表现突出的绩优基金经理挂帅,资金流入动能明显不足。ETF 凭借透明持仓和灵活交易特征吸引大量投资者和量化资金。ETF 每日披露持仓和规模,避免 「风格漂移」 风险,能及时监控资金流向;部分 ETF 实现 T+0 交易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对交易型资金的吸引力。
ETF 的管理费率普遍低于主动权益基金,具有明显的成本与效率优势。在收益相近时,资金更倾向低成本工具。
基金公司也在将战略重心转移至被动投资,这进一步挤压主动权益基金的空间。
2025 年新成立的 ETF 中,科创板人工智能、通用航空主题、港股通科技主题、云计算产业等贝塔产品占比显著提升,而主动权益基金受青睐程度则要取决于基金经理历史业绩以及公司投入资源。
尽管 ETF 相对主动权益基金具有多重优势,但是这不能否定主动权益基金存在的价值。ETF 被动跟踪指数,其自动调仓机制可能强化助涨助跌,不过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可通过提前布局低估个股平滑波动,在市场上具有价值发现功能。
以 ETF 为代表的被动投资与主动投资也并非替代关系,两者面向的对象不同,收益风险特征迥异,都是市场上重要的资产配置工具,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两者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对于基金公司而言,ETF 的低管理成本和快速扩容能力使其成为规模引擎,而主动权益基金的发展能保证公司在深度研究、差异化策略上实现突围。
当下,ETF 等被动产品相对主动权益基金对资金更有吸引力的现状,也能倒逼主动基金加快寻找差异化生存路径。
警惕加剧市场波动风险
对投资者而言,还需警惕 ETF 的短期投机属性,在享受工具便利性的同时,应该注重长期资产配置的均衡性。
部分 ETF 高频投资者倾向短期波段操作,这些短期交易资金借道 ETF 快进快出显然会放大对应跟踪指数的波动。
年初,人形机器人表现火爆,相关主题 ETF 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规模不断攀升,一旦行情熄火,相关主题 ETF 规模就止步不前或者出现大幅缩水,资金追涨杀跌迹象明显。
6 月底,稳定币行情突然崛起,与稳定币行情密切相关的港股券商股价迎来爆发,当多数基金经理还在研究稳定币为何物时,港股券商主题 ETF 成为资金抢筹的工具。如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 ETF7 月至今吸金超百亿元,规模几乎翻倍,成为稳定币行情中的最大受益者。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 ETF 一个月涨幅一度也超过 40%,市场热度一度超过创新药主题。
不过,近期市场表现不佳,稳定币行情稍有熄火,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 ETF 近期回撤已经超过 7%,市场波动明显加大。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港股券商此前流动性较差,而大量资金涌入加剧股价波动,其中多家港股券商披露了易方达基金持有港股比例超过 5%。
未来,随着更多俘获市场贝塔的 ETF 不断涌现,需要警惕 ETF 短期交易属性加剧市场波动风险。
(证券时报网)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