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证券时报
人工智能行业迎来利好政策。人口与经济大省河南,要在人工智能领域 「闯出一片天」。
8 月 9 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关于印发 《河南省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 《措施》) 的通知。《措施》 从加强模型研发应用、强化算力供给服务、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加强优质企业引育等十大方面都给予了真金白银的补贴或支持,为河南人工智能生态的建设 「添了一把火」。
为何河南要大力推动 AI 产业发展?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I 的发展可以为传统产业提供新的升级路径和转型方向,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真金白银培育 「AI 生态森林」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不是单个企业单打独斗实现的,需要算法、算力、数据全方位突破,需要全产业链齐头并进、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而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在数据和 AI 应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本次发布的 《措施》 侧重于扬长避短,用真金白银培育 「AI 生态森林」。
在数据的开发利用层面,《措施》 提出,围绕工业、农业、文化和旅游、交通运输、医疗等重点行业,支持人工智能语料库建设,加快汇聚行业通用知识语料和特定语料资源,推动形成开放式语料合作生态,每年对用于大模型开发、训练和微调的高质量语料库每个给予最高 100 万元补助。
在优势的 AI 应用层面,《措施》 提出,支持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采用经测试评估合格的大模型产品和服务。支持谋划建设重大应用场景,每年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标杆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投资额 30% 的标准,省级每个给予最高 200 万元资金支持。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对省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根据建设任务、赋能效果、推广应用等情况,一次性给予最高 200 万元资金支持。
不仅数据高质量开发利用给予补贴,河南还对 AI 应用场景标杆项目有真金白银的支持,重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鼓励其建设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千行百业的实际落地。通过这些措施,足以看出河南在积极发挥自身长处,「以点带面」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而在 AI 模型的研发应用方面,《措施》 提出,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备案和落地应用。对新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备案的企业,给予一次性 100 万元资金支持。对自主研发、公开发布具有较好市场应用效果的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的企业,给予最高 100 万元资金支持。
在算力层面,《措施》 提出,建立以算力券为核心的算力平台运营结算分担机制,每年发放总规模不超过 5000 万元的算力券。对使用超算中心、算力规模 100P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 以上人工智能计算中心、1000 个标准机架以上数据中心算力资源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按照算力资源使用费的 20% 予以奖励,每个使用单位每年可享受不超过 100 万元算力券奖励,所需资金由省、市级财政按照 1∶1 比例共同分担。
除了算法、算力和数据,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人才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 提出要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支持各类用人主体引进培育人工智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按照有关政策给予相应资金奖励和服务保障。加大对企业人工智能核心骨干人才的支持力度:对年薪 100 万元以上且具有 5 年以上研发经验的,可认定为省级领军人才;对 40 岁以下年薪 50 万以上且具有 3 年以上研发经验的,可认定为省级青年人才。
而人才汇聚于企业,《措施》 提出加强优质企业引育,大力引进培育人工智能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对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在有效期内,以支持项目建设方式,按照不超过设备、软件实际投资额的 20% 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支持研发推广具身智能机器人、AI 手机、AI 电脑、视听终端、车载终端、工业终端、大模型一体机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鼓励各地政府和园区搭建产品试产、新品导入等服务平台,促进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小批量、敏捷化验证和试产。
为了给产业发展提供 「资金活水」,《措施》 提出设立总规模 30 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壮大耐心资本,探索投补联动、投贷联动等支持机制,满足人工智能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
河南进行 「AI 产业长跑」
实际上,对河南来说,发力 AI 产业不是一场 「冲刺」,而是一场 「长跑」。2025 年 3 月,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就印发了 《河南省 2025 年推进 「人工智能+」 行动工作要点》(以下简称 《要点》),在算法、算力、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层面都提出了发展目标。
比如在算力层面,《要点》 提出,建成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推进河南空港智算中心、中原算谷等智算中心建设。强化 「嵩山」「中原」 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功能,提升一站式人工智能算力服务能力。到 2025 年底,全省算力规模突破 94EFlops,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在数据层面,《要点》 提出,促进数据要素高效配置,做强郑州数据交易中心,争创国家级行业数据交易场所,2025 年备案数据交易规模达到 50 亿元。推动数据标注基地建设,支持 7 个省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城市在数据标注产业生态构建、能力提升和场景应用方面先行先试。促进数据智能标注技术应用,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数据企业。
在应用层面,《要点》 提出,推动人工智能+工业应用。聚焦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医药、现代食品、现代轻纺、煤炭等 8 个重点行业,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产品服务、仓储物流、节能减排、安全生产 7 个关键环节,分批次推动大模型应用场景建设,构建 「8×7」 工业大模型矩阵,赋能制造业智改数转。
此外,《要点》 还提及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农业、文旅等多领域应用。王鹏认为,AI 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是区域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入 AI 带来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传统产业可以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2025 年 4 月,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 《关于实施 「人工智能+」 高质量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到大力开展人工智能就业技能培训,加快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传媒、文创文旅等行业推广应用,助力河南省 「四高四争先」。
具体来看,从 2025 年到 2027 年,河南将年均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培训 5 万人以上,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就业岗位 6 万个以上,促进不少于 4 万人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实现就业创业。
「AI 不仅能够推动地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还能够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区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这对区域未来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王鹏表示。
(证券时报)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