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秦盛
在全球量子竞速背景下,国盾量子的半年报揭晓量子技术加速度。
8 月 12 日晚,「量子科技第一股」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国盾量子,688027.SH) 发布 2025 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收入 1.2 亿元,同比增长 74.54%,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三大板块业务收入均有增长;归母净亏损 2379 万元,同比减亏;研发投入 5517.08 万元,同比增长 33.77%,占营业收入比为 45.46%。
根据半年报,国盾量子上半年量子计算业务板块收入 5596.05 万元,同比增长 283.92%。
据介绍,国盾量子已为合肥先进计算中心 「巢湖明月」 提供了 200 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超量融合系统及配套软硬件设施等,已完成试运行并在推动项目验收;上半年为中电信量子集团提供了一体化整机搭建服务,国内单台比特数最多的超导量子计算机 「天衍-504」 完成验收;同时,国盾量子还将向海外交付一台 25 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整机。
此前,国盾量子还作为唯一企业单位,参与了中国 105 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祖冲之三号」 刷新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的研究。量子优越性是量子计算强大性能的综合体现,是应用探索和实现可拓展量子纠错的基础。
国盾量子称,公司正稳步推进千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稀释制冷机及相关核心组件国产化自研及交付。目前,全球范围还没有出现具有实用算力的量子计算机,科研界与产业界都在积极探索在中等规模含噪声量子计算阶段的应用。国盾量子正与中电信量子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携手,在气象预测、金融分析等领域探索多种算法解决方案,推进应用探索。
结合往期数据看,国盾量子自 2015 年在营业范围中新增 「量子计算」 业务,2020 年正式产生营业收入,彼时营收为 508.13 万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量子计算的收入已累计超过 2.3 亿元。
量子通信方面,国盾量子相关业务收入 5173.77 万元,同比增长 28.1%。
公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参与了我国首次实现的上万公里星地量子通信等研究;为成都、上海、深圳等地量子城域网建设提供了设备及技术支持。此外,还参与了多项能源、金融等关键行业应用建设,中国电信推出的由国盾量子提供专项技术服务的 「量子密话密信」,目前相关业务平台的量子密话用户超过 500 万,并具备承载超千万用户的能力。
12 日,国盾量子还同步披露了关联交易公告。公司拟与中电信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 1 份提供服务合同,向其 「量子密话密信业务」 提供专项技术服务,预计金额为 1400 万元。公司计划与中电信量子集团签订框架协议,为其提供量子密钥分发软硬件设备用于其量子城域网相关项目建设,框架协议预估金额为 7654.18 万元,具体金额以 2026 年 8 月 31 日前中电信量子集团实际提供单据为准。

量子保密通信的 QKD 产品具备高安全性,能有效抵御强大算力威胁。
量子测量方面,国盾量子上半年实现营收 856.51 万元,同比增长 13.75%,冷原子重力仪产品实现了 2 台销售,尚有在手订单未执行订单 3 台。
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目前已有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欧盟等 29 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推出了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战略规划或法案文件。2025 年上半年,继 22 个欧盟成员国签署 《欧洲量子技术宣言》 后,欧盟进一步启动 《量子欧洲战略》;芬兰、西班牙政府陆续宣布其自身的 《2025—2030 年量子技术战略》;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等也通过追加投资等方式,加大对量子科学研究的投入与合作力度,发展相关产业。
「十四五」 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纲要中多次提到了有关 「量子科技」 的内容;2025 年 《政府工作报告》 再度指出,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教育部等多部委及安徽、上海、广东、四川等省市也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
总体看来,量子信息技术正逐步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化应用,目前已经进入以 「产学研用管」 协同推进为特征的新阶段。
截至 8 月 12 日收盘,国盾量子股价报收 277.6 元/股,涨 0.63%。
(澎湃新闻)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