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寒武纪营收 28.81 亿元,同比增长 43 倍,实现净利润 10.38 亿元,成功扭亏为盈,现金流也显著改善。公司归因于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增长及与前沿领域企业的技术合作。同时,寒武纪计划募资不超过 39.85 亿元用于芯片和软件平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然而,其存货余额增长 51.64%,订单和库存压力加大,盈利可持续性有待检验。此外,供应链风险和股价波动风险也存在。
每经记者|杨卉 每经编辑|张益铭
在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寒武纪 (688256.SH,股价 1329 元,市值 5559.87 亿元) 在 2025 年上半年似乎迎来了爆发式的业绩拐点。据 8 月 26 日晚间披露的半年度报告,2025 年上半年,寒武纪营收 28.81 亿元,同比增长 43 倍。
寒武纪长期以来因 「高研发、高投入、长期亏损」 而备受质疑,业绩的转正,似乎让公司从研发投入向商业落地完成了一次关键跨越。然而,收入骤增背后的可持续性有待市场检验。
同时,在半年报的风险提示中,寒武纪也直言近期股价上涨背后存在市场不实传言,并提醒投资者理性看待股价波动。8 月 20 日,寒武纪股价突破千元大关,25 日最高冲至 1391 元。截至 26 日收盘,寒武纪报 1329 元,股价直逼 A 股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 (600519.SH,股价 1481.61 元,市值 18611.95 亿元)。
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2025 年上半年,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 28.81 亿元,同比增长 43 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38 亿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 5.33 亿元。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9.11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31 亿元显著改善。
从财务数据来看,寒武纪在 2025 年上半年,似乎摆脱了长期以来 「高研发、高亏损」 的困境,更在短期内实现了盈利和现金流的双转正。
寒武纪在财报中表示,2025 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核心优势,持续深化与大模型、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公司凭借卓越的产品适配能力和开放合作的务实态度,以技术合作促进应用落地,以应用落地拓展市场规模,营业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
研发投入层面,2025 年上半年,寒武纪的研发费用为 4.56 亿元,同比增长 2.01%。不过,在营收大幅增长后,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 690.92% 骤降至 15.85%。也就是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的下降,更多源于上半年寒武纪收入的大幅增长。
在资本层面,寒武纪也在积极谋划新的资金补充。报告披露,公司已向交易所提交了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的申请,拟募集不超过 39.85 亿元资金。其中,20.54 亿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14.52 亿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4.79 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寒武纪方面表示,此次拟开展的募投项目将增强公司面向大模型的芯片技术和产品综合实力,提升公司在智能芯片产业领域的长期竞争力。同时,将构建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司软件生态的开放性和易用性。补充的流动资金将满足公司营运资金需求。
爆发式增长可持续性待检验
这种爆发式的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依旧有待市场检验。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2025 年上半年,寒武纪存货余额达到 26.9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1.64%,占总资产的比例超过三成,寒武纪方面表示,存货的增加主要由于报告期内产成品增加。不过,存货压力明显加大,也对寒武纪后续销售转化提出了考验。
此外,2025 年上半年,寒武纪合同负债达 5.43 亿元,相比上年末的 88.62 万元,大幅增加 600 多倍。
尽管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向释放,但寒武纪也在半年报中提示了多方面的不确定性。
寒武纪在报告中明确表示,公司综合毛利率可能受产品售价、原材料及封装测试成本、生产工艺水平、产品组合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波动,同时与市场竞争程度、国家政策调整、全球供应链稳定等情况高度相关。这意味着当前的盈利表现并不能完全代表未来趋势,毛利率可能存在一定波动,进而影响经营成果和业绩表现。
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挑战依然存在。寒武纪采用 Fabless 模式 (设计公司 + 外部代工),供应商包括 IP(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意内容或品牌) 授权厂商、服务器厂商、晶圆制造厂和封装测试厂等。由于集成电路整个行业链是专业化分工且技术门槛较高,加之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已被列入 「实体清单」,这将对公司供应链的稳定造成一定风险。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博弈日趋复杂的背景下,这类风险对国内芯片企业而言是普遍课题。
关于近期的股价波动,寒武纪也在风险提示中表示,公司股价持续上涨积累了较多的获利调整风险。公司关注到网上传播的关于公司新产品规格、送样及潜在客户、在某厂商预定大量载板订单、收入预测、供应链等相关信息,均为误导市场的不实信息,提醒投资者理性看待股价波动。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