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8 日,厦门国贸 (SH600755) 发布 2025 年半年度报告。
报告显示,尽管受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516.58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23 亿元。
细看厦门国贸的半年报,其经营质量显著提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近转正,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全球化布局加速,海外业务收入达 295.45 亿元,「一带一路」 沿线贸易规模近 400 亿元,与 RCEP 国家贸易规模超 350 亿元。
同时,今年上半年,厦门国贸新增 23 个海外仓,「三链融合」 战略落地见效,铁矿石、铜等核心品类经营质量稳步提升。
上述一系列细节的变化,勾勒出厦门国贸从 「规模扩张」 向 「高质量发展」 转型的清晰路径。
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运营质量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厦门国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5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4.90 亿元实现跨越式改善。
对于现金流的显著改善,厦门国贸表示:「主要因报告期公司供应链管理业务的销售商品预收款和销售回款同比增加以及供应链管理业务的商品采购增加额有所下降,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相应增加。」
显然,上述变化的背后,是公司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一方面,供应链管理业务销售商品预收款和销售回款同比增加,下游客户付款意愿增强,资金回笼速度加快;另一方面,商品采购增加额有所下降,公司通过优化采购节奏、精准匹配供需,减少了资金占用。
「2025 年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需尚未全面复苏、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在市场环境变化和公司经营策略调整的综合影响下,部分品类的业务规模有所下降,但公司坚持守正创新,优化业务结构,聚焦高质量业务,铁矿石、铜、液体化工等主要产品的经营质量和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厦门国贸表示。
同时,现金流改善也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关键科目中。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公司货币资金达 115.44 亿元,较上年末的 84.79 亿元增长 36.14%,资金储备充足。
公司财务费用同比下降 28.52%,主要因利息费用和汇兑损失减少,财务结构更趋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非经常性损益达 10.62 亿元,主要为配套供应链现货经营的期货合约、外汇合约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损益。厦门国贸通过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有效对冲大宗商品价格和汇率波动风险,为业务稳健运营保驾护航。
此外,今年上半年厦门国贸的健康科技业务表现不俗,实现营业收入 5.44 亿元。旗下派尔特医疗持续拓展销售网络,加强研发创新和品牌建设,在国内积极参与各地带量集采,在海外市场加快推进新产品上市,完成欧盟新产品 MDR 注册,扩大市场准入范围。报告期内,派尔特医疗实现营业收入 2.62 亿元,其中境外收入占比约 55%。
「三链融合」 战略加速:产业深耕与国际化布局齐头并进
作为国内领先的供应链管理企业,厦门国贸将 「三链融合」 作为核心战略,上半年在产业深耕与国际化布局上 「齐头并进」,供应链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510.90 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 99.63%,核心支柱地位稳固。
在产业深耕方面,公司围绕 「冶金、能化、纺织、有色、浆纸、农产、橡胶、新能源」 八大产业链,通过长协、产业合作等方式新增铁矿、纸浆、动力煤、光伏银粉等上游资源;参与成立华祥 (江西) 控股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运营 40 万吨差异化涤纶长丝工厂项目,深化纺织产业链运营;子公司国贸船舶新增油化船出口订单,拓展船舶制造端合作。
同时,公司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成效显著,品种钢签约量近 200 万吨,木片业务销量同比增长约 100%,天然气业务取得实质突破,硫磺、沥青等新品类逐步落地,推动业务从 「贸易型」 向 「服务+产业型」 转型。
国际化布局方面,厦门国贸呈现 「节点加密、规模扩大、通道拓宽」 的特点。
报告期内,厦门国贸设立澳大利亚平台公司和国贸新能源公司日本办事处,驻外人数同比增加 40%,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增强;商品端加大精粉、硫磺、铜等海外上游资源获取力度,煤炭业务新增印尼煤矿合作并拓展印度市场,新能源业务开拓约旦市场;物流端在乌兹别克斯坦、越南、津巴布韦等国新签约 23 个海外仓,累计海外仓达 75 个,覆盖 19 个国家和地区 17 种商品,国际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采购的乌兹别克斯坦棉纱搭乘首趟 「塔什干-福州」 中亚班列直达福建,构建起 「中亚棉纱—福建织造—全球销售」 的完整产业链,既为中亚优质资源 「走进来」 提供高效通道,也助力我国纺织业 「走出去」。
此外,数字化赋能则为 「三链融合」 提供技术支撑。「国贸云链」 智慧供应链平台累计订单超 7 万笔、成交金额超 300 亿元,集成 DeepSeek-R1 大模型后,实现自助下单、行情资讯、智能客服等功能升级,业务处理效率提升。
展望下半年,厦门国贸表示将继续推进 「三链融合」 战略,加快重点产业项目产出、拓展高附加值产品、完善海外物流节点,同时深化数字化与 AI 技术应用,推动供应链管理业务从 「量的积累」 向 「质的跃升」 转变,健康科技业务则聚焦微创外科医疗器械研发与 SPD 项目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