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7 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 「全球经济变局下的对外开放」 研讨会。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开放发展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研讨会上,多所高校及机构专家探讨了对外开放等问题,专家表示,中国未来有更大经济担当,要推动形成新经济秩序,还指出中国需提升软实力,企业要灵活调整投资和生产布局。
每经记者|石雨昕 每经编辑|陈旭
每经北京 9 月 8 日电 (记者石雨昕) 9 月 7 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理论研究院举办 「全球经济变局下的对外开放」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每经记者 石雨昕 摄
研讨会上,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全球化智库的专家学者,围绕对外开放环境演变趋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路径、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应对复杂多变经济形势的策略等问题展开探讨。会上,还发布了桑百川教授主笔、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 《读懂对外开放》 一书。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黄卫平表示,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接近尾声,世界增量财富的创造已不足以化解存量的结构矛盾,已有的世界经济秩序逐步失去功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国未来有着更大的经济担当,要引领人类可持续发展,共商共建共享,逐步形成新的世界经济秩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二级巡视员胡江云对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表示,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的硬实力日益强大,不过软实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高级雇员数量相对有限,这不利于推动和设置与中国元素有关的议题。要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我们还应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好地推动国际合作。
从企业层面来看,目前在美国关税和经贸政策等带来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贸易与投资的协同关系,进行海外投资、合作和经营,将直接出口转变为海外生产、服务、国内进口等。「其实,这些也是企业自主决策的结果,要灵活调整生产、投资布局,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石雨昕摄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