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期货日报网讯 (记者 李红珠)在近日由多家机构联合举办的生猪产业研讨会议上,如何应对当前高产能、低猪价的行业困境成为核心议题。
9 月 20 日,由江苏林梵可实业与宁波中基、德库农业等多家机构联合举办的 「2025 年第二届大干生猪产业交流会」(下称交流会) 在河南省漯河市举办。多位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就当前生猪产能调控、市场行情及后市展望展开深入讨论。
期货日报记者在交流会上了解到,面对尚未达标的产能去化效果与持续的市场波动,多家企业表示将计划维持现有生产规模,并在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主要通过套期保值 (下称套保) 来管理市场风险、锁定经营利润。这凸显出在产业内卷加剧的背景下,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的普遍选择。
众所周知,当前生猪行业陷入了典型的 「增产—亏损」 循环。高效的母猪产能和不断提升的养殖效率,在需求稳定的背景下,导致了供应持续宽松,猪价长期承压。据记者了解,调控虽在降低出栏体重、减少二次育肥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维持高位,部分大型企业减产后产能迅速被补回,整体去产能目标尚未实现。
在现货市场难以提供明确利润空间的背景下,期货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多家龙头企业分享了利用期货市场平稳度过行业低谷的经验。
广西神农套保部负责人马星月分享了其套保理念:「我们的原则是兼顾防范风险与避免破坏相对竞争力。有利润时,我们会通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去锁定;但同时也会研判行情,不会轻易套掉未来的潜在利润,以保持行业的相对竞争力。」 这反映了成熟企业不再将套保视为简单的投机盈利,而是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风险管理工具。
广西神农等企业代表也从产业角度证实,虽然当前期货价格并未完全反映现货市场的悲观情绪,存在一定的 「期现差」,但这正为需要进行风险对冲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窗口。一些企业表示,当盘面价格给出不错利润时,会积极入场进行卖出套保,为未来的出栏生猪提前锁定收入。
山西荟承咨询总经理周承基表示,要打破 「猪周期」 的恶性循环,不能仅依赖被动减产,更需要产业整体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并将套期保值的理念和工具更广泛地向中小养殖户普及,是推动生猪产业迈向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路径。
对于后市,与会企业代表认为,国内生猪市场将出现以下新特点:一是经历非洲猪瘟疫情的洗礼,行业疫病防控能力大幅提升。二是排除异常因素影响,未来生猪产能或长期处在相对饱和状态。三是猪周期依然存在,但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将有所趋缓。四是与历史平均 4 年一轮周期相比,未来周期持续时间将更短。五是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或仍会带来生猪价格的异常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