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9 月 25 日电 (吴郑思) 铜矿供应紧张的老话题再添新料,全球铜价应声大涨!
9 月 24 日,全球第二大铜矿因遭遇不可抗力而暂时停产的消息,驱动全球铜价急涨。截至收盘,伦铜涨超 3%,创去年 5 月以来新高;COMEX 期铜飙升超 4%,刷新近两个月高点;国内沪铜和国际铜也在夜盘时段双双涨超 3%,触及六个月高位。
虽然供应紧张对铜矿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故事,但在分析人士看来,在供应紧张本就没有实时性改善的背景下,短期大型铜矿停产将进一步加剧铜矿偏紧对市场的影响,叠加 「金九银十」 传统消费旺季的推进,铜价易涨难跌的格局将进一步巩固。
全球第二大铜矿突发停产铜供应恐进一步收紧
北京时间 9 月 24 日傍晚,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 (Freeport) 表示,其位于印尼格拉斯伯格 (Grasberg) 区块洞穴矿在一场致命的泥流事故后被暂停开采,这将导致短期内的铜和黄金产量下降,但有望在 2027 年恢复到事故发生前的运营水平。
根据公开资料,格拉斯伯格铜矿 (又称弗瑞波特铜矿) 位于印尼伊里安查亚省蒂米卡地区,为世界第二大铜矿。该矿主要产出铜、金、银及铁矿,矿石储量约 2.8 亿吨。该矿体约占自由港印尼公司探明和可能储量的一半,并贡献公司 2029 年前约 70% 的铜与金产量预期。
受事故影响,自由港预计三季度合并铜销售将较此前预测下调 4%,黄金则下降约 6%。此前公司曾预计季度铜销量 10 亿磅、黄金 35 万盎司。
尽管引发停产的事故本身发生于半个多月前的 9 月 8 日,但随着自由港公司正式官宣铜矿的关停,并发布对未来产销量的影响,此次事故对全球铜矿供应的冲击才真正 「露出獠牙」。机构普遍分析认为,格拉斯伯格铜矿的暂时关停,将加剧本就已经紧张的全球铜矿供应,并为短期铜价维持高位提供支撑。
国贸期货研究院院长助理方富强在点评中写道,当前国内铜矿现货加工费约-40 美元/吨,铜矿供应持续偏紧,此次 Grasberg 铜矿因事故减停产将进一步加剧全球铜矿偏紧局面。
国泰君安期货则进一步表示,格拉斯伯格铜矿停产事件是触发点,铜原料供应紧张在持续发酵。铜精矿现货 TC 处于负值,预计明年长单 TC 大概率低于今年,废铜供应将阶段性紧张,这些已经逐步向冶炼端传导,预计后期精铜产量将环比下降。
供应收紧风险持续
值得关注的是,铜矿供应紧张本就是近两年困扰全球铜市场的一大问题。受投资不足、矿石品位下降等因素影响,全球铜精矿供应近年来呈现快速收紧。与铜矿供应松紧程度负相关的铜精矿精炼加工费 TC/RC2023 年以来持续快速下滑,并在今年跌至负价水平。根据上海金属网发布的数据,截至 9 月 19 日,国内铜精矿 TC/RC 仍在-41 美元/吨,去年同期为 4.5 美元/吨,2023 年同期则高达 94 美元/吨。
受铜矿供应紧张冲击,去年二季度全球铜价就迎来了一轮飙升。彼时在第一量子公司旗下位于巴拿马的科布雷巴拿马铜矿 (Cobre Panama) 停产消息驱动下,对铜原料紧张向冶炼端传导的担忧驱动沪铜在两个月内每吨涨超 10000 元,伦铜从 8600 美元/吨飙升至 11104.5 美元/吨的历史新高。
而从短期来看,在铜精矿供应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国内冶炼厂 9、10 月又将进入检修期,精炼铜短中期供应趋紧的预期强烈。
安泰科铜研究团队在 8 月阴极铜生产情况通报称,24 家样本企业 (以集团公司为统计口径)8 月份阴极铜产量为 110.17 万吨,同比增长 19.12%,环比增长 1.91%。但进入 9 月,原料端紧缺局面加剧和硫酸价格下跌促使企业调整生产计划,加之进入检修期的企业数量增加,综合预计阴极铜产量将环比下降 1.97% 至 108 万吨。
近期阳极板供应偏紧、加工费下滑,叠加硫酸价格高位回落,预计国内电解铜产量将出现明显下滑。
进一步,国泰君安期货首席分析师季先飞提示,从更长周期来看,市场预期 2026 年铜精矿长单加工费可能低于 2025 年,全球自有矿山比例较低的冶炼企业将面临停产或者减产的可能,进而使得精铜供应阶段性减少。
需求整体向好
与供应收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铜需求无论是短中期还是长期,均被市场普遍预期向好。
从长期来看,铜作为能源转型中重要的金属,基于新能源发展带来的铜需求增量和其他行业用铜需求的增加,机构对铜价未来走势多偏乐观。
花旗集团日前表示,随着 2026 年全球制造业预计复苏且美元走弱,铜价在 2025 年末将以谨慎态势收官,随后有望在 2026 年发起更协同的上涨攻势,冲击每吨 1.2 万美元关口。
高盛在其 《2025-2027 年全球工业金属供需与价格展望》 报告中指出,全球国防工业对高精度铜材的需求持续扩大,同时新能源产业链的铜用量激增,因此将 2026 年铜价预期上调至 10000 美元/吨,2027 年更是预计将达到 10750 美元/吨。
从短中期来看,正在推进的 「金九银十」 传统需求旺季,虽然目前大规模启动的迹象并不明显,但旺季预期暂也无法证伪。上海有色网 (SMM) 的数据显示,9 月 12 日至 18 日当周,国内主要精铜杆企业周度开工率上升至 70.49%,环比上升 2.96 个百分点;再生铜制杆开工率 23.33%,环比上升 0.66 个百分点;电线电缆开工率为 65.84%,环比降 1.78 个百分点。对此,华鑫证券点评认为,虽然电线电缆开工率环比再度走弱,但是精炼铜制杆开工率环比升约 3 个百分点,需求相对平稳。
另从光伏行业发展来看,根据国际铜业协会的数据,光伏装机用铜量为 0.4 万吨/GW。
机构对铜价整体乐观
再加上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带来的宏观利多,铜市阶段易涨难跌的格局得到巩固。机构对近期铜价走势整体偏乐观。
国贸期货观点认为,随着国内下游消费旺季来临,下游需求有望逐步回暖。在供弱需强情况下,预计铜价呈现易涨难跌走势。
国泰君安期货也表示,宏观面,当前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基本面,铜原料供应紧张,冶炼企业将面临停产或者减产的可能。短期下游企业补库,长期铜消费依然存在增量。预计后期沪铜价格依然存在向上驱动。
正信期货的观点略谨慎。该机构认为,大矿山的不可抗力短期让铜矿紧张预期进一步加深,铜价事件性冲击上涨,但目前交割品仍然过剩,需求尚未启动,铜价仍然处于长期价格中枢抬升,中期区间波动的过程,短期关注事件性交易的价格波动率拐点,节前备货谨慎,做好库存保值。
(新华财经)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