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 9 月 25 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资本市场 「长钱长投」 制度环境将进一步完善
截至 8 月底,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 A 股流通市值约 21.4 万亿元,较 「十三五」 末增长 32%;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 5.4 万亿元,余额较 「十三五」 末增长 85%……「十四五」 期间,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破。证监会近日明确,将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 「压舱石」「稳定器」 作用,持续强化长周期考核,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吸引更多源头活水,努力让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共享成长。市场人士预期,下一步,改革将聚焦提升入市便利度,推出实质性举措,优化 「长钱长投」 环境、增强资产可投性并丰富对冲工具,「引长钱、促长投」 效果有望加快显现。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宠物经济」 发展驶入快车道
今年以来,我国 「宠物经济」 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多地围绕 「宠物经济」 推出政策、组织活动,上市公司也在加速布局相关赛道。资本市场中,相关概念股受到追捧。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24 日收盘,Wind 宠物经济指数年内累计上涨逾 37%。
•组合需要适度均衡 部分私募 「不想跟科技股玩了」
近期 A 股市场持续高位震荡,科技成长主线大市值品种保持强势的同时,板块内部分化和交易拥挤度攀升的迹象愈发明显。在人工智能 (AI)、算力、半导体等细分领域近期涨幅巨大的背景下,部分私募机构开始担忧科技股的短期风险,并悄然将投资视线转向周期、消费、高端制造等方向。与此同时,随着 A 股融资余额近期持续攀升,投资者融资买入方向高度集中,具有一定杠杆属性的资金短期过度抱团科技股的风险若隐若现。近期记者调研了解到,不少私募机构进行了组合优化,主打灵活调整配置,逐步开辟 「第二战场」。
上海证券报
•芯片产业链延续强势 创业板指、科创 50 指数创阶段新高
9 月 24 日,A 股三大指数低开后集体拉升,创业板指、科创 50 指数均创阶段新高。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 3853.64 点,涨 0.83%;深证成指报 13356.14 点,涨 1.80%;创业板指报 3185.57 点,涨 2.28%;科创 50 指数报 1456.47 点,涨 3.49%。沪深北三市全天成交 23471 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缩量 1713 亿元。截至 9 月 24 日收盘,A 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规模已达 119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 37 万亿元,市场整体扩容态势显著。同时,市场流动性大幅改善,单日成交额多次突破 3 万亿元,两融余额升至 2.4 万亿元。此外,行业与风格分化清晰,成长赛道成为核心主线,科技龙头崛起的新生态愈发清晰——有 20 家公司 (非次新股) 一年总市值增超 2000 亿元,其中超半数为科技企业,成为拉动市场总市值增长的核心力量。
•阿里云重磅升级全栈 AI 体系
当日,吴泳铭宣布阿里云重磅升级全栈 AI 体系,实现从 AI 大模型到 AI 基础设施的技术更新。面向新一轮智能革命,阿里云将全力打造成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AI 时代,大模型将是下一代操作系统,超级 AI 云是下一代计算机。」 吴泳铭认为,超级 AI 云需要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全栈的技术积累,未来,全世界可能只会有 5 个至 6 个超级云计算平台。阿里云将持续加大投入,迎接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9 月 24 日港股收盘,阿里巴巴上涨 9.16%,报 174.0 港元/股,总市值超 3.3 万亿港元。
•出清问题公司与精准问责并行 港股市场生态持续优化
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23 日,已有 42 家港股公司退市,其中 20 家企业被取消上市地位,20 家企业完成私有化,2 家企业自愿撤回上市地位。去年同期,则有 33 家港股公司退市,其中 21 家被取消上市地位。与此同时,香港监管系统精准问责,直指侵害投资者权益的上市公司高管,通过公开谴责失职行为、展开纪律行动甚至取消不适任人士的董事资格等方式,从源头提升港股公司治理水平。
证券时报
•芯片主题 ETF 迎大丰收 产业周期上行成基金共识
9 月 24 日,A 股三大指数低开高走,盘面上半导体产业链掀起 「涨停潮」,并带动相关主动权益基金和主题 ETF 净值大幅攀升。多只 ETF 单日换手率超过 50%,更有产品成交额逼近 20 亿元,创下上市以来新高。公募人士指出,近期半导体设备板块领涨并非偶然,而是市场在 「用脚投票」,选择更具确定性的方向,频频出现的产业利好即是佐证。展望后市,半导体设备材料的国产化率长期将提升,相关公司的业绩提升是大趋势;且在全球半导体景气度持续较高后,资本开支扩张也利好设备材料等公司的盈利预期。
•AI 医疗商业化有望加速 QDII 基金积极重仓布局
尽管 AI 医疗仍处于行业培育阶段,但主题投资的热度已吸引不少公募 QDII 重仓布局。对偏爱 AI 医疗的基金经理而言,商业化落地此前一直是 AI 医疗赛道需要解决的问题,但随着越来越多的 AI 医疗公司强化拓展海外收入,相关公司的估值也变得水涨船高,甚至反超 QDII 基金重仓的美股对标公司。对此,多位基金经理判断,国内 AI 医疗仍处于从 0 到 1 的拓展期,未来通过快速商业化落地,将有望逐步解决高估值问题。
•银行业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多地区不良率优化成效显著
2025 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小幅下降,不同地区之间信贷质量有所分化。记者梳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发现,已公布 2025 年 6 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数据的 25 个地区 (含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 中,16 个区域不良贷款率较 2025 年年初有所上升,但相对于全国商业银行 1.49% 的平均不良率水平,大多数区域仍低于该指标,反映出风险整体可控,局部压力仍在持续释放。其中,甘肃、上海、黑龙江、河北等地通过持续压降不良,实现不良率与不良贷款规模 「双降」 或单指标改善。
证券日报
•外资机构集体看多做多港股
阿里巴巴股价大涨、外资大行集体唱多、港股 IPO 基石投资者阵容豪华等一系列信息表明,国际资本正在重新审视并布局港股。9 月中旬,美联储降息后,美元走弱、美债收益率下降,全球出现 「再平衡」 需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全球资金流入的热门目的地之一。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在 《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和香港新股市场回顾与展望》 的报告中称,随着美联储展开降息周期,预计将有更多海外资金寻求布局亚洲高成长投资目标,涵盖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市场。
•奇瑞汽车登陆港交所 成年内港股最大车企 IPO
9 月 25 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简称 「奇瑞汽车」) 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此次上市,奇瑞汽车以 30.75 港元/股的招股价上限定价,募资规模达 91.4 亿港元,一举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 IPO。从 2004 年首次启动上市计划,到历经金融危机、借壳失败、混改重组等多重挑战,这家 「国内最后一家未上市整车企业」 终于圆梦资本市场。招股结果显示,奇瑞汽车公开发售部分获得 238 倍超额认购,创下今年港股新股认购纪录,同时吸引多家基石投资者认购。
•今年以来 A 股定增市场持续火热
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24 日,年内 A 股已有 115 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增项目 (按定增股份上市日为统计口径),募资总额约 9595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的 1183 亿元增长 711%。业内普遍认为,和去年相比,今年定增市场变化非常显著。一是项目结构优化,与高端制造、AI 等相关的项目明显增多;二是定增项目的赚钱效应逐步显现,多数项目实现浮盈;三是政策环境向好,持续优化的监管政策为定增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更多优质项目通过定增实现资本化运作。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定增市场呈现 『项目数量涨规模更涨』 的特点,大额项目集中涌现,募资金额超 20 亿元的预案项目数量明显增长。同时,定增项目的融资收购资产占比大幅提升,显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热情高涨。」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