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联交所 2025 投资人大会」 现场,527 个重点投资项目正式亮相,总投资规模达 2566 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 1513 亿元,覆盖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等领域。重庆联交所创新 「投行化」 服务,实现从交易撮合到全链条价值创造转型,提升产权交易效率。重庆国资改革思路转向要素聚合,激发更深层次合作。
每经记者|鄢银婵 每经编辑|魏官红
产权交易平台上的资本新棋局,正悄然改变着西部地区的投融资生态。
9 月 24 日,「重庆联交所 2025 投资人大会」 现场,527 个重点投资项目正式亮相,总投资规模达 2566 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 1513 亿元。这是继今年在重庆两江新区和浙江温州发布前两批项目后,重庆围绕地方国企、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四企」 联动推出的第三批合作项目。
「投资的本质是投资产权,这是要素融合的根基。」 重庆市国资委主任曾菁华表示,产权市场作为连接资本与资产的重要平台,正成为重庆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吸引多元资本的关键支点。
重庆市国资委主任曾菁华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鄢银婵 摄
不过,如何让这些具备非标属性的产权交易项目突破信息壁垒,精准触达并持续吸引投资者?仍考验着各方的智慧。
产权交易新模式:从交易撮合到价值创造
产权交易市场长期被视为非标资产交易的 「小众」 领域,但重庆联交所正在试图改变这一认知。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该所创新业务宗数占比 63% 以上,利润贡献在 68% 以上。这一数据背后,是产权交易从传统的 「挂牌-公示-交易」 模式正在向涵盖策划、包装、推介的全链条 「投行化」 服务转型。
「对于产权交易这种非标产品,要卖出去,必须坚持 『线上线下双驱动』。」 重庆联交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庞国标阐释了其方法论。线上,通过构建全平台矩阵增加项目曝光率;线下,通过下沉服务网络和深耕 「投行化」 服务来提升成交效率与价值。
据了解,这种转变在具体项目中已有成功实践。比如国药太极海南新建工业项目,利用药交所医药客户资源精准寻找投资人;长江河道采砂权项目通过水利行业协会吸引投资者,实现平均增值 300%;万盛避暑房项目也通过 「一带多、老带新」 营销,450 余套曾烂尾的房屋半年内全部成交。
这一系列实践的背后,是产权市场功能定位的升华。中国产权协会执行会长杜渊泉指出:「产权市场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平台,连接资本与资产,贯通供给与需求,在服务国有资本布局优化、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值得关注的是,9 月 11 日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 中,重庆成为唯一全境试点省市。但如何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落地,仍是摆在面前的现实考题。
国资改革进入深水区:从资产盘活到要素聚合
从最初的 「三企联动」 到现在的 「四企联动」,重庆国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重庆市国资委副主任刘嘉熠介绍,本次发布的 527 个重点项目,覆盖城市发展、产业升级、民生服务等关键领域,拟引资金额高达 1513 亿元。合作方式也更为多元,包括产业共建、委托运营、产业链定向合作、「基金共建+项目直投」 等。
「投资的核心是投资价值,本质是投资产权。」 曾菁华反复强调这一理念,作为产权出售方,要实现资产价值;作为投资者,要获得合理回报。资产能持续创造价值,才能让投资人充满信心。
这也意味着,重庆的国资改革思路已从单纯的 「资产变现」,转向通过产权这一 「纽带」,串联起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旨在激发更深层次的化学反应。
重庆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四企联动」 机制自身也在演进。「各方参与积极性很高,合作内容从最初的资产盘活,已逐步延伸到股权合作、产业链协同、联合创新等更高层次。」 这表明市场化的合作需求正在驱动机制深化。
在这一进程中,重庆联交所的角色发生了关键演变。它从以往主要负责项目挂牌和基本信息展示,到现在主动汇聚、招引投资人,为重庆吸引投资、注入活力。其拥有 6 万多人全国投资人库和全国性产权交易机构优势,能高效链接各类投资主体。
「我们不搞 『流量驱动』 的短期炒作,不把资产价格推到虚高,坚持 『公平合理科学定价』。」 曾菁华表示,产权投资不是 「一锤子买卖」,只有让投资者拿到合理回报、让产权方实现资产价值,才能留住长期投资者。
杜渊泉则指出,产权市场未来有三大发展方向:一是锚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目标;二是强化枢纽功能,以 「百企投融联动」 为抓手;三是凝聚行业合力,发布诚信自律倡议,坚决整治低价无序竞争。
重庆联交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晓芹表示,重庆联交所集团将完善 「线上广泛触达+线下精准推介」 服务体系,整合产权、工程、土地要素、医药等交易板块客户资源,通过 AI(人工智能) 赋能,打造 「全场景资产盘活」 解决方案。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