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雨其
「要不是早起一个小时,根本抢不到号。」10 月 4 日清晨,在上海城隍庙黄金珠宝市场门前,一位准备婚嫁的消费者一边排队一边抱怨假期排号的激烈程度。金价的高位运行,不仅没有削弱人们的购买热情,反而让黄金饰品市场在这个 「双节」 假期里迎来了一波难得的消费热潮。
在深圳水贝黄金珠宝市场的节日人流量也是大幅攀升,有商户表示,「人流量至少翻两倍,基本上没有停过。」 其中,以龙凤镯、对戒、喜字链等婚庆用途为主的传统金饰销售最为火爆,同时,具备轻量化、立体感与时尚设计感的 5D 工艺金饰也成为年轻消费者追捧的新宠。
价格也在不断刷新纪录。10 月初,国内主流品牌足金首饰克价普遍突破 1100 元。周生生达到 1155 元/克,周大福、六福珠宝、金至尊等品牌的价格均为 1139 元/克,老凤祥、老庙黄金也逼近这一高位。一位珠宝品牌销售人员坦言:「金价每天都在调,很多客户是看到涨了之后,反而更加坚定要买。」
而在投资市场端,假期之前的资金流向同样透露出黄金的热度。从国际金价走势看,自 9 月起便开启新一轮拉升:9 月 2 日突破 3500 美元/盎司,9 月 16 日站上 3700 美元关口,9 月 30 日突破 3800 美元,到了 10 月 7 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飙升至 3950 美元/盎司,创出历史新高,年内涨幅已超 50%。COMEX 黄金也同步走强,最高达到 3977.2 美元/盎司,盘中曾达到 4000 美元关口。
多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轮金价迅速攀升的背后,是地缘政治紧张、美联储政策预期摇摆及美国政府 「停摆」 危机叠加引发的避险情绪爆发。尤其是在非农就业数据延迟、美联储沟通窗口模糊的背景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独特价值再次凸显。
也正因如此,在实体市场与资本市场两端,黄金在 2025 年国庆假期期间呈现出消费与投资同步升温的罕见景象。而这一趋势,也将在随后影响整个四季度的市场预期和资产配置结构。
消费者越涨越买,情绪驱动下的黄金购买热潮
黄金价格节节攀升,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态度并未因此退缩,反而呈现出一种 「价格越高、信心越强」 的微妙转变。
在多个黄金销售门店,不少消费者明确表示,此次节假日购金并非 「价格低才买」,而是基于 「再不买会更贵」 的预期。「我和家里人早就打算买结婚用的金饰,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这两天看到金价涨到 1000 多一克,很多人都劝我观望,但我反而更想早点买。」 一位准备购买龙凤镯的准新娘说,她更看重的是 「不会贬值」 的安全感。
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群体中,这种 「越涨越买」 的情绪格外明显。有消费者表示,与其等金价回调,不如趁节假日人多热闹、价格趋势明朗时一次性购入,「黄金这种东西不是便宜才买,是看趋势的,不跌反涨就说明它值钱。」
销售人员也表示,这波金价上涨反而激发了不少消费者的购买紧迫感。「国庆期间我们日均接待超过千人,顾客问价时的第一反应不是 『贵』,而是 『还有没有存货』。」 一位负责销售的柜员透露:「很多人是上午看见涨价通知就立刻赶来,不仅没有砍价,反而担心再犹豫明天就更贵了。」
与过去价格下跌时捡便宜心理主导不同,这一轮黄金热潮中的消费行为,更多是趋势确认后的自发行动。部分消费者甚至表示:「比起几百块的价格差,我们更怕错过的是整个黄金价格再抬一层楼的机会。」
而在投资端,节前二级市场上的黄金投资者则显得更加克制而沉稳。一位在 9 月中旬加仓黄金期货的私募交易主管表示,目前团队没有进行止盈动作,也未主动减仓。「价格涨这么多,我们不是没想过落袋为安,但现在市场的结构太清晰了——地缘风险、美联储迟迟不落地的政策窗口,还有全球央行连续买金,任何一条线都没有明显逆转的迹象。」
他提到,相较于此前那轮情绪驱动的暴涨,这轮黄金上涨更像是 「慢热但持续的流入型行情」,「这种时候轻易减仓容易错过长线红利。」
在节前一周,不少高净值客户更倾向于配置实物黄金或开设黄金挂钩账户产品。一位银行私人银行部理财经理透露:「这些客户普遍有两大特征,一是手里有现金,二是对黄金走势的信心来自基本面,而非短期消息。」 他指出,部分客户在金价刚突破 3700 美元时便已开始逐步建仓,「他们不是追涨,而是把黄金当作对冲全球波动的底仓。」
也有投资者选择按兵不动。「这轮涨势让我们确认之前买得不算早,但也不算贵,」 一位今年上半年就配置了一部分黄金理财产品的普通投资者说,「现在这个价位,我更担心的是没买够,而不是跌下去。」
无论是消费端的 「买涨心理」,还是投资端的 「惜售情绪」,都体现出黄金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的特殊地位——它不再只是宏观动荡时的临时避风港,而是越来越多资金眼中的核心配置资产。这种变化,或许才是本轮黄金热潮最值得关注的底层信号。
黄金 ETF 资金提前布局,投资者坚定加仓
相比线下门店的即时热度,黄金在资本市场的长期配置逻辑则显得更为结构化。
据高盛近期报告显示,黄金买盘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当前金价上涨并非由投机行为驱动,而是以个人投资者和各国央行为主的 「坚定买家」 持续加码。尤其是西方 ETF 投资者重新 「回流」,使得黄金 ETF 资金净流入量超出此前模型预测水平。
具体来看,节前一周 (9 月 23 日至 30 日),黄金 ETF 产品普遍录得正向资金流入。华安黄金 ETF 净流入额达到 29.96 亿元,博时黄金 ETF 超过 10 亿元、国泰黄金 ETF、华夏黄金 ETF、易方达黄金 ETF、工银黄金 ETF 等产品净流入均超亿元,显示大量投资者在节前就已开始进行黄金仓位的调仓配置。

一位沪上大型公募固收投资负责人指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波 ETF 资金流入更偏向中长期配置,而非短期博弈。这说明黄金正逐步从战术资产向战略配置资产转变。」
在结构上,除传统 ETF 外,黄金挂钩的增强型策略基金也逐步受到市场关注。一位不具名的量化私募人士透露,「当前市场对于股票和债券的信心都在修复过程之中,黄金作为非相关性资产,尤其是 ETF 这种流动性强、管理费低的工具,成为了资产重新分配的重要渠道。」
与此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 10 月 7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9 月末,中国官方黄金储备为 7406 万盎司,环比增加 4 万盎司,实现连续第 11 个月增持。这在市场看来,是对金价趋势性机会的 「确认信号」,也强化了黄金在全球央行储备结构中的战略地位。
高盛将黄金买家分为三类:西方 ETF 投资者、各国央行和投机者,而近期金价的上涨主要反映了 「信念坚定」 的个人买家正在加大采购力度。
高盛分析师表示,流入黄金 ETF 的资金意外强劲,超过了此前模型预测的水平。私人投资者大力投资黄金的可能性给分析师的预测带来了 「巨大的上行风险」。高盛原本预计黄金价格到 2026 年中期将达到每盎司 4000 美元,到明年年底则将达到每盎司 4300 美元。
从假期消费火热,到 ETF 净流入加速,再到央行连续增持,2025 年这个金秋假期,黄金在饰品与资产之间实现了双轮驱动。而这场热潮,并未随着假期的结束而冷却,反而可能正拉开新一轮黄金周期的帷幕。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