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当前原油市场正面临供应增加、需求前景黯淡、地缘政治风险降温等多重压力。
「首先,OPEC+决定于 11 月增产 13.7 万桶/日,以逐步取消此前 165 万桶/日的减产计划。与此同时,巴西、圭亚那等国的原油供应量也在持续回升。其次,在全球石油需求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时,中美贸易摩擦升温加剧了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和原油需求的悲观预期。此外,加沙停火协议达成以及以色列开始从加沙撤军,使原油的地缘风险溢价显著消退。」 海通期货研究所原油研究员赵若晨说。
正信期货原油分析师付馨苇表示,OPEC+增产导致原油市场供应压力增加。当前原油已进入季节性累库阶段,在库存压力逐渐增加的背景下,油价下方支撑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OPEC+增产保市场份额的意图一直是悬在国际油价上方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在 10 月的产量会议上,沙特与俄罗斯对增产规模有分歧,沙特倾向大幅增产以争夺市场份额。」 付馨苇说。
从宏观环境来看,付馨苇表示,美国关税政策朝令夕改可能使原油需求进一步下滑,而美国政府 「停摆」 同样加剧了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
在申银万国期货原油高级分析师董超看来,本轮油价下跌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一方面,OPEC+持续增产;另一方面,随着需求旺季结束,市场面临需求不足的压力。此外,原油市场还受到美联储降息的影响,虽然美联储开启降息,但降息速度不及预期,反而对油价造成压制。全球贸易摩擦风险同样不容小觑,覆盖几乎所有商品类别的巨额关税以及海运费用将严重扰乱全球供应链效率,制造业和物流活动放缓或中断,会直接减少对原油及下游石化产品的需求。
「目前,全球原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变。」 董超表示,IEA 预计四季度供应过剩可能在 200 万桶/日以上。
事实上,当前油市供应过剩格局已开始体现在高频数据上。付馨苇介绍,EIA 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 3 日,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已连续两周累库,开始进入四季度的季节性累库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油市仍未摆脱极低库存状态,因此供应过剩对价格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外,根据 10 月 EIA 能源展望报告,OECD 原油库存自年中就开始不断累积,预计累库周期将持续到 2025 年年底,在此基础上 OPEC+增加供应必定会加剧全球供应过剩压力。
「在供应过剩阴霾笼罩、需求端又缺乏强劲支撑的背景下,国际油价偏弱运行的态势短期内难以扭转,多家机构预测国际油价可能在四季度进一步下探。」 赵若晨表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 OPEC+在 11 月 2 日召开的产量会议。尽管 OPEC+目前坚持增产,但其公告中也强调会 「保持充分的灵活性」,因此油价持续下跌后 OPEC+是否会调整甚至暂停其增产计划,将是市场短期关注的焦点。宏观环境也会对原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中美贸易谈判的后续发展、美国联邦政府 「停摆」 情况和美联储降息路径是中期市场关注的焦点。
付馨苇表示,市场目前仍处于 「TACO」 交易阶段,油价短期或震荡运行,宏观和地缘层面不确定性较强,交易节奏很难把握,入市需谨慎。四季度随着地缘政治风险下降,原油价格重心或继续下移。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