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6 日-18 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 2025 国际版权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作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成都紧扣市委市政府 「立园满园」 行动,聚焦版权赋能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携 70 家本土企业、533 件版权作品参展,展品覆盖影视动漫、游戏电竞、创意设计、博物馆衍生品等领域,通过特色展览、18 场路演及多场签约,展现版权驱动产业建圈强链的 「成都实践」,彰显城市版权生态成熟度。
金奖 IP 的 「土壤」
成都版权产业的多维布局与实力
「成都造」 动画电影 《哪吒之魔童闹海》 斩获中国版权金奖,这份由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的荣誉,并非偶然的 「单点突破」,而是成都版权产业长期构建全链条生态的必然结果。作为培育优质 IP 的 「肥沃土壤」,成都早已跳出单一 IP 保护的局限,通过政策、金融、交易、文化多维度协同,搭建起覆盖全行业的版权价值升级体系——而今年版博会成都展区呈现的 「奋进创新·版权筑基」「一点多极·智链促交」「IP 破圈·数创增辉」「蜀韵留香·非遗新生」 四大板块,正是这一产业布局的直观缩影。
「奋进创新·版权筑基」 是这片 「土壤」 的坚实根基。成都以创新为引领,凭借 「版权资产支持票据金融创新」 与 「藏羌织绣国际版权转化实践」 两大成果,入选第一批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其中,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版权资产支持票据 (ABN),为本地文创企业注入超 1 亿元融资资金,精准破解大型文创项目开发中 「有创意缺资金」 的痛点;政策层面,《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十四五」 规划》 更明确将 「版权赋能」 作为核心发展路径,为产业方向提供清晰指引,让创新实践有章可循。
「一点多极·智链促交」 构成 「土壤」 的养分输送网络。成都以数字版权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链通斑马文创链、文交所、光厂等多个特色平台,构建起高效的数字版权交易体系。今年截至 9 月,该体系交易额已达 34 亿元,展现了强大的市场活力。
「IP 破圈·数创增辉」 彰显 「土壤」 的旺盛活力。目前成都已聚集超 6000 家数字文创企业,2025 年上半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达 1872 亿元,同比增长 7.4%。庞大的企业集群、可观的产业规模与强劲的增长势头,为 IP 孵化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技术与市场资源,形成 「IP 孵化-产业集聚-规模增长」 的良性循环。
「蜀韵留香·非遗新生」 则赋予 「土壤」 独特的文化厚度。成都以版权为纽带,助力传统文化活化,通过 「成都礼物」 深度挖掘文博非遗资源,让非遗资源在市场中焕发新生。这种 「文化传承+版权保护+产业变现」 的模式,既为 IP 注入文化内核,也让 「土壤」 的底蕴更加深厚。
533 件展品 「说话」
科技、文创 IP 成版权赋能核心亮点
成都展区的 533 件展品,以 「科技为翼、IP 为核」,串联起数字文创、智能衍生、跨界融合三大主线,既展现各区 (市) 县版权产业的差异化优势,更共同勾勒出成都 「版权赋能文创」 的全景图景。来自杭州的参观者李女士在连续体验参观后感慨:「成都把文创和科技结合得特别好,不管是能溯源的数字藏品,还是智能周边,都让人感觉到 『版权保护』 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的在为创意增值。」
作为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核心承载区,高新区的展品凸显 「产业生态+企业创新」 的双重优势,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这个园区已经搭建起 「IP 孵化-版权登记-商业转化」 的完整服务闭环。不仅引入了腾讯新文创总部、可可豆动画等龙头企业,还建起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四川游戏创新发展中心等专业平台,能为企业提供多种服务。
依托这样的生态基础,园区企业也更具竞争力。可可豆动画此次围绕 《哪吒 2》 带来了系列数字藏品,不管是主角的动态形象,还是关键场景的 3D 模型,都做了区块链版权存证,参观者扫个码就能看到确权信息。成都凡米科技则走了 「文创+智能硬件」 的路子,把本土动漫 IP 融入到儿童智能体温贴里,上市半年销量就突破 50 万台,覆盖了全国 3000 多家母婴门店,是 「文创+科技」 跨界的典型例子。
成华区展台则围绕 「原创 IP 矩阵化」 展开,形成了多维度的版权开发模式。成都蝶舞华天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针对原创 IP《熊猫》 音乐剧,设计了 「线下演出+数字周边」 的组合。现场虚拟角色数字藏品也都标注了专属版权标识,这些数字产品已经跟着音乐剧,在全国 20 多个城市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巡演中同步售卖,让本土 IP 通过数字形式走向国际。同时,「熊猫勇士」IP 已完成 15 项版权登记,还衍生出联名文具、潮玩手办等产品,覆盖不同消费场景,现场咨询的年轻参观者不少。成华区的成都青山知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则用 「潮文悟」「玩聚方舟」 两个品牌做差异化布局,和地方文博机构合作,把古蜀纹样做成笔记本、装饰画等实用文创,推出和潮流 IP 联名的卫衣、潮玩盲盒。
青白江区此次通过 「平台+产品+成果」 的组合展示,凸显区域在版权生态建设上的扎实基础。成都青融创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带来的 「数字文创版权管理系统」,能实现 「创作-确权-交易」 全流程追溯,目前已经为区内 30 多家企业规避了侵权风险,还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提升 40%。城厢有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展示的 《凤凰湖日出》《别样年》 衍生文创,清晰呈现了从作品版权登记到商业化转化的完整流程,这背后是青白江区 2020 年以来累计完成 8800 余件版权登记、转化 2200 余件作品的积累。
郫都区的展品兼顾 「技术版权突破」 与 「非遗创新传承」,形成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特色。在技术层面,当地重点企业成都创新性汉沙科技有限公司带来自主研发的 「实时交互虚拟场景系统」,已拿下 100 项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既能为大型文创项目提供技术支持,还通过版权化开发形成独特竞争力,目前已和 10 多家文旅、游戏公司达成版权合作。在非遗方面,展区设置了小型非遗文创专区,展示将蜀绣等传统技艺与现代 IP 结合的衍生品。这些产品均完成版权登记,既保留了非遗技艺的质感,又通过 IP 赋能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现场不少参观者驻足了解非遗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思路。
18 场路演+多场签约
版权加速产业价值落地
展会期间,成都以 「路演+招商+签约」 模式推动版权成果转化,全程紧扣 「立园满园」 行动,以版权为核心抓手开展工作。
18 场路演活动以 《熊猫》 音乐剧片段开篇,成都文交所现场解读数字时代 IP 资产跃迁逻辑,还发布了版权价值评估体系。成都龙渊网络分享了国风游戏 《物华弥新》 的版权保护经验,多区 (市) 县也同步推介了版权赋能特色产业路径。
同期招商签约环节成果显著。配套活动中重点展示了文交所、斑马中国等版权服务平台优势,还筛选近 20 个游戏出海、非遗 IP 数字化优质项目,搭建起合作对接池。现场与优酷视频达成共建动漫产业基地的意向,与天翼视讯、北京小度互娱、星际数科初步敲定约 8000 万元版权授权合作。成都九天星空科技开启双线签约,一方面与浙江铂原珠宝开发黄金珠宝数字文创,预计带动产值上亿元;另一方面与 「螺旋桨」 螺蛳粉合作,打造餐饮数字文创。
成都文交所同步推进四大合作签约。与原仓文化携手打通非遗 IP 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可缩短 30% 以上授权周期,助力衍生品年销售额提升 20%-30%,交易规模突破亿元。与广州有数科技启动 「非遗 IP 全球跃迁计划」,3 年内预计带动千万级跨境收益,同时降低 20% 商业化成本。与幕品联数字科技、安靖蜀绣深化合作,进一步提升非遗 IP 产业链协同效率。此外,还与青岛出版集团达成意向,计划共同挖掘本土 IP,重点布局图书、绘本领域,推动天府文化 IP 拓展市场。
下一步,成都将持续深化 「技术赋能确权、制度强化保护、生态促进转化」 的全链条版权生态建设,进一步完善 「IP 孵化—保护—转化」 体系,以版权为引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红星新闻网 记者 李婉清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