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金十数据】
AI 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 mp3
全球市场正上演诡异一幕:黄金涨势如 1979 年般狂热,股市则重现 1999 年的繁荣盛况。但这两个时代截然不同——前者以恶性通胀和地缘动荡为标志,后者则是互联网泡沫狂热与地缘局势相对平稳的结合。
多数分析师认为,黄金在股市新一波繁荣中飙升,是因为投资者希望对冲政策不确定性 (尤其是美国的政策风险)。但这一理论暗含矛盾:全球投资者需同时接纳 「人工智能驱动美股的乐观情绪」 与 「以黄金为代表的谨慎立场」,这种认知失调的容忍度堪称反常。更反常的是对冲选择的本身——相比黄金,更直接的避险工具 (如买入股票看跌期权) 当前价格更低,为何还要选黄金?
现任洛克菲勒国际董事长鲁奇尔·夏尔马 (Ruchir Sharma) 认为,黄金与股市 「比翼双飞」 另有原因:海量流动性。疫情期间及之后,各国政府与央行推出数万亿美元刺激政策,大量资金仍在市场中流转,持续推动股市、黄金等多类资产的趋势性交易。受此影响,美国人持有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规模在疫情后激增,目前已达 7.5 万亿美元,较长期趋势高出 1.5 万亿美元以上。
尽管美联储称其政策 「温和紧缩」,但实际情况是,名义利率仍低于名义 GDP 增速,这使得金融环境维持宽松。各国政府也在推波助澜——美国带头维持发达经济体中最高的赤字水平。根据卡莱茨基-利维方程 (Kalecki-Levy equation),巨额赤字的另一面是私营部门的巨额盈余。
流动性还与人们的风险偏好挂钩:对金融资产上涨空间越有信心,投入市场的资金就越多。近年来,在美国政府与美联储 「联合护市」 的支撑下,美国家庭大幅增加股票及其他风险资产的配置。
投资者已形成 「一有风险苗头,政府就会救市」 的预期。这种政府支持大幅压低风险溢价,实则打开了流动性闸门——对投资者而言,下行风险看似有兜底,上行空间却无上限。
超级金融化也在助推流动性:新型交易应用程序普及,各类复杂且基本零佣金的投资工具涌现,让普通人更容易买入金融资产,大量流动性由此涌入市场各个角落。
流动性驱动黄金与股市的关系与历史脱钩
海量流动性解释了黄金与股价的新型关系。从历史数据看,二者相关性本为零:1970 年代黄金热潮时,股市陷入停滞;1990 年代股市繁荣时,金价持续下跌。如今,在流动性浪潮中,它们却同步上涨。
夏尔马长期看好黄金,尤其是 2022 年后——当时美国将美元作为制裁俄罗斯的武器,各国央行开始增持黄金作为替代资产。但现在他担忧:再多合理逻辑,也经不起过量资金的 「反噬」。黄金买入主力已从央行转向黄金 ETF:今年 ETF 占黄金需求的比例增长 9 倍,接近 20%;三季度黄金 ETF 资金流入量创下历史同期最高。
用 「人工智能狂热」、「黄金避险」 解释当前市场,忽略了其他资产价格信号。例如,「黄金因担忧美元贬值上涨」 的说法长期看似合理,却无法解释为何金价涨幅为何是在今年创下 1979 年以来最佳——毕竟近几个月金价暴涨时,美元汇率实则持平。
事实上,包括白银、铂金在内的非典型避险大宗商品也在暴涨;与 「避险」 完全相反的高风险资产 (如杠杆 ETF、未盈利科技股、低资质企业债券) 同样大幅上涨。这些资产价格均未反映 1970 年代式的担忧 (如通胀恐慌)。
若市场真担忧通胀,这种情绪应体现在长期债券收益率及传统抗通胀工具 (如美国通胀保值国债 TIPS) 上,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债券市场信号显示,投资者预计长期通胀将维持在 2.5% 以下。
如今美联储对资产价格通胀视而不见。但如果传统消费价格通胀进一步加速,美联储被迫收紧政策,许多投资者将面临意外冲击:那些买入黄金作为避险工具的人会发现,黄金可能与人工智能概念股一同下跌,根本起不到避险作用。
本文观点来自洛克菲勒国际董事长鲁奇尔·夏尔马 (Ruchir Sharma)。
【文章来源:金十数据】
AI 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 mp3
全球市场正上演诡异一幕:黄金涨势如 1979 年般狂热,股市则重现 1999 年的繁荣盛况。但这两个时代截然不同——前者以恶性通胀和地缘动荡为标志,后者则是互联网泡沫狂热与地缘局势相对平稳的结合。
多数分析师认为,黄金在股市新一波繁荣中飙升,是因为投资者希望对冲政策不确定性 (尤其是美国的政策风险)。但这一理论暗含矛盾:全球投资者需同时接纳 「人工智能驱动美股的乐观情绪」 与 「以黄金为代表的谨慎立场」,这种认知失调的容忍度堪称反常。更反常的是对冲选择的本身——相比黄金,更直接的避险工具 (如买入股票看跌期权) 当前价格更低,为何还要选黄金?
现任洛克菲勒国际董事长鲁奇尔·夏尔马 (Ruchir Sharma) 认为,黄金与股市 「比翼双飞」 另有原因:海量流动性。疫情期间及之后,各国政府与央行推出数万亿美元刺激政策,大量资金仍在市场中流转,持续推动股市、黄金等多类资产的趋势性交易。受此影响,美国人持有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规模在疫情后激增,目前已达 7.5 万亿美元,较长期趋势高出 1.5 万亿美元以上。
尽管美联储称其政策 「温和紧缩」,但实际情况是,名义利率仍低于名义 GDP 增速,这使得金融环境维持宽松。各国政府也在推波助澜——美国带头维持发达经济体中最高的赤字水平。根据卡莱茨基-利维方程 (Kalecki-Levy equation),巨额赤字的另一面是私营部门的巨额盈余。
流动性还与人们的风险偏好挂钩:对金融资产上涨空间越有信心,投入市场的资金就越多。近年来,在美国政府与美联储 「联合护市」 的支撑下,美国家庭大幅增加股票及其他风险资产的配置。
投资者已形成 「一有风险苗头,政府就会救市」 的预期。这种政府支持大幅压低风险溢价,实则打开了流动性闸门——对投资者而言,下行风险看似有兜底,上行空间却无上限。
超级金融化也在助推流动性:新型交易应用程序普及,各类复杂且基本零佣金的投资工具涌现,让普通人更容易买入金融资产,大量流动性由此涌入市场各个角落。
流动性驱动黄金与股市的关系与历史脱钩
海量流动性解释了黄金与股价的新型关系。从历史数据看,二者相关性本为零:1970 年代黄金热潮时,股市陷入停滞;1990 年代股市繁荣时,金价持续下跌。如今,在流动性浪潮中,它们却同步上涨。
夏尔马长期看好黄金,尤其是 2022 年后——当时美国将美元作为制裁俄罗斯的武器,各国央行开始增持黄金作为替代资产。但现在他担忧:再多合理逻辑,也经不起过量资金的 「反噬」。黄金买入主力已从央行转向黄金 ETF:今年 ETF 占黄金需求的比例增长 9 倍,接近 20%;三季度黄金 ETF 资金流入量创下历史同期最高。
用 「人工智能狂热」、「黄金避险」 解释当前市场,忽略了其他资产价格信号。例如,「黄金因担忧美元贬值上涨」 的说法长期看似合理,却无法解释为何金价涨幅为何是在今年创下 1979 年以来最佳——毕竟近几个月金价暴涨时,美元汇率实则持平。
事实上,包括白银、铂金在内的非典型避险大宗商品也在暴涨;与 「避险」 完全相反的高风险资产 (如杠杆 ETF、未盈利科技股、低资质企业债券) 同样大幅上涨。这些资产价格均未反映 1970 年代式的担忧 (如通胀恐慌)。
若市场真担忧通胀,这种情绪应体现在长期债券收益率及传统抗通胀工具 (如美国通胀保值国债 TIPS) 上,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债券市场信号显示,投资者预计长期通胀将维持在 2.5% 以下。
如今美联储对资产价格通胀视而不见。但如果传统消费价格通胀进一步加速,美联储被迫收紧政策,许多投资者将面临意外冲击:那些买入黄金作为避险工具的人会发现,黄金可能与人工智能概念股一同下跌,根本起不到避险作用。
本文观点来自洛克菲勒国际董事长鲁奇尔·夏尔马 (Ruchir Sharma)。
【文章来源:金十数据】
AI 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 mp3
全球市场正上演诡异一幕:黄金涨势如 1979 年般狂热,股市则重现 1999 年的繁荣盛况。但这两个时代截然不同——前者以恶性通胀和地缘动荡为标志,后者则是互联网泡沫狂热与地缘局势相对平稳的结合。
多数分析师认为,黄金在股市新一波繁荣中飙升,是因为投资者希望对冲政策不确定性 (尤其是美国的政策风险)。但这一理论暗含矛盾:全球投资者需同时接纳 「人工智能驱动美股的乐观情绪」 与 「以黄金为代表的谨慎立场」,这种认知失调的容忍度堪称反常。更反常的是对冲选择的本身——相比黄金,更直接的避险工具 (如买入股票看跌期权) 当前价格更低,为何还要选黄金?
现任洛克菲勒国际董事长鲁奇尔·夏尔马 (Ruchir Sharma) 认为,黄金与股市 「比翼双飞」 另有原因:海量流动性。疫情期间及之后,各国政府与央行推出数万亿美元刺激政策,大量资金仍在市场中流转,持续推动股市、黄金等多类资产的趋势性交易。受此影响,美国人持有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规模在疫情后激增,目前已达 7.5 万亿美元,较长期趋势高出 1.5 万亿美元以上。
尽管美联储称其政策 「温和紧缩」,但实际情况是,名义利率仍低于名义 GDP 增速,这使得金融环境维持宽松。各国政府也在推波助澜——美国带头维持发达经济体中最高的赤字水平。根据卡莱茨基-利维方程 (Kalecki-Levy equation),巨额赤字的另一面是私营部门的巨额盈余。
流动性还与人们的风险偏好挂钩:对金融资产上涨空间越有信心,投入市场的资金就越多。近年来,在美国政府与美联储 「联合护市」 的支撑下,美国家庭大幅增加股票及其他风险资产的配置。
投资者已形成 「一有风险苗头,政府就会救市」 的预期。这种政府支持大幅压低风险溢价,实则打开了流动性闸门——对投资者而言,下行风险看似有兜底,上行空间却无上限。
超级金融化也在助推流动性:新型交易应用程序普及,各类复杂且基本零佣金的投资工具涌现,让普通人更容易买入金融资产,大量流动性由此涌入市场各个角落。
流动性驱动黄金与股市的关系与历史脱钩
海量流动性解释了黄金与股价的新型关系。从历史数据看,二者相关性本为零:1970 年代黄金热潮时,股市陷入停滞;1990 年代股市繁荣时,金价持续下跌。如今,在流动性浪潮中,它们却同步上涨。
夏尔马长期看好黄金,尤其是 2022 年后——当时美国将美元作为制裁俄罗斯的武器,各国央行开始增持黄金作为替代资产。但现在他担忧:再多合理逻辑,也经不起过量资金的 「反噬」。黄金买入主力已从央行转向黄金 ETF:今年 ETF 占黄金需求的比例增长 9 倍,接近 20%;三季度黄金 ETF 资金流入量创下历史同期最高。
用 「人工智能狂热」、「黄金避险」 解释当前市场,忽略了其他资产价格信号。例如,「黄金因担忧美元贬值上涨」 的说法长期看似合理,却无法解释为何金价涨幅为何是在今年创下 1979 年以来最佳——毕竟近几个月金价暴涨时,美元汇率实则持平。
事实上,包括白银、铂金在内的非典型避险大宗商品也在暴涨;与 「避险」 完全相反的高风险资产 (如杠杆 ETF、未盈利科技股、低资质企业债券) 同样大幅上涨。这些资产价格均未反映 1970 年代式的担忧 (如通胀恐慌)。
若市场真担忧通胀,这种情绪应体现在长期债券收益率及传统抗通胀工具 (如美国通胀保值国债 TIPS) 上,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债券市场信号显示,投资者预计长期通胀将维持在 2.5% 以下。
如今美联储对资产价格通胀视而不见。但如果传统消费价格通胀进一步加速,美联储被迫收紧政策,许多投资者将面临意外冲击:那些买入黄金作为避险工具的人会发现,黄金可能与人工智能概念股一同下跌,根本起不到避险作用。
本文观点来自洛克菲勒国际董事长鲁奇尔·夏尔马 (Ruchir Sharma)。
【文章来源:金十数据】
AI 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 mp3
全球市场正上演诡异一幕:黄金涨势如 1979 年般狂热,股市则重现 1999 年的繁荣盛况。但这两个时代截然不同——前者以恶性通胀和地缘动荡为标志,后者则是互联网泡沫狂热与地缘局势相对平稳的结合。
多数分析师认为,黄金在股市新一波繁荣中飙升,是因为投资者希望对冲政策不确定性 (尤其是美国的政策风险)。但这一理论暗含矛盾:全球投资者需同时接纳 「人工智能驱动美股的乐观情绪」 与 「以黄金为代表的谨慎立场」,这种认知失调的容忍度堪称反常。更反常的是对冲选择的本身——相比黄金,更直接的避险工具 (如买入股票看跌期权) 当前价格更低,为何还要选黄金?
现任洛克菲勒国际董事长鲁奇尔·夏尔马 (Ruchir Sharma) 认为,黄金与股市 「比翼双飞」 另有原因:海量流动性。疫情期间及之后,各国政府与央行推出数万亿美元刺激政策,大量资金仍在市场中流转,持续推动股市、黄金等多类资产的趋势性交易。受此影响,美国人持有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规模在疫情后激增,目前已达 7.5 万亿美元,较长期趋势高出 1.5 万亿美元以上。
尽管美联储称其政策 「温和紧缩」,但实际情况是,名义利率仍低于名义 GDP 增速,这使得金融环境维持宽松。各国政府也在推波助澜——美国带头维持发达经济体中最高的赤字水平。根据卡莱茨基-利维方程 (Kalecki-Levy equation),巨额赤字的另一面是私营部门的巨额盈余。
流动性还与人们的风险偏好挂钩:对金融资产上涨空间越有信心,投入市场的资金就越多。近年来,在美国政府与美联储 「联合护市」 的支撑下,美国家庭大幅增加股票及其他风险资产的配置。
投资者已形成 「一有风险苗头,政府就会救市」 的预期。这种政府支持大幅压低风险溢价,实则打开了流动性闸门——对投资者而言,下行风险看似有兜底,上行空间却无上限。
超级金融化也在助推流动性:新型交易应用程序普及,各类复杂且基本零佣金的投资工具涌现,让普通人更容易买入金融资产,大量流动性由此涌入市场各个角落。
流动性驱动黄金与股市的关系与历史脱钩
海量流动性解释了黄金与股价的新型关系。从历史数据看,二者相关性本为零:1970 年代黄金热潮时,股市陷入停滞;1990 年代股市繁荣时,金价持续下跌。如今,在流动性浪潮中,它们却同步上涨。
夏尔马长期看好黄金,尤其是 2022 年后——当时美国将美元作为制裁俄罗斯的武器,各国央行开始增持黄金作为替代资产。但现在他担忧:再多合理逻辑,也经不起过量资金的 「反噬」。黄金买入主力已从央行转向黄金 ETF:今年 ETF 占黄金需求的比例增长 9 倍,接近 20%;三季度黄金 ETF 资金流入量创下历史同期最高。
用 「人工智能狂热」、「黄金避险」 解释当前市场,忽略了其他资产价格信号。例如,「黄金因担忧美元贬值上涨」 的说法长期看似合理,却无法解释为何金价涨幅为何是在今年创下 1979 年以来最佳——毕竟近几个月金价暴涨时,美元汇率实则持平。
事实上,包括白银、铂金在内的非典型避险大宗商品也在暴涨;与 「避险」 完全相反的高风险资产 (如杠杆 ETF、未盈利科技股、低资质企业债券) 同样大幅上涨。这些资产价格均未反映 1970 年代式的担忧 (如通胀恐慌)。
若市场真担忧通胀,这种情绪应体现在长期债券收益率及传统抗通胀工具 (如美国通胀保值国债 TIPS) 上,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债券市场信号显示,投资者预计长期通胀将维持在 2.5% 以下。
如今美联储对资产价格通胀视而不见。但如果传统消费价格通胀进一步加速,美联储被迫收紧政策,许多投资者将面临意外冲击:那些买入黄金作为避险工具的人会发现,黄金可能与人工智能概念股一同下跌,根本起不到避险作用。
本文观点来自洛克菲勒国际董事长鲁奇尔·夏尔马 (Ruchir Sha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