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10 月 20 日至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胜利完成 「十四五」 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 《建议》)。
10 月 24 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建议》 共有 15 个部分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介绍,《建议》 共有 15 个部分、61 条,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主要阐述 「十四五」 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抓好 「十五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从第三部分到第十四部分为分论,分领域部署了 「十五五」 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第三板块由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组成,主要部署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等任务。
《建议》 明确 「十五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在发布会上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建议》 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了 「十五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关于 「十五五」 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总体判断,《建议》 指出,大国关系牵动国际形势,国际形势演变深刻影响国内发展,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十五五」 时期,既要乘势而上,又要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把各方面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
《建议》 明确 「十五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建议》 强调,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建议》 提出 「五个以」「两个推动」「一个确保」 的要求,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建议》 指出,「十五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 「六个坚持」 的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议》 明确了 「十五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七个方面:一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二是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四是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国家软实力持续提高。五是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新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六是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七是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
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韩文秀表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是需要优先补上的最大短板。《建议》 强调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一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做好耕地保护和农业科技创新两篇文章,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端牢端稳。二是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健全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强化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支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是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好农村改厕、垃圾围村等问题,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议》 对 「十五五」 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建议》 对 「十五五」 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就产业、市场、区域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第一个是产业方面,就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经济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建议》 明确把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部署了四方面重点任务,可以从 「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 四个方面来把握。
固本升级,就是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当前我国产业体系的 「基本盘」,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 80% 左右。《建议》 提出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举措,这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初步估计未来 5 年会新增 10 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动能和民生红利。
创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议》 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建议》 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 10 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扩容提质,就是要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我国服务业仍有巨大的扩容和提质空间。《建议》 提出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等举措,将加快促进经济生态重塑优化、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这又是一个巨大的新市场。
强基增效,就是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议》 提出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举措,将更好地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融合、安全高效发展,发挥更强支撑保障作用。
第二个是市场方面,就是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建议》 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部署了三方面重点任务。抓好贯彻落实,要把握好 「拓展增量、提升效益、畅通循环」 这三个关键。
一是拓展增量。我国扩大内需既有空间,又有潜力。《建议》 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服务消费,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保持投资合理增长,高质量推进 「两重」 项目建设,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等举措,这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上向好。
二是提升效益。《建议》 提出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加强政府投资全过程管理等举措,将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不断增进投资的综合效益。
三是畅通循环。《建议》 提出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综合整治 「内卷式」 竞争等举措,将更加有力有效地破除各种市场障碍,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第三个是区域方面,就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议》 部署了五方面重点任务,可以归纳为 「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优化布局。要优化区域布局,《建议》 明确推动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动力源,长江、黄河两条绿色发展带取得新的突破;推动跨区域跨流域大通道等 「硬联通」 设施建设,健全区域间规划统筹、产业协作、利益共享等 「软协同」 机制等举措。还要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建议》 提出强化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推动战略性产业、能源资源基地等布局优化等举措。
二是注重新型城镇化。《建议》 提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等举措,这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循环,蕴含巨大内需空间。
三是注重陆海统筹。《建议》 提出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加强重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坚定维护海洋权益和安全等举措,这将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海洋强国建设。
《建议》 对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重要部署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就加强科技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内容进行了介绍。面向未来五年,《建议》 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十五五」 时期,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议》 从四方面作出部署。
一是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增强体系化攻关能力。强化科技基础条件自主保障,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更多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三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建立健全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资源统筹、评价联动。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收入分配改革。
四是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全面实施 「人工智能+」 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我们相信,经过未来五年的奋斗,中国的科技实力又将迈上一个大台阶,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更大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阴和俊说。
《建议》 从四方面部署对外开放工作
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介绍,关于 「十五五」 时期开放工作,《建议》 从四方面作了重要部署。
一是积极扩大自主开放。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围绕扩大经贸 「朋友圈」,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程,扩大高标准自贸区网络。聚焦打造开放高地,搞好各类开放试点试验。
二是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建议》 对贸易强国的三大支柱,也就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这三大支柱都有部署。货物贸易方面,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推动市场多元化和内外贸一体化;服务贸易方面,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数字贸易方面,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同时,要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加大力度扩大进口,既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是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要擦亮 「投资中国」 品牌,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落实好 「准入又准营」,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四是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 不是 「独角戏」,而是 「大合唱」。要加强与共建国家战略对接,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 「小而美」 民生项目;深化贸易、投资、产业、人文务实合作,拓展绿色、数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
「我们将推动 《建议》 各项决策部署落地开花,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王文涛说。
《建议》 对卫生健康和人口方面作出进一步谋划和部署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介绍,《建议》 立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对卫生健康和人口方面作出了进一步谋划和部署。
在加快建设健康中国方面,重点部署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建议》 明确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健康促进的政策制度体系,提升爱国卫生运动的成效,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和人民健康水平。二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建议》 明确强化公共卫生能力,防控重大传染病。积极做好慢性病的综合防控。全方位提升急诊急救、血液保障和应急能力。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服务工作。三是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和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建议》 明确,健全医疗、医保和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促进分级诊疗。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优化药品集中采购,医保支付和结余资金的使用政策。以公益性为导向,深化公立医院编制、服务价格、薪酬制度、综合监管改革,加强县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保障。优化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西医结合。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
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重点部署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议》 明确倡导积极的婚育观,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政策,发挥育儿补贴、个税抵扣等政策的综合作用,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试点,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有效降低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落实生育保险和生育休假制度。加强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服务。二是推动老有所养。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体系,扩大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的服务供给。三是推动老有所为。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的年龄限制政策,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卫生健康工作和人口服务工作既要突出老年人、儿童和妇女等重点群体,同时也要为全人群提供预防、保健、诊疗、康复全链条的综合服务,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健康根基和人口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