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领域商业化现实凸显,「六小虎」 面临生存考验。10 月 27 日,零一万物官宣高管调整,新团队兼具大厂基因与实战能力,服务于 「一把手工程」。今年以来,「六小虎」 普遍遭遇高管动荡等问题,行业分化加速。面对激烈竞争,大模型企业需平衡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出海或差异化或是破局关键,零一万物仍需持续证明自身实力。
每经记者|赵雯琪 每经编辑|余婷婷
当技术的狂潮逐渐退去,商业化的现实正成为大模型领域无法回避的命题。身处十字路口的大模型 「六小虎」,也正在寻找生存与未来的出路。
10 月 27 日,由李开复创立的零一万物官宣新一轮高管调整,前百度系高管沈鹏飞以联合创始人身份亮相。同时,赵斌强、宁宁两位技术及国际业务负责人晋升为副总裁。
沈鹏飞、赵斌强、宁宁 图片来源:零一万物 01AI 公众号
今年以来,包括零一万物、智谱、百川智能、月之暗面、MiniMax、阶跃星辰在内的大模型 「六小虎」 阵营普遍遇到高管动荡、业务收缩等问题,战略转向成为行业常态。与此同时,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凭借充裕的现金流和丰富的业务场景,在模型迭代速度和行业解决方案完整性上形成几近碾压之势,进一步挤压初创企业的生存空间。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采访时表示,「六小虎」 主要的困境在于缺乏变现渠道,缺少应用场景。或者说,其 AI(人工智能) 产品在挑战大型互联网平台同类产品时缺乏明显优势,这就使得 「六小虎」 急需外部新的资源。
「对于零一万物来说,主要看高管能否为企业带来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算力、资本甚至是社会关系。」 盘和林表示。
李开复官宣新高管团队:大厂基因与实战能力并重
零一万物此次高管团队调整呈现出明显的大厂基因和实战导向。继今年 3 月对外宣布 「All in to B」(全面聚焦企业端业务) 之后,零一万物推出了 「一把手工程」 战略。
零一万物 CEO(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认为,企业 AI 数智化转型必须是 「一把手工程」,唯有 CEO 亲自参与战略设计,将 AI 深度嵌入核心业务流程,依托零一万物自研的万智大模型企业平台能力,才能实现 「以 AI 交付价值」,带来企业规模化增长。
这次的最新高管团队则主要服务于该战略。李开复表示,「一把手工程」 需要具有战略领导力与实战交付力的前沿人才。此次零一万物高管团队的就位,将能有效融合全球化视野、技术实力、市场开拓与落地服务能力,将零一万物的 ToB(面向企业) 业务发展推向新高度。AI 的价值正从 「工具」 走向 「服务」,并最终指向 「可交付的结果」。
图片来源:零一万物 01AI 公众号
根据官方披露的介绍,沈鹏飞作为零一万物最新亮相的联合创始人,曾在百度 ToB 与 ToG(面向政府机构) 领域深耕八年,历任百度智能云中国区副总经理、百度安全副总经理等多个核心职务。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百度期间曾主导多个超大型政企项目,其中不乏 「单体六十亿元+」 级别的标杆性项目。这种操盘大项目的经验,正是当前大模型企业在政企市场最急需的能力。
赵斌强的晋升则体现了零一万物在技术商业化上的战略考量。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资深算法专家,曾在阿里巴巴担任淘系技术部算法负责人,深度参与过阿里电商体系的核心算法研发。2023 年加入零一万物后,他主导了自研模型的数据工程和全链路训练管线建设。值得注意的是,赵斌强近期的工作重心已从通用大模型训练转向产业模型定制与 Agent(智能体) 研发,这一转变恰恰反映出零一万物在技术路线上的务实调整。
宁宁博士的任命则一定程度可以看出零一万物在国际化布局上的野心。据官方介绍,宁宁拥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在 AI 与企业服务领域积累超过二十年经验。据了解,宁宁在今年初加入零一万物后,已成功推动多个 「一带一路」 国家的国家级主权模型建设项目。更值得关注的是,他创新性地推行 「前线部署工程师」 机制,将技术团队直接嵌入客户业务现场,这种深度绑定的服务模式在大模型行业尚属首创。
从三位高管的背景可以看出,零一万物正在构建一个覆盖政企市场、技术研发和国际业务的全方位作战体系。
行业分化:「六小虎」 加速商业化落地竞逐
就在零一万物积极调整的同时,大模型 「六小虎」 阵营正在经历一场严峻的生存考验。据公开数据,今年上半年,大模型 「六小虎」 共被曝出 13 位 AI 高管变动,其中有 12 位出走、1 位新入职,与国内上半年大厂的 AI 人才变动数量不相上下。
在 「六小虎」 普遍面临转型和生存的关键时机,零一万物此次高管调整具有典型意义。三位新高管均具备深厚的大厂背景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们的就位预示着公司战略重心正从技术研发向商业交付全面倾斜。
今年以来,受到 DeepSeek 影响,多家头部大模型初创企业都出现了明显的战略收缩和组织调整。
早在今年年初,零一万物宣布放弃万亿参数超大模型训练,发力政企服务升级。今年 3 月,百川智能宣布对金融业务进行优化调整,将资源集中投入到医疗大模型的研发中。
与此同时,大部分大模型创业公司均出现了创始团队的调整情况,多位离职高管均为商业化负责人,包括智谱首席运营官张帆、MiniMax 商业化合伙人兼副总裁魏伟,以及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商业化负责人洪涛等。人事变动背后,AI 大模型企业的商业化焦虑浮出水面。
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大模型企业正在探索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价值交付成为行业共识,出海布局则成为破局的关键。在这个关键时期,大模型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要继续保持技术领先性,特别是在 Agent 等前沿领域的布局;另一方面,要深耕行业场景,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据零一万物透露,10 月,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见李开复博士,听取了哈方与零一万物联合推出 AlemLLM 语言模型的情况,以及旨在发展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其他有前景的合作领域。而基于 「一把手工程」 战略,包含万智 2.0 在内的零一万物大模型 ToB 解决方案已经与友邦保险、智联招聘、东方智媒城等客户合作。
盘和林认为,AI 大模型企业如今面对的是激烈的同类竞品竞争,他们只能错开竞争,比如出国接受海外订单。而另一条路径,则是在垂直领域做 AI 大模型,将通用模型改为专用模型。「说白了就是两条路,出海或者差异化。」 盘和林表示。
由此看来,对于零一万物来说,新高管团队的就位只是开始。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证明自己的商业化能力,如何在全球化的布局中抢占先机,这些都是其未来需要持续解答的课题。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