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 10 月 28 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 10 月 27 日在 2025 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人民银行暂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证监会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 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 10 月 27 日在 2025 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 《发挥投融资综合改革牵引作用 推动 「十五五」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的主题演讲。吴清表示,证监会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将继续把北京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推动更多先行先试政策 「首家」「首例」 在京落地。
•证监会印发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
证监会 10 月 27 日消息,证监会近日印发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方案以优化准入管理、便利投资运作等为着力点,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推动落实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机制的改革举措,增强制度对境外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形成在岸与离岸渠道协调互补、配置型与交易型资金平衡发展、境内外证券基金期货机构良性互动的开放新格局。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方案提出的各项开放优化举措尽快落实落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研究,不断丰富提升对外开放制度吸引力的改革举措。
•聚变能纳入 「十五五」 发展蓝图 产学研各方共推产业破局
随着聚变能纳入我国 「十五五」 规划前瞻布局范畴,中国聚变能产业有望迈入战略发展新阶段。近日记者调研采访了解到,聚变能技术正在从科学研究向工程试验和商业应用的目标加速迈进。政策强力指引、资本密集涌入、产学研通力攻关,共同推动这场追寻 「终极能源」 的世纪长征迎来关键窗口期。在这场重塑未来能源格局的竞赛中,如何把握机遇、攻克瓶颈,将决定我们在本世纪中叶能否真正点亮聚变之灯。
上海证券报
•证监会发布 23 项举措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 营造有利于中小投资者公平交易的制度环境
10 月 27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 《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该文件围绕强化发行上市、退市等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营造有利于中小投资者公平交易的制度环境,严厉打击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等中小投资者的重点关切,推出 23 项务实举措。
•首批增量科创成长层公司今日上市 科创板包容性集聚 「硬科技」 动能
10 月 28 日,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等 3 家公司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体上市,成为首批增量的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公司。至此,科创成长层公司将达到 35 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将达到 592 家。今年 6 月 18 日,中国证监会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的 「1+6」 政策措施,包括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此次首批 3 家增量科创成长层公司上市,标志着科创板 「1+6」 改革的落地,也进一步彰显了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与支持。
•AI 驱动高端化变革 PCB 产业链迎来 「业绩浪」
10 月 27 日晚,PCB 产业龙头胜宏科技交出一份亮眼的三季报:第三季度营收为 50.86 亿元,同比增长 78.95%;净利润为 11.02 亿元,同比增长 260.52%。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为 141.17 亿元,同比增长 83.40%;净利润为 32.45 亿元,同比增长 324.38%。截至 10 月 27 日,已有生益电子、大族数控、鼎泰高科等 10 多家 PCB 产业链上市公司披露的三季报或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行业整体呈现业绩高增长态势。与此同时,PCB 的扩产潮正从制造环节向上游设备材料领域传导,一场由 AI 驱动的高端化变革正在这个传统行业全面展开。
•机构拆解四季度大类资产配置思路
记者近日采访了多家外资机构和知名私募。在这些机构看来,尽管市场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投资机遇也随之浮现:全球降息周期下,权益资产成为 「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受益于 AI 浪潮与政策支持的科技成长板块;黄金虽经历调整,但其长期配置逻辑依然稳固,波动或许会创造 「击球区」;债市震荡之下,债券仍可做组合 「压舱石」,可转债也机会丰富。用机构的话来说,做好股、债、商品相结合的均衡布局,是四季度 「收官之战」 的胜负手。
证券时报
•「捞金」 实力仅次于黄金 「三重共振」 催化铜价飙升
金属铜期货市场迎来持续资金流入。上周五和本周一,金属铜期货的增仓动作明显,沉淀资金规模达到 487.58 亿元,成为仅次于黄金的第二大商品期货品种。最新数据显示,上海铜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已经站上了 88300 元/吨上方,伦敦 LME 铜报价则突破 1.1 万美元/吨,双双逼近历史高点。目前,市场的看涨情绪显然处于高位。国际机构的最新预测显示,3 年来铜将再次转为供应短缺。不断飙升的铜价,印证了高盛发出 「铜是未来新石油」 的判断。电网升级、人工智能与新能源形成的 「三重共振」,让铜跃升为影响国家科技竞争力和能源安全的战略资源。与此同时,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格拉斯伯格矿区因安全事故大幅减产的 「黑天鹅」 事件,更是加剧了全球金属铜供应的紧张。
•科创成长层技术系统就位 超七百万账户开通交易权限
10 月 28 日,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将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记者从上交所获悉,科创成长层技术系统改造如期完成,顺利上线股票 (或存托凭证) 的证券简称添加 「U」 标识、加 「成 1/成」 标签。据悉,行情终端和交易终端对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股票简称后添加特殊标识 「U」,对存量股票添加标签 「成 1」,提示信息为 「存量科创成长层股票」,对新注册股票添加标签 「成」,提示信息为 「新注册科创成长层股票」。截至目前,共计 758 万个投资者账户开通了科创成长层交易权限,是存量投资者活跃账户的 1.26 倍。
•筹划控制权易主数量创纪录 产业协同资本赋能 重构上市公司价值
今年以来,A 股市场上市公司筹划控制权易主案例数量大幅增加,引发市场高度关注。部分控制权易主公司股价连续涨停,其中上纬新材年内涨幅更是超过 15 倍,天普股份等亦连续一字涨停,成为市场焦点。在政策护航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年内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案例数量已突破 100 家并创出年度历史新高。此前易主潮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力量,多通过行政手段或政策引导参与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本轮易主潮则呈现 「国资+民企+私募」 等众多主体参与的局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成功实现控制权变更的公司,从筹划到完成的耗时中位数仅为 75 天,创出最快纪录。其中,焦作万方、利源股份、三佳科技、神剑股份等公司控制权交易耗时均不足 30 天就宣告完成。
证券日报
•本周 25 只新基启动发行 权益类占八成
近期,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呈现出 「量减效增」 的独特格局。公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以认购起始日为统计口径,本周 (10 月 27 日至 11 月 2 日) 全市场新发行 25 只公募产品,较前一周的 30 只下降了 16.67%。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基金的募集效率显著提升,本周新产品的平均认购天数由前一周的 27.8 天缩短至 21.92 天,资金募集节奏明显加快。数据显示,在本周发行的 25 只新产品中,权益类基金数量达到 20 只,占比高达八成。其中,股票型基金共有 11 只,并以被动指数型产品为主导;另有 9 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同期发售。
•光模块需求增加 头部公司业绩劲增
截至 10 月 27 日,A 股 CPO(共封装光学) 概念板块中已有 12 家上市公司披露 2025 年三季报,其中,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等 9 家光模块企业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智参智库特聘专家袁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光模块行业景气度提升,行业整体需求持续回暖,光模块高端产品的出货量快速增长。这一趋势已传导至企业端,推动多家光模块上市公司业绩向好。
•量子科技加速走向商业化
近日,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布消息称,我国实现了全球首款四通道超低噪声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的量产落地,标志着我国单光子探测技术进入领跑阶段。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我国量子科技或将通过三种路径贡献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量子设备制造促进产业规模扩张;二是赋能医药、金融等产业升级;三是催生量子 AI、量子物联网等新业态。中国报告大厅网数据显示,我国量子科技市场规模预计到 2029 年将增至 97.58 亿美元。2024 年至 2029 年复合年增长率预估为 37.45%。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