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8 日,广州市印发 《广州市推进 「好房子」 建设的工作指引 (试行)》,从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维度列出 20 项标准,涉及消防应急、防涝防浸、空间尺度、全龄友好、声环境与健康保障、绿色建造等方面,还明确数字家庭配置要求。有专家称其整体高于国家标准,能否被市场接受是下一阶段要考虑的问题。
每经记者|陈荣浩 每经编辑|陈梦妤
10 月 28 日,广州市印发 《广州市推进 「好房子」 建设的工作指引 (试行)》(以下简称 《指引》),从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维度展开,总共列出了 20 项具体标准。
其中,《指引》 将安全放在首位,打造全域风险防控屏障。在消防应急方面,住宅套内及公共区域需配备烟感报警装置,厨房必须设置燃气泄漏报警及联动断气装置,燃气灶须具备熄火保护功能。电梯则强制配备断电自动救援装置,确保突发状况下能就近停靠开门。
针对电动车安全隐患,明确要求电梯配置监控报警装置,杜绝电动车进入楼层,室外集中停放充电场地与建筑距离不小于 6 米,并配备防火防烟设施。在防涝防浸方面,卫生间、外墙等防水部位保修期宜延长至 10 年,地下车库出入口需设置防洪板等防倒灌设施,配电房优先设于地上层规避水浸风险。
围绕居住舒适度,《指引》 制定了明确的空间尺度标准。住宅标准层高不低于 3.0 米,起居室短边净宽不宜小于 3.1 米,主卧开间净宽不小于 2.8 米,从根本上消除居住压抑感。首层入户大堂及公共架空层净高不低于 3.5 米,地下室主行车区净高不小于 2.4 米,满足居民日常活动与搬运需求。
全龄友好成为重要亮点,户内玄关、卫生间等空间预留适老化改造条件,住区需配套老年人和儿童活动空间及就近公共卫生间。在声环境与健康保障上,卧室、起居室采用高性能隔声玻璃,分户楼板通过多重措施减少撞击噪声;排水系统设置防臭存水弯,内墙采用防霉材料,鼓励卫生间实现三分离设计,全方位提升居住舒适度。
结合 「双碳」 目标,《指引》 大力推广绿色建造与低碳技术。明确要求采用装配式、模块化等工业化建造方式,绿色建材使用比例不低于 20%,交付家电及照明灯具能效等级不低于 2 级。鼓励建筑屋面、停车棚设置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配置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设施。
《指引》 还明确数字家庭配置要求,住宅需配备智能网关、智能门锁、紧急求助按钮、智能水电燃气表等基础设备,鼓励光纤铺设至房间实现高速网络覆盖。支持通过智能系统统一管理家庭设备,预留对接政务、物业等服务平台的接口,实现多场景联动。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分析称,此次广州对 「好房子」 建设的工作指引,整体上与国家提出的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内容的 「好房子」 一脉相承,也是在国家底线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比如华南的日照、气候环境) 落实的地方标准。
「整体来看,这个标准要高于国家标准。同时,有的是强制性标准,有的是鼓励性标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标准会增加建造成本,可能导致房价上涨,因此能否被市场接受是下一阶段要考虑的。」 李宇嘉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