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 10 月 31 日电 (罗浩) 沪深两市三大股指 10 月 31 日早间普遍微幅低开。沪指在未回补与上一交易日缺口的情况下震荡下行,深成指和创业板指盘初下探后出现较大幅度反弹,盘中波动下行,至午间收盘时主要股指均显著下跌。
开盘时,贵金属、海南自贸区、免税店等板块涨幅靠前,培育钻石、稀土永磁、存储芯片等板块跌幅靠前。开盘后,钠电池、固态电池、互联网、Sora 概念、免疫治疗、创新药、分散染料、科创成长层等板块显著上涨,短剧游戏、数字货币、工业软件等板块在盘中持续攀升。至午间收盘时,Sora 概念、短剧游戏、小红书概念涨幅靠前,通信设备、培育钻石、半导体板块跌幅靠前。
至午间收盘时,上证指数报 3961.62 点,跌幅 0.63%,成交额约 6971 亿元;深证成指报 13447.94 点,跌幅 0.62%,成交额约 8596 亿元;创业板指报 3214.48 点,跌幅 1.49%,成交额约 3941 亿元;科创综指报 1655.89 点,跌幅 0.71%,成交额约 1778 亿元;北证 50 指数报 1606.61 点,涨幅 3.43%,成交额约 227 亿元。
机构观点
中信建投:伴随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完毕,美联储如期降息,整体宏观环境、流动性环境以及市场风险偏好有望进一步回暖,预计市场仍有望高度关注成长等弹性板块。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四条线索:三季报披露业绩较好且趋势有望延续 (业绩出现拐点) 的方向、受益于反内卷政策落地逐步改善的周期方向、产业趋势超预期的高成长相关行业、「十五五」 规划建议提到的中长期发展重点方向。
中国银河证券:11 月,A 股市场预计将在政策驱动与外部环境改善的双重支撑下呈现震荡上行格局。刚刚公布的 「十五五」 规划建议稿为市场指明了清晰的投资方向,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等战略任务将成为贯穿全月的投资主线。建议保持均衡配置,并密切跟踪三季报业绩超预期板块。关注线索:(1)TMT 与科技自立自强主线。(2) 高端制造与绿色转型主线。(3) 能源资源安全主线。(4)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主线。
招商证券:国内平台上 「AI 漫剧」 这一创新内容形态火爆出圈进入大众视野,作为 AI 技术与动漫短剧深度融合的产物,「AI 漫剧」 以漫画、小说等原作品 IP 为基础,通过 AI 技术实现全流程制作,保留原作品剧情及艺术风格,又融合短视频的 「短平快」 特点,相比真人短剧更具漫画风格和多元化特色,有望成为新一阶段占据年轻用户群体互联网时长份额的 「黑马」,催生产业链一系列受益机会。
消息面上
五部门:推进数据产业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具身智能等数据密集型产业融合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 《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7 年底,数据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高效处置一件事」 覆盖城市运行重点事件,「高效办成一件事」 覆盖高频民生事项,数字经济成为城市发展新动能,在城市智慧高效治理、便捷普惠服务、城市数字更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 50 个以上全域数字化转型城市。发挥城市产业集聚、人才集聚、数据集聚优势,强化场景开放创新,促进城市数据资源汇聚;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打造数据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推进数据产业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具身智能等数据密集型产业融合发展。
国家统计局解读:三大重点行业保持扩张 市场预期总体乐观
10 月 31 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首席统计师霍丽慧进行了解读。其中提到,三大重点行业保持扩张。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 PMI 分别为 50.5%、50.2% 和 50.1%,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且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行业支撑作用持续显现。市场预期总体乐观。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 52.8%,持续位于扩张区间,表明多数制造业企业对市场发展预期保持乐观。从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 60.0% 以上高位景气区间,相关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增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定支持生物制造中小企业成长壮大
据 「工信微报」 公众号 10 月 31 日消息,10 月 30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第十二次中小企业圆桌会议。会上,来自生物制造领域的 10 家企业负责人围绕生物制造底层技术突破、关键生产设备攻关、原料保障能力提升、投融资支持以及重点应用落地等作交流发言,介绍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等方面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挑战,提出意见建议。李乐成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坚定支持生物制造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在科技攻关、产业链协同、研发应用、市场开拓、人才培育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促进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