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游戏茶馆,作者 | 二弦
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鲁迅曾评 《红楼梦》 道:「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 《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出自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 中 《< 绛洞花主> 小引》 一章)
这一评述对于同属 「四大名著」 的 《西游记》 同样适用,范水模山地说:「好比西行,史家窥见大明阴影,革命家看见阶级斗争,政治家瞥见朝堂腌臜,宗教家望见三教合一,孩童瞧见大闹天宫与七十二般变化,阴谋论者瞄见厚黑,情种瞅见鸳鸯风月。」
就算不提 《西游记》 这般高山仰止的旷古奇作,哪怕一篇市井小报 (如此篇),字里行间的意思也会因观者的屁股位置而在其脑海中呈现出不同的倒影。个人认为,只要敢将创作放于公共领域,那么或褒或贬,全凭观者自由。
而但凡包裹了创作者思想的产物,文学作品也好,游戏也罢,一定都不免如此。那么,《黑神话:悟空》 亦如是。
只不过,在这款各种光环加身的游戏史无前例地破圈之后,对其本身的探讨声音就显得大了起来,甚至连议论的议论,都能经过反刍,掀起新一轮的骂战,相信大家对这些观点交锋不会陌生。
在这些讨论中,更以剧情为最。
正如 《西游记》 能够带来多角度解读的前提在于其有着足够多的内容与足够深刻的内涵,《黑神话:悟空》 的剧情能够引起如此广泛的争议,也确实存在某些实实在在的争议点,否则,所谓解读与争议,不过是虚空打靶,既站不住脚,也无那个必要,更不太可能发酵成燎原之势了。
上三章,下三章
鉴于发售已过去 10 天,且要聊剧情,那么剧透实在是避无可避,我便敞开来说。
个人认为,《黑神话:悟空》 的整体故事,其实和杨奇在回应发售前游戏泄露时所说的一样,剧情立意并不艰深,非常好理解,即玩家扮演的 「天命人」 收集兵解后身死道消一分为六的大圣根器的旅程,故事因孙悟空而起,也因孙悟空而止,实际上扣住了游戏的题 《悟空》 二字。
这一剧情为配合游戏箱庭连锁的设计也被一拆为六个章回,恰好对上了其曾在 PV 中明确指出所改编蓝本明代章回体小说 《西游记》 的路子。
来源 TGA2023《黑神话:悟空》 发售日预告
虽然游戏科学说是重走西游,但其实并不算是西行,游戏中,我们是 「黑风山→黄风岭→小西天→盘丝洞→火焰山→花果山」。而以 《西游记》 的地理标志为参考,正确的西行应该是 「两番哈咇国 (遇黑熊精)→乌斯藏国 (黄风岭)→西梁女国 (火焰山)→祭赛国 (小雷音)→朱紫国 (盘丝洞)」,花果山则在东胜神州傲来国,地理上应该在东土之东,所以若 《黑神话:悟空》 的地理设置遵照 《西游记》,那么我们的旅程轨迹是略微跳跃的,不过这不重要。
抛去云里雾里的开头,我把这六章一分为二,上三章,包括我在内,应该几乎没有多少人指摘针砭,毕竟其间有第一章 「火照黑云」 中苍狼啼血乱凌虚,袈裟迷眼黑风至;有第二章 「风起黄昏」 中黄沙拍碎虎鼠族,灵吉黄风孰正邪;有第三章 「夜生白露」 中的煌煌小雷音,黄眉蛊人心。
这三章中的不少支线故事,也正好对应着佛教三毒:贪、嗔、痴。
贪,即是金池长老对外物、地位的贪婪;嗔,即是疯虎不满大哥地位而生的嗔怒嗔恚;痴,则是杀狐的不空、混沌的亢金星君是非不明,善恶不清之下的覆、诳、谄、昏沉、妄念、散乱、不正知。
《黑神话:悟空》 的上三章,我游玩下来,自觉逻辑融洽,叙事通达,起码有着十之八九分的水平,更别提期间还有以死证道的凌虚子 (上吊的老狼,黑风大王影神图可知)、道心破碎的小张太子、重情重义的龟将等角色的塑造,这让我觉得,我作为天命人,除妖降魔为求大道,用四段劈棍敲的都是该敲的人。
而下三章的剧情,则 《黑神话:悟空》 剧情争议的集中爆发点。
摘出来讲,第四章主要讲述了八戒的情债,是一方垂垂老矣,一方果位加身,至于八戒是否斩去情根,我不好评价,但爱而不得心心相印的爱情故事总是比较容易打动人,明末董说 《西游补》 十六回提到:「悟通大道。必先空破情根,破情根必先走入情内,走入情内,见得世界情根之虚,然后走出情外认得道根之实。」,我觉得此章探讨情之一字,写得还算不错。
第五章 「日落红尘」,杂揉了 《西游记》 中 「妖王七圣」 结拜、女儿国有关生育以及火焰山的设定,主要叙述了红孩儿自南海一归后,垂涎大圣根器,不惜囚禁父亲,再燃火焰山。结合章节尾可称全游戏信息量最大的牛魔王三度跳跃的记忆动画可知,红孩儿是为报天庭灭夜叉族之仇索要根器,状不似牛而似夜叉的红孩儿是铁杉公主受天庭所逼喝下子母河之水诞下的夜叉族末裔,而牛魔王黄眉等人也参与了之前围杀斗战胜佛一战,二郎神是瓜分大圣根器的主使。
网上对于此章牛魔王家庭伦理情节的争议颇大,到也无可厚非,只能说各有见解。但这一章,我确实没法梳理出一个游科有意探讨的题眼,非要说那就是 「身不由己」 吧。从立意来讲,我觉得远不如前四章,虽然将字里行间有意将天庭塑造成了 「利维坦」 式的打压方,但是颇具意识流风格,且游戏已至末尾,本章应该要承担起结尾的铺垫,但到此我依然完全搞不清楚天庭的动机,充满阴谋论与政治迫害意味的解读,反倒成了唯一还算合理的解释。
而第六章作为结尾,本应起到自圆其说的作用,却完全突出了整个 《黑神话》 故事的残缺。本章两个结局,那象征着 「控制」(起码游戏中是) 与孙悟空想要反抗的金箍,不论戴与不戴,剧情都没了下文。
不论哪个结局里,当我期待某种可以让之前情感一泻千里的剧情出现时,游戏却戛然而止。天庭是敌人吗?大圣追求的自由到底为何?我的旅程要反抗的是谁?打杀的都是因为大圣根器而堕入魔道的魑魅魍魉,那代表斗、战、胜,代表正道的大圣六根,为何会荼毒生灵?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解释。
能说道的,只有好结局达成前置,即小西天壁画剧情中我们击败二郎神后,其对话披露出,二郎神与悟空惺惺相惜,且白衣秀士等梅山六怪,皆是二郎神安插在根器持有者妖王座下的卧底。自此二郎神立场完全转换,给我一种擎棒四顾心茫然的感觉。
就如本章结尾的动画名 「未竟」 一般,《黑神话:悟空》 好似一个卡住的故事,你可以说这是为 DLC 做准备,但我认为本体故事应该有始有终,这种充满了文人式的留白,确实让我不太能接受。
《黑神话》 的改编是乱编吗?
如果你认可上文中我的感受,那么可以得知 《黑神话:悟空》 抛开玩法、美术这些老生常谈的部分,就剧情而言,属于是有相当多可圈可点的部分,在我这里唯一的问题,无非就是剧本的残缺。
结合第四章开始显露端倪,第五、第六章暴露无遗的地图上空泛、套皮怪的问题,故事出现 「断尾」,是因为 《黑神话:悟空》 的项目末期,游戏科学产能不足吗?我想,美术和技术资源可能是,但剧情方面则不然,毕竟,冯骥曾亲口说出:「文案与美术先行」。
来源新华网 「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扬声》 第三期
我们应该可以理解为,《黑神话:悟空》 的故事,是相对早期被确定的。
那么为何这个故事会引起如此广泛的争议呢?是因为孙悟空与八戒位列仙班后依旧凡心不死吗?是那指出孙悟空与白骨精互为爱侣的只言片语与三秒闪回动画吗?我觉得根本原因并不在这里。
自 《西游记》 问世以来,后人对此书的再创作与文学批评从未停止。类似 《后西游记》《西游补》 的续写作可谓层出不穷,更别提汗牛充栋的批评本,比如明代的世德堂本、杨闽斋本、李评本,清代的 《西游原旨》《西游真诠》 等等。
到了近四五十年,《西游记》 的影视改编大行其道,比较受人熟知的,有上影 《大闹天宫》、周星驰 《大话西游》,以及最经典的 86 版 《西游记》,千禧年后,互联网作为新兴土壤,也出现了以今何在 《悟空传》 为代表的一众西游题材的网络文学。
这些作品厚植于 《西游记》 的文化内涵,纵览这些改编,除了极少数不入流、鲜为人知的作品,我们能注意到的是,它们中的神佛形象被塑造成反派非常常见,其实这也不奇怪,毕竟吴承恩也在西游记里写过索要贿赂的阿难和迦叶,就连如来佛祖都包庇说:「只讨得他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如今你空手来取,所以传了白本。」(《西游记》 第九十八回)
但是核心的悟空形象,则基本不会偏离 《西游记》 中的人物内核。
最谈情说爱的 《大话西游》,周星驰最后的处理是将代表修正果的 「孙悟空」 与代表六根不净受爱欲左右的 「至尊宝」 进行了切割,凡身入凡尘,佛身向极乐。最离经叛道的 《悟空传》,也明确指出了莲台之上坐着的,是仙佛状的妖魔,在凡间泥泞里挣扎的,是妖魔状的善人,今何在亦将悟空一分为二,极端放大了孙悟空身上的斗争与反抗精神,将其塑造成一个为了猴子猴孙、众妖兄弟最后自己打杀自己的 「反英雄」。
出自 《悟空传》
所以就改编而言,或是放大悟空形象中 「人」 的部分,让他堕入情网,或是放大他身上桀骜的部分,让他一人斗天、战地、胜佛,这些应该都能够被观者所接受,因为它们都没有超脱孙悟空本身的形象。
抑或是说,这些改编能给人一种:「这或许是孙悟空能做得出来的事情。」
而 《黑神话:悟空》 中,二郎神 「洗白」 的剧情,因为游戏科学在呈现上的留白,或者说,没有讲清楚前因后果并给出某个确定结局的处理,导致其能被解读为孙悟空兵解是与二郎神演的一场戏。
这一解读完全让孙悟空的形象偏离了改编的立足点,以该解读为前提,我们能够发现 「天命人」 一路所遭遇的生灵涂炭,都是孙悟空为了追寻游戏科学给出的一个尚不明确,不知真意的 「自由」 而造成的。
牛魔王的家庭破碎、黄风大圣亢金星君的堕落、小雷音的再次矗立,一路上不尽白骨尸身与苦痛,《黑神话:悟空》 告诉玩家,都起于孙悟空的眼、耳、鼻、舌、身、意。
「孙悟空 「这一文化形象或是符号,能承载 「冥顽不灵」「桀骜不驯」 甚至能承载 「七情六欲」「杀孽深重」,但无法承载 「恩将仇报」「为一己私欲祸害他人」 的创作。而 「演戏说」 正是让孙悟空的形象由白转黑,引发争议的直接原因。
进而,催生出 「黑社会」 猴、「幕后黑手」 猴、「自私自利」 猴、「原著 OOC」 猴等一系列称呼,至于与白骨精谈恋爱 「杀妻证道」 等其他争议,只不过是进一步扩大化后的结果。
如果解读到此为止,那么或许,《黑神话:悟空》 起码对于孙悟空的形象改编,有点涉及乱编的嫌疑了。
但是,游戏科学的本意果真如此吗?就是为了黑而黑吗?
难有定论
冯骥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也曾说道:「我认为好的文化产品或者内容产品,它应该是先自然地打动了本地的、跟创作者更相似的文化族群,如果它的品质足够高、持续的时间足够长,它就会自然地辐射到海外。」 他也说:「我认为你 (结合语境,应指游戏科学) 甚至应该有更大的责任感,应该如履薄冰。」
如果游戏科学知行合一的话,那么大圣不该如此。我自己琢磨了半天,觉得可能的破局之处,就在于故事的驱动力大圣根器之上。
这六根的名讳,其实来源于 《西游记》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中,暗指孙悟空扫清六根、打杀六贼的情节,此六贼的名字正是 「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
所以我们 「天命人」 收集的本就不是大圣根器,而是孙悟空早已斩断的六贼。
而在第五章动画 「不由己」 中,孙悟空为结拜兄弟牛魔王留下 「不要吸收根器」 的嘱咐。若大圣只想兵解复生,又为何知道自己根器有毛病?所以大可得知,此场针对大圣的围杀,顶多可算二郎神有复生大圣之意,孙悟空本人并不知道自己还有复活的可能。
而二郎神在分根器时,则未用我们所见名讳,而仅用六根本名,眼耳鼻舌身意,我们从影神图中也知,二郎神在分完五根后,留下了孙悟空的意。而且灭口了瞧见此事的天兵天将。
那么是否,黑神话目前展现的故事是一个 「套中套」,二郎神其实也未跳出某个更大 「存在」 的手掌心呢?
是否正因如此,根器化为魔器,污染了包括二郎神在内的全部持有者。才有了如今的故事?
但碍于游科的叙事方式过于留白,剧情穿插过于奔放,《黑神话:悟空》 所叙述的故事本意为何,实在是难有定论,而且因为故事的残缺,没有盖棺定论的结局,剧情引发争议实在不奇怪。
于此同时,还有一些解读着眼于故事价值观的正当性上,这些意见认为,《黑神话:悟空》 的正邪立场混沌,孙悟空、猪八戒等角色的塑造开倒车等等,我认为亦可归因于游戏科学将剧情碎片化的留白操作,给观者与玩家留下了太多解读空间,偏偏又不似魂类游戏那般是架空世界,无迹可循。
正反相依之下,且游戏中未给玩家一个明确的情绪宣泄出口,那么玩家累积而起的情绪涌到游戏外,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我个人认为,一款大型买断制游戏的剧情框架,行文动线,应当主干鲜明且有始有终,支线丰富且不喧宾夺主,两者互为补充为上。
而 《黑神话:悟空》 目前给我的感觉,则是主线模糊,章回单元故事反到更加鲜明和突出,有明显记忆点的,多是 「我来助你!」 这些路上的过客,实话说,有关我们主角悟空的故事、天命人所持 「天命」 为何的故事,实在没有讲好。
有相当多玩家说,冯骥是放不下他的 《斗战神》,我是没什么所谓,创作本就是线性的过程,人无法彻底否定和超越过去的自己,带有过去的些许影子,再正常不过。我觉得对于冯骥来说,《黑神话:悟空》 已经算是他的超越之作了。
而且,《黑神话:悟空》 无论从美术还是动作设计上都相当可圈可点,尤其是美术,足可称之为中华美学的饕餮盛宴,对于中国古建筑的取材还原都具有历程碑式的意义。也没有人能否认,它已是中国游戏史浓墨重彩的一笔。
剧情上的残破,以及后两章的赶工痕迹,都让人有种画龙差点睛,锦上难添花的可惜,这里我也不好揣测游戏科学在开发末期的境况,毕竟作为一家公司,产品研发不仅是个人表达,更是商业行为,游戏科学为玩家负责的同时,也要为投资方负责。至于其改编好坏,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得那样,各人有各人的评判。
我唯独希望的,就是游戏科学能抓紧搞出个 DLC,并且用 DLC 把 《黑神话》 或吴闲云式或周星驰式或今何在式或冯骥式的西游剧情好好整理出一个中心,让大圣爱就好好爱,恨就好好恨,反就好好反,把悟空故事的起承转合补完,为这场绵延不止四年的故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如此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