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岳楚鹏 每经编辑|兰素英
|2025 年 11 月 6 日 星期四|
NO.1 苹果计划每年支付 10 亿美元,寻求谷歌对 Siri 的技术协助
当地时间 11 月 5 日,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苹果计划每年支付约 10 亿美元,以获得谷歌 Gemini AI 模型的定制版本,用于对其 Siri 进行全面改造。Gemini 将负责处理 Siri 的摘要和计划功能。报道称,苹果打算先使用谷歌的模型作为过渡方案,直到自己的模型足够强大为止。苹果正在开发一个拥有 1 万亿个参数的模型,希望最早明年就能将其应用于消费者应用。
点评:此举有望迅速提升 Siri 的智能体验,弥补苹果在 AI 领域的短板,巩固其生态护城河。
NO.2 Anthropic 预计到 2028 年将创收 700 亿美元
当地时间 11 月 5 日,据媒体报道,Anthropic 预计到 2028 年将创造高达 700 亿美元的收入和 170 亿美元的现金流。一位了解该公司财务状况的人士表示,增长预期主要得益于 Anthropic 产品的快速普及。据报道,Anthropic 预计今年通过 API 销售其 AI 模型的收入将达到 38 亿美元,是 OpenAI 预期 API 销售收入 (18 亿美元) 的两倍多。Claude Code 的年化收入已接近 10 亿美元,高于 7 月份的约 4 亿美元。Anthropic 预计其毛利率今年将达到 50%,到 2028 年将达到 77%。
点评:对行业而言,此番激进预测将加剧 AI 模型供应商的竞争,推动企业加速布局差异化产品与垂直场景。
NO.3 「万维网之父」:人工智能可能会重塑互联网的金钱逻辑
11 月 5 日,发明万维网的蒂姆·伯纳斯-李 (Tim Berners-Lee) 在伦敦的一场会议上警告称,支撑互联网经济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广告模式,可能因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而 「分崩离析」。他表示,大语言模型最终可能会取代人类使用互联网,「如果网页都由 LLM 来浏览,那么人们只需向 LLM 提问、由它直接给出答案——整个基于广告的网络商业模式就会开始崩塌。」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依赖广告支撑的网络生态瓦解。而正是这种模式,让谷歌和 Meta 凭借庞大的广告网络成长为市值数万亿美元的巨头。
点评:伯纳斯-李的警告直指生成式 AI 对广告驱动型互联网生态的颠覆性冲击,或将重构谷歌、Meta 等巨头的核心商业模式。
NO.4 英伟达加入印度深度科技联盟
当地时间 11 月 5 日,据媒体报道,英伟达已加入印度深度科技联盟 (IDTA),成为创始成员之一。IDTA 是由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机构组成的联盟,承诺向深度科技领域投资 20 亿美元。深度科技初创企业涵盖半导体、航天、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机器人和能源等领域的新兴公司。
点评:此举将深化英伟达在印度半导体、AI 及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影响力,为其未来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NO.5 谷歌计划将数据中心搬上太空
近日,谷歌宣布了一项名为 「捕日者计划」(Project Suncatcher) 的宏伟计划。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在太空中建造大规模 AI 数据中心。通过部署由卫星组成的庞大网络,谷歌希望从根本上解决人工智能发展所面临的巨大能源需求问题。根据规划,谷歌将构建一个搭载定制 TPU 芯片的卫星网络,这些卫星依靠近乎无限的太阳能驱动运行。谷歌已与卫星公司 Planet 达成合作,计划于 2027 年初将两颗原型卫星送入轨道。
点评:对行业而言,太空与 AI 的跨界融合将催生卫星制造、太空发射、芯片散热等全新产业链,加速全球科技竞赛向深空延伸。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