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底以来,甲醇市场加速下行,现货价格跌幅尤为显著。其中,太仓市场价格最低触及 2060 元/吨,距离 2023 年 6 月 12 日创下的近 5 年低点 2022.5 元/吨仅一步之遥,市场悲观情绪蔓延。这一轮价格走弱并非偶然,核心逻辑在于供需格局持续宽松,供给端增量不断释放与需求端疲弱态势形成鲜明反差,港口库存高位累积、难以消化。在多重利空因素共振下,甲醇价格缺乏有效支撑,短期弱势格局难有实质性改观。
供给持续增加
供给端的持续扩张是本轮甲醇价格下行的核心驱动力,国内装置复产与进口量走高形成双重供给冲击。
国内方面,进入 10 月,甲醇行业检修、减产装置集中恢复,新增损失量远不及恢复量,直接推动产能利用率稳步攀升。根据隆众资讯统计,近期国内新增检修及减产装置有限,如久泰新材料、湖北三宁等。但与此同时,中煤远兴、内蒙古东华、金能科技、云南云天化、山西天泽、广聚新材料等均完成检修、恢复生产。受此影响,当前中国甲醇装置产能利用率已升至 87.79%,环比上升 1.36 个百分点。从后续供给预期来看,短期国内暂无大规模新增检修计划。随着前期检修装置逐步复产,预计到本月底,甲醇周度产量有望再次突破 200 万吨,供给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海外方面,甲醇装置运行整体平稳,进口货源充裕对国内市场形成压制。近期,海外甲醇装置变动有限,仅马油 1 号、3 号装置延续停车状态,其余主要装置均正常运行。截至目前,国际甲醇装置产能利用率已提升至 72.02%,环比上升 1.35 个百分点,周度产量稳定在 100 万吨以上。隆众资讯数据显示,本月以来,甲醇进口外轮卸货速度保持平稳。中东主力出口区域上旬装船速度依旧良好,当前在途货物量充足,后续到港压力不容忽视。
需求依旧疲弱
尽管甲醇价格持续下行,但产业链下游相关产品价格跌幅更为显著,下游行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需求端呈现明显疲弱态势,下游采购意愿低迷,难以对价格产生有效支撑。
根据隆众资讯数据测算,当前,传统下游综合开工率为 46.5%,环比下降 0.51 个百分点,同比下降 3.11 个百分点。其中,核心下游负荷出现明显下降。例如,广西华谊二期装置故障停车,顺达降负荷运行,导致冰醋酸开工率降至 69.91%,甲烷氯化物开工在 63.54%。近期,虽有装置提负运行,但山东鲁西、东营华泰部分装置停车,山东东岳装置降负,整体产能利用率仍呈下降趋势。
MTO 行业需求减量更为显著。Wind 数据显示,丙烯、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年内分别下跌 820 元/吨、1336 元/吨,跌幅分别是 11.79%、17.56%。乙烯单月进口量攀升至 28 万吨以上,去年同期仅有 17 万吨左右。在市场竞争加剧与下游产品价格持续下行的双重压力下,MTO 企业面临较大生产经营压力。其中,甲醇外采型 MTO 企业亏损情况更为突出,MTO 对甲醇需求减量的预期增强。
港口库存拐点年内难以显现
作为国内甲醇主要消费地和进口货源集散地,华东和华南港口库存变化对市场情绪和价格走势具有关键影响。当前,港口甲醇库存高位运行,年内库存拐点出现的可能性下降,进一步压制甲醇价格反弹空间。截至目前,据隆众资讯统计,国内港口甲醇总库存量达 151.71 万吨,同比高出 31.07 万吨,库存压力显著高于历史同期水平。
从后市预期来看,年底前港口甲醇库存仍将保持累积态势。其一,进口供应将保持充裕。考虑到当前在途货物及已装船待销售货物情况,本月中东货源到港量预计在 90 万吨左右。非伊货源方面,尽管马来西亚有装置检修和意外停车,俄罗斯现货报价缺乏优势,且部分中东货物转向印度市场,但南美地区到货依旧充裕,预计 11 月非伊货源抵港量在 65 万吨附近。此外,市场此前关注的伊朗限气停车预期已被证伪。根据往年常规操作,伊朗限气最早或在 12 月初出现,进口量明显下降的影响最早要到明年 1 月才能体现,短期内进口货源对港口库存的补充仍将持续。
其二,MTO 行业需求减量将进一步加剧库存压力。当前,MTO 工艺已成为烯烃单体各生产路径中生产成本最高的方式。在成本压力与市场环境双重挤压下,山东、华东地区部分 MTO 企业已明确 11—12 月停车计划。与传统检修周期不同,本次计划停车时长将明显延长。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加剧四季度 MTO 行业对甲醇的需求减量预期,港口库存消化难度进一步加大。
综合来看,短期内甲醇市场仍将维持供需宽松格局,价格可能在低位区间震荡运行,不排除进一步试探前期低点的可能。但随着供需两端收缩效应逐步显现,港口库存拐点有望在明年初出现,市场将逐步进入供需再平衡阶段。对市场参与者而言,短期内重点关注港口库存变化、MTO 企业停车执行情况及伊朗限气政策进展。未来甲醇市场的核心看点在于供需收缩的节奏与力度,只有当供给端收缩幅度超过需求端减量,市场才能真正摆脱弱势,迎来趋势性反弹行情。(作者单位:融达期货)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