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金桂财经拍摄)
日前,21 家白酒上市公司均已披露上半年财报。
整体来看,上半年白酒表现平稳,超半数企业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其中大部分为两位数增长。不过,白酒这份 「期中成绩」 也折射出了行业的一些变化:消费疲软下包括头部在内整体增速放缓,行业集中、分化加剧趋势下,寡头化竞争凸显,部分区域酒企 「掉队」 形势加剧。
并且,从各家半年报来看,目前白酒 「去库」 仍是关键,叠加行业周期和消费弱复苏的双重影响,上半年白酒企业 「蓄水池」 合同负债集体减少。
寡头竞争凸显
近年来,白酒行业产销量逐渐下降,但销售收入增长,利润总额保持稳步提升。从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白酒整体仍保持了不错的增幅。经金桂财经统计,上半年 21 家白酒上市公司总营收为 2452.18 亿元,同比增长 13.59%;净利润总额为 962.79 亿,同比增长 13.82%。
不过,在存量竞争阶段,酒企营收、净利增速已明显放缓。一方面,对比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白酒营收、净利增速已分别下滑了约 3%、5%。
另一方面,上半年,21 家白酒上市公司中 14 家企业营收、净利双增长,其中 11 家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只有 3 家营收、净利润增幅超过 20%,而去年同期有 13 家酒企实现营收、净利润双位数增长,其中增幅超过 20% 的则有 8 家。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金桂财经制图)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白酒行业强集中、强分化的发展态势愈发显著,寡头竞争趋势愈演愈烈。上半年白酒上市 TOP6 企业格局稳定,仍旧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古井贡酒。
今年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营收、净利保持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 TOP6 酒企。经统计,TOP6 家企业营收、净利润总额分别为 2089.12 亿元、887.11 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 14.87%、14.44%。
上半年,TOP6 企业营收占 21 家白酒上市公司总营收的 84.79%,利润总额占比则高达 92.13%。
其中,两大巨头贵州茅台和五粮液营收合计为 1325.79 亿元,占上市酒企总营收的 54%;两家公司的净利润合计为 607.52 亿元,占比达 63%,行业地位进一步强化。
不过,今年上半年 TOP6 上市酒企内部也发生了细微变化。比如,按照净利润排名,山西汾酒位列行业第三。同时,其与洋河股份的营收入差距进一步收缩,这意味着头部竞争加剧,接下来白酒行业的 「探花之争」 将成为一大看点。
对此,知名白酒分析师、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分析认为,白酒行业存量挤压趋势愈发明显,此消彼长的替代式增长成为主流,酒业整体分化趋势将不断加深。
区域酒企进一步分化,「掉队」 企业增多
分化特征在区域酒企梯队亦十分明显。
2024 年上半年,营收在 10 亿元~100 亿元区间的上市酒企共有 10 家,除舍得酒业外,其余 9 家业绩均呈现正增长。
比如,今世缘作为 50 亿元~100 亿元区间的唯一一家酒企,其上半年营收净利增速均超过 20%,业绩较为亮眼。不过 Q2 公司营收、净利增速环比分别下滑 43.61%、39.39%,也意味着公司面临一定压力。
此外,珍酒李渡、迎驾贡酒、老白干酒等净利润录得较大涨幅,是比较典型的区域强势酒企,其上半年业绩表现亦较为突出。
与头部、优势酒企稳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掉队」 酒企增多。一方面,金徽酒、伊力特等部分二三线上市酒企,在上半年并未达成既定目标增速。另一方面,相较于去年同期的全线增长,今年上半年,有 5 家酒企收入下滑、5 家酒企净利润下滑。
其中下滑较为明显的,营业收入方面,酒鬼酒、岩石股份分别下滑 35.5%、77.32%;净利润方面,酒鬼酒、岩石股份、皇台酒业分别下滑 71.32%、244.6%、230.75%。
《2024 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 指出,2024 年复苏态势较弱,存量竞争下 80% 企业表示市场有所遇冷。不少酒企业也通过半年报指出,春节前期,白酒需求旺盛,随后整体动销放缓,这与市场对今年白酒 「先热后冷」 观感基本一致。
基于此,不少酒企 Q2 表现欠佳。部分头部酒企 Q2 业绩不及预期,而诸如顺鑫农业、天佑德酒、岩石股份、皇台酒业、金种子酒等酒企 Q2 均为亏损。
「去库」 仍是关键词
2024 年已然过半,白酒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仍是 「库存高企」。
众所周知,近年来白酒行业因产能过剩、动销降低以及社会购买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大量批发代理渠道和终端库存消化能力严重下降,形成库存 「堰塞湖」。
2023 年 6 月,白酒行业性高库存风险被摆上台面,中国酒业协会在 《2023 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 指出,白酒已经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行业首要任务是 「去库」。
去年至今,整个白酒行业都致力于去库存。不少酒厂为减轻渠道商压力进行了控货、停货。比如上半年,贵州茅台、泸州老窖等头部酒企均出台停货政策,五粮液则明确 「不盲目压款、压货」 等;渠道上,即使在节假日等消费旺季前,大多数酒商都采取 「谨慎备货」 策略,不会像过往一样进行囤货。
但就目前而言,白酒 「去库」 效果并不算理想。中国酒业协会在 《2024 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 中提到,今年 1-6 月超过 60% 经销商、终端零售商表示库存增加。
21 家上市酒企半年报也能说明这一问题。经金桂财经统计,截至 2024 上半年,21 家白酒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计存货 (存货包括自制半成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 金额同比增长 10.29%,达到 1575 亿元。其中,多家头部上市酒企存货金额均超过 100 亿元,另有 8 家上市酒企存货在 30 亿-80 亿元之间。
数据表明,整个白酒行业,无论是厂家还是渠道,目前依旧处于去库存周期。
业内分析认为,其一,部分白酒上市公司为追求业绩而向经销商盲目压货的现象仍然存在;其二,受外部环境变化、行业发展进入 「冷静期」 内卷加剧以及消费疲软等影响,白酒动销乏力,行业性去库拐点尚未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被视为酒企业绩 「蓄水池」 的合同负债在上半年集体减少。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21 家白酒上市公司合同负债总额为 380.69 亿,同比增长 10.7%。
看似增长的数据背后是仅 7 家酒企合同负债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合同负债余额分别为 99.93 亿、81.57 亿及 23.42 亿,合计已超过 21 家合同负债总额的一半。实际上,这也进一步验证了白酒寡头竞争的趋势。
相对应的,上半年有 14 家酒企业合同负债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同比下滑较多的金种子酒、酒鬼酒、今世缘、岩石股份、口子窖、顺鑫农业等,下滑幅度分别为 31.44%、42.53%、44.41%、52.68%、56.37%、70.18%。
理论上,合同负债代表了渠道打款意愿,合同负债越高,证明酒企渠道商打款越积极,这是衡量酒企发展趋势的指标之一。对于上半年酒企合同负债集体下滑,也有观点认为,这与酒企主动控量保价、为渠道减压有关。
总体而言,白酒半年报表明,行业稳健增长的同时也面临一定挑战。展望下半年,由于中秋国庆临近,白酒板块即将启动新一轮双节旺季动销检验。业内普遍认为,面对当下的形势,酒企如何动态平衡增长和库存压力将变得更加重要,寡头竞争趋势下,品牌优势将更加集中于头部,由此行业将加速分化。尽管如此,头部酒企也需要洞察市场变化,主动调整运营节奏及产品结构,维持库存良性以保障渠道利润和产品价格,才是持续增长的前提。
(本文首发金桂财经,作者|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