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期货公司作为连接期货市场与实体产业的桥梁,其服务模式正经历着从传统通道业务向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管理和资源整合为核心的全面转型与创新。
行业领先的期货公司不再满足于传统服务模式,而是积极创新、拓展服务边界,通过 「期货+现货」、「场内+场外」、拓展指数及平台等综合模式,深度嵌入产业链,服务更广泛的市场需求,进而开启期货赋能实体经济的新篇章。
量身定制,解决企业 「急难愁盼」
期货公司针对企业特定情况,量身定制套期保值方案,借助场外衍生工具精准管理价格风险,并通过含权贸易等创新模式,将金融工具无缝对接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中,能有效破解其诸多 「急难愁盼」 的经营难题。
例如,在西部期货服务铝企的创新案例中,西部期货通过风险管理子公司与一家大型铝加工企业签订了购销协议。风险管理子公司承接了该企业价格风险,并借力母公司西部期货的专业优势,通过利用期货市场有效拟合月均价实现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同时,它还在自身风险可控前提下向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满足了企业价格风险管理和短期流动资金的需求,极大地提升了风险管理和资金周转效率。其自身也在服务过程中获得合理收益,以 「稳价活资」 双驱模式实现了双方的合作共赢。
银河期货在服务江西南砂矿业的案例中,则是灵活运用累沽期权策略帮助企业应对价格剧烈波动。基于该企业持有规模可观的碳酸锂现货库存,银河期货结合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 2505 价格波动的特征,为企业设计了区间累沽期权策略。科学设定价格区间使得企业精准捕捉时机,有效提升了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交易的灵活性与精准度,这在规避传统期权策略的 「单边被动建仓」 风险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同时,这种轻量化的风险管理方案还能极大地降低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资金门槛,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途径。
模式创新,打造现货市场新生态
除了对企业 「点对点」 的直接服务,期货行业在产业服务模式创新方面也实现了新突破。
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2025 年 2 月国泰君安风险管理有限公司携手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平台 (下称全仓登) 探索以数字化手段重构流通体系,通过统一仓单登记标准,破除了数据孤岛,为大宗商品市场参与者构建起坚实的信用基石,开创了大宗商品金融新生态。
该合作中,国泰君安风险管理有限公司以 2024 年生产的国产全乳胶 (符合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合约标准) 为质押物,成功通过全仓登从招商银行获得 150 万元融资,验证了 「融资—风控」 闭环。2025 年 6 月 30 日,全仓登上线铜现货仓单登记业务后,国泰君安风险管理有限公司再度协助平台完成 200 吨电解铜现货仓单登记试单业务,打通 「多品类—全链条」 生态。这些既验证了平台核心功能,也为后续大规模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操作范本。
此外,永安期货子公司永安国油能源有限公司 (下称永安国油) 创新推出 「舟山特色直供」 模式。该模式中,永安国油结合基差贸易和仓单服务,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以上期所燃料油期货为基准的保税燃料油现货。针对外资牌照企业,永安国油以上期所的燃料油期货为基准,结合新加坡等市场的期货工具,优化了燃料油的跨境计价机制,确保了货源的稳定;针对境内国有企业和小微企业,永安国油通过跨区调拨运输和灵活租赁储罐的方式,降低了企业的用油成本和运营风险。这一实践,不仅让舟山自贸区燃料油贸易议价效率跃升,更以开放姿态吸引境外企业运用中国油气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使中国油气期货价格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协同合作,不断开拓服务新领域
除此之外,期货行业还在金融普惠领域持续开拓创新合作,为居民财富增值和实体经济服务注入新的动能。例如,某头部券商创新发行挂钩南华期货出品的南华工业品指数的收益凭证,为居民提供了分享工业产业发展红利的低门槛渠道,同时通过精准匹配资金需求,间接支持了制造业与能源产业的资金循环,实现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有益探索。
这次合作首次实现了指数在券商收益凭证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完成了从 「市场标尺」 向 「可投资工具」 的重要转变,验证了商品指数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实践价值,进一步提升了指数的市场影响力。
这一系列立足实体经济、勇于探索的实践,不仅显著提升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更彰显出期货行业在稳链固链、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专业价值与时代担当。如今的期货公司,正以日益精进的综合服务能力,成为护航实体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