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专访高净值组第六名王然
「今年得知比赛结果时,情绪上并没有太大波动。」 从全国期货实盘赛高净值组中脱颖而出的交易者王然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也许是多年的交易生涯早已磨平了情绪的棱角,但在期货这个被数字和图表充斥的世界里,这仍是一份迟来的告慰。「当时很想能够和另外一个世界的父亲分享这个消息。」 他坦言。
胜局关键
在本次大赛中,风险控制与关键时刻的决断力是王然成功的两大支柱。他总结道:「生存是第一位,然后才是盈利。这是我在市场中学到的最宝贵的一课。」
4 月 7 日,市场遭遇突发消息冲击,大宗商品、股市全线暴跌,黄金价格也随之暴跌。「当时我马上意识到,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出现这种行情,是市场恐慌情绪战胜了理智的结果,一定会被修正。」 基于这一判断,他果断满仓出击,这也是整个赛程他唯一的一次满仓。
这笔交易最终奠定了他比赛成绩的基础。
策略方面,他表示,自己的交易风格更倾向于基本面与技术面相结合的方法。「基本面定方向,技术面定入场点,回撤率定止损点。」 他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自己的交易系统。
在比赛中,他主要选择黄金、白银和豆粕这三个品种。「黄金、白银走的是宏观经济、地缘政治逻辑,波段周期长、趋势明显,易于把握。」 而选择豆粕,则源于他过去在农产品现货交易中心的工作经历,对农产品价格波动有深入了解。
成长之路
王然的交易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大学毕业后,他就职于国内一家商品现货交易中心,首次接触类似期货的交易机制。他记忆中最早的风险教育是 「穿仓」——亏完本金。
而真正的重击来自 2008 年的豆油行情。「账户资金从十倍收益到断臂求生。」 王然回忆道,「这段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在迷茫期,两件事改变了他的交易路径。一是读了傅海棠老师的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他说,这本书让他认识到普通人在期货市场也有成功的可能,他的交易风格也从技术分析转向基本面分析,重拾了做交易的信心。二是认真学习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学会用与时间做朋友的心态进行交易。
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砺,王然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交易哲学:「我不知道明天的涨跌,我大概能预期明年的涨跌方向,控制仓位,学会与时间做朋友。」
对于风险控制,他有铁一般的纪律。他把风控视为生命线,把止损视为死规矩。「如果把能承受的最大风险算作 100 分,那每一笔交易,最多只暴露 1~3 分的风险。比如有 10 万元本金,单次亏损底线绝对不超过 3000 元,一旦快到这个数,不管后面行情会不会反转,立刻离场。」 他强调,止损从来不是 「可选项」,而是保住本金的最后一道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