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娟娟
有机硅DMC 月内涨价 20%。
根据公开报道,11 月 19 日,我的钢铁网 (Mysteel) 报价显示,主流厂商恢复有机硅 DMC(二甲基环硅氧烷混合物) 报价。国内有机硅 DMC 市场迎来强势反弹,据隆众资讯消息,11 月 19 日,华中、华北及华东地区主流有机硅核心产品 DMC 价格涨至 13200 元/吨,较 10 月末价格涨 2200 元/吨,涨幅达到 20%。
6 只硅能源概念股
年内获融资客加仓超 30%
DMC 主要用作有机硅中间体,用于生产硅橡胶、硅油等产品,应用在电子电器、日化纺织、医疗卫生、汽车、建筑、能源电力等领域。开源证券研报表示,近期有机硅报盘上行,本次价格上行主要在于行业对国家 「反内卷」 政策的积极响应。目前单体厂手中仍持有部分预售订单,库存压力处于低位,市场挺价情绪浓厚。
目前,A 股市场硅能源相关概念股有 20 余只,截至 11 月 19 日,合盛硅业最新收盘日股价涨 8.86%,公司是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中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其表示,光伏行业预计通过 「反内卷」 措施持续深入开展开始缓慢恢复,有机硅行业凭借下游新兴领域如电子电力、新能源等持续释放需求,供需格局或将有所好转。
进一步来看,今年 11 月 18 日较去年末获融资客加仓超过 30% 的硅能源概念股有 6 只,包括特变电工、高测股份等。
特变电工 9 月份回复投资者称,公司内蒙古包头、新疆准东及甘泉堡在产产能多晶硅能耗水平居于行业先进水平。
高测股份近期回复投资者称,随着光伏行业 「反内卷」 政策深化推进,硅片价格逐步回升,公司硅片切割及加工服务业务盈利能力逐步修复,带动公司主业盈利能力进一步修复。

年内重要股东增持超 930 亿元
金额创近 3 年新高
重要股东增持往往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同时旨在维护全体股东利益并增强市场信心而开展的积极举措。
证券时报·数据宝根据 Wind 数据统计,以变动截止日统计,截至 11 月 19 日,今年以来 A 股公司重要股东合计增持超过 100 亿股 (仅统计增持方向),数量创 2021 年以来次新高;按照区间交易均价计算,合计增持金额超 930 亿元,金额创近 3 年新高。

从行业来看,13 个行业年内增持金额超过 30 亿元,银行、基础化工、公用事业等行业增持金额排在前面。
银行业增持金额超过 107 亿元。从近 3 年数据来看,银行业历年增持的金额都较高,2024 年增持金额超过 102 亿元,2023 年超过 250 亿元,增持金额均位于当年行业首位。基础化工、公用事业行业年内增持金额分别为 87.34 亿元、68.17 亿元,均创下近 3 年新高。
对于增持银行股的目的,多家银行在公告中披露,主要是基于股东、管理层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在业内人士看来,大股东增持银行股有多层因素:一是市场因素,助力银行扩大业务规模;二是监管因素,股东增资是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途径,能够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三是银行业上市公司具备稳健的经营、稳定的股息率和较低的估值水平,使得他们能够吸引重要股东长期布局。

17 家公司增持金额超 10 亿元
从单家公司来看,今年以来增持金额超 10 亿元的公司有 17 家,6 家公司增持金额超过 25 亿元,位居首位的是南京银行,其他还有盐湖股份、比亚迪、长江电力、华菱钢铁等。

南京银行年内增持金额超过 59 亿元,增持的股东有法国巴黎银行、南京高科、紫金信托、东部机场等,法国巴黎银行早在去年就多次增持南京银行,截至 2025 年三季度末,法国巴黎银行持有公司流通股比例超过 17%,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今年前三季度,南京银行实现营收超 419 亿元,归母净利润超 180 亿元,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 8%。光大证券表示,公司营收增速稳中有升,业绩增长韧性强,规模扩张节奏加快,对公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景气度高。上述重要股东主要通过可转债转股或二级市场方式增持,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价值成长的认可。
盐湖股份年内增持金额超过 45 亿元,全部由五矿集团实施,累计增持近 2.5 亿股,增持集中在今年 7 月至 8 月。五矿集团在去年末进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今年三季末持股达到 4.28 亿股,占流通股比例超 8%,跃居公司第二大流通股东。截至 11 月 19 日,盐湖股份年内股价涨幅超过 68%。
盐湖股份主营产品包括氯化钾、碳酸锂等,今年上半年,公司氯化钾产量 198.98 万吨、销量 177.79 万吨,碳酸锂产量 2 万吨、销量 2.06 万吨。长城证券表示,氯化钾、碳酸锂价格上涨,有望助力公司业绩实现较好增长。
比亚迪的增持方主要包括公司高管和员工持股计划,累计增持近 30 亿元,增持股份超 1100 万股。其中员工持股计划增持达到 1071 万股,增持的高管包括公司高级副总裁、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等,增持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以及对国内资本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持续看好。
今年前 10 个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增,累计产量为 364.34 万辆,同比增长 10.50%;累计销量为 370.19 万辆,同比增长 13.88%。
长江电力年内累计增持金额超 25 亿元。10 月 25 日,长江电力公告,三峡集团累计增持 9070.38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约为 0.37%,累计增持金额 25.31 亿元,本次增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根据此前计划,三峡集团拟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 40 亿元、不高于人民币 80 亿元。
拟大额增持公司获机构扎堆调研
除上述已实施增持的公司外,据数据宝统计,截至 11 月 19 日,按照首次公告日统计,今年以来发布拟增持计划且正在进行中的公司有 111 家 (剔除大宗交易类型),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医药生物等行业。
结合市场表现来看,上述 111 家公司自首次发布公告至今,股价平均涨幅超过 15%,同期沪深 300 指数平均涨幅约 13%,跑赢沪深 300 指数的个股超过半数。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增持计划对股价具有积极的意义。
具体来看,信息发展于今年 6 月 23 日发布董事长兼总经理顾成的增持计划,自 6 月 23 日以来公司股价涨幅超过 100%,同期沪深 300 指数涨幅低于 20%。公司近期表示,积极参与海南省数据交易所与数据超市的生态建设,海南封关政策对公司在海南的北斗应用推广与数据要素化业务形成显著利好,公司将积极把握政策机遇,持续扩大在海南的产业与项目布局。
世华科技今年 1 月 9 日公布增持计划,1 月 9 日以来公司股价涨幅超过 80%,大幅跑赢同期沪深 300 指数。
从增持金额来看,上述 111 家公司合计拟增持金额上限超过 490 亿元 (未披露金额的公司不纳入统计),14 家公司拟增持金额上限不低于 10 亿元,拟增持金额上限不低于 30 亿元的有长江电力、中国石油、贵州茅台等公司。
结合机构关注情况来看,截至 11 月 19 日,年内获得 10 家及以上机构调研,且拟增持金额上限不低于 2 亿元的公司有 16 家,包括拟增持金额超过 10 亿元的中国海油、三峡能源、成都银行等。调研机构数超过百家的有新集能源、富创精密、中炬高新等。
新集能源年内获得 300 家以上机构调研,拟增持金额上限为 5 亿元。公司表示,到 2026 年 6 月末,公司所属基建电厂将全部并网发电,公司将基本实现煤电一体化。公司现有客户需求将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解决煤炭供给。
富创精密年内获得 140 余家机构调研,拟增持金额上限 2 亿元。公司表示,在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领域,公司通过内生及外延方式积极探索平台化布局,持续扩大先进工艺制程的品类拓展。
从市场表现来看,上述 16 家公司年内平均涨幅超过 15%,亨通股份、安通控股、富创精密年内涨幅均超过 30%。
(证券时报网)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