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techweb】
持续几年的 AI 军备大赛终于从跑分到了算账阶段。
继阿里之后,11 月 18 日晚的百度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会上,该公司 CFO 何海建表示,自 2023 年 3 月发布文心一言以来,百度在 AI 领域的投入已超过 1000 亿元人民币。
和任何一项在短时间内形成的高强度资本开支一样,超级军备大赛迅速引发了产业质变。几天前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明确表示,AI 已经迎来了新的临界点,对社会的改变正从」 智能涌现」 走向」 效果涌现」。
实际上,在百度内部,「效果涌现」 也处于正在进行时。根据财报,百度三季度总营收 312 亿元,AI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 50%,其中 AI 云收入同比增长 33%、AI 应用收入达 26 亿元、AI 原生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262% 达 28 亿元。
创造这些业务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一致的,都是 AI 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用户/客户价值。同样在世界大会上,百度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可商用的 「自我演化」 超级智能体百度伐谋。之所以取"伐谋"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超级智能体能在真实产业场景里寻找 「全局最优解」。正如,《孙子兵法》 中所说,上兵伐谋。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之所以能够 「上攻」AI,也是因为伐谋,即战略先行。即使到了今天,传统互联网厂商对于 AI 的态度仍然是有限拥抱,基于路径依赖,大家都是一边推出单纯的 AI 应用,一边将 AI 作为传统业务的提效工具。
但百度显然不同,它决定要 「革自己的命」,采取全栈自研,饱和式投入的方式去构建 AI 能力,并基于这个能力去重构、创新和发展。
众所周知,对于企业来说,在度过临界点之后,改革带来的边际收益将会持续提升,过去的千亿的 AI 投入将在此之后持续兑现。
一个价值远超千亿的故事显然才刚刚开始。
百度 AI 驱动业务与技术
01
几天前,就在 2025 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发布全新一代昆仑芯 M100 和 M300,对于真正浸淫在 AI 领域的人来说,这个消息是令人震撼的,因为它标志着国产 AI 芯片在大型基础设施领域实现重要突破,是真正可以掰手腕的核心能力。
据介绍,昆仑芯 M100 针对大规模推理场景优化设计,提供极致性价比,将于 2026 年上市;昆仑芯 M300 面向超大规模多模态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求提供极致性能,将于 2027 年上市。同步发布的天池 256 超节点与天池 512 超节点将于明年正式上市,单个天池 512 超节点就能完成万亿参数模型训练。
同时,百度还公布了昆仑芯的未来五年路线图:百度天池千卡级超节点 2028 年上市;昆仑芯 N 系列 2029 年上市;百度百舸百万卡昆仑芯单集群 2030 年点亮。
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家家公司都在谈 AI,搞 AI,也都在说自研,但真正能够实现全栈自研的凤毛麟角,大家都是走一段自己的路,再借一段别人的路。但百度从确定 AI 战略第一天起,就以全栈自研为路线,从芯片层,到框架层,再到模型层,最后是应用生态。
这样做的成本很高,但好处是抗风险能力最强,并且整个 AI 大底座内部的协同性非常高,也最容易实现能力溢出,即向市场供给超额能力,共同面向未来。
截至 11 月,百度已部署了数万卡昆仑芯,其内部绝大多数大模型推理任务,以及百度智能云为数百家客户提供的高性能 AI 算力因此有了支撑。
在大算力基础上,11 月 13 日,文心大模型 5.0 正式发布,其参数规模达到 2.4 万亿,并采用了业界首创的原生全模态统一建模技术。
与多数后期融合的多模态模型不同,文心 5.0 从训练之初就将语言、图像、视频、音频等数据纳入同一套自回归统一架构,进行原生的全模态统一理解与生成。该模型支持理解与生成一体化,能够同时处理多种模态信息并交付多样化成果,显著降低了跨工具切换和手动整合的时间成本。
数字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百度数字人可以提供流畅、上下文准确且极具表现力的对话,而这些能力源于扎实的语言功底,与此同时,全模态模型还能驱动视觉,让数字人的外貌、动作甚至是微表情都和对话同步。
世界大会上曾现场展示了物理世界的真人,与罗永浩数字人的互动,从直播间的效果来看,哪怕是在现场,观众也已经很难区分毒舌的主播究竟肉体凡胎,还是 AI。
正是基于这样的技术能力,双 11 期间,百度慧播星数字人技术实现带货 GMV 同比提升 91%,开播直播间数同比增长 119%,83% 的开播主播使用过数字人。该技术已在电商、教育、医疗等几十个行业落地,累计超过 10 万个数字人主播。
从大盘平均值来看,数字人直播转化率提升 31%,同时降低商家 80% 的开播成本。
实际上,不止数字人主播,在互联网世界里,各种各样的智能体正在快速 「繁衍」,因为它能直接为用户带来价值,为企业形成收益。正如李彦宏在世界大会上表达的看法,AI 产业结构正在从金字塔走向倒金字塔。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百度将千帆大模型平台已升级为以智能体为中心,扩展了模型库,集成了工具,并加强了对复杂智能体工作流的支持,最终实现无缝的智能体创建,加速企业对 AI 原生应用的开发。
未来,在产业倒金字塔的最上层,必然是 AI 原生应用,所以给予它们再多的重视都不为过。
目前百度不仅自己在对外提供 AI 原生应用,也通过秒哒为全球用户提供无代码能力,帮助大家低门槛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应用。而百度智能云还在为企业提供全面 AI 产品和解决方案组合。
因为这家公司对于 AI 是有信念的,它相信 AI 终将人类从重复性任务中解放出来,并立即提高效率。
02
尽管业界普遍认为搜索业务是百度重构的第一项业务,但在现在看来,智能云可以算是百度用 AI 逻辑重构业务的最先实践。
早在 2020 年,百度云业务就已经确定了"云智一体」 战略,是行业里的第一家,它甚至将名字改为了智能云。基于云智一体,云计算业务不再只是对企业出租计算资源,而是赋能企业 AI 能力,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云智一体的效果正在涌现。三季度,百度智能云基础设施收入达到 4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3%,基于订阅的 AI 加速器基础设施收入同比增长了 128%。
及至 2023 年,文心大模型发布后,百度决定用 AI 将业务全部重做一遍,此后不仅云智一体,而是百度和智能一体了。
这其中,就包括了最核心的搜索业务,正如李彦宏所言,百度是全球所有搜索引擎中 AI 化改造最激进的。它用 AI 重构搜索结果页,而非简单插入 AI 摘要,「把搜索从一个以文字内容和链接为主的互联网应用,转化为一个以图片视频等富媒体内容为主的 AI 应用。」
现在,当用户搜索相关内容时,百度展现的不再是不是一条条的文字链接,而是一个图片、一个视频、甚至是一个数字人。这样多模态的内容,能精准地满足用户复杂的搜索需求,这是百度在搜索方面独到的创新。
截至 10 月底,已有约 70% 的移动搜索结果页面包含 AI 生成内容。用户体验的提升带来了同样可量化的结果。9 月,百度 APP 月活跃用户数达到 7.08 亿,同比增长 1%。百度 APP 文心助手对话轮次同比增约 5 倍,订阅用户达 1200 万。
与此同时,百度 AI 搜索 API 也已输出给三星、小米、荣耀等合作方,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帮助百度的技术转型拓展到自身生态系统之外,并在整个行业创造更广泛的价值。
在搜索之外,AI 还重构了百度最核心的收入单元,即在线营销。目前,百度已对客户开放 AI 原生营销服务,包括代理商和数字人。
从实践来看,客户更愿意为生产力和营销效率的切实提升付费,因此对于这类以结果为导向的 AI 解决方案,它们也的确正在增加预算。
三季度,AI 原生营销服务收入达到 28 亿元人民币,同比强劲增长 262%,占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的 18%。而一年前同期,这个比例还只有 4%。

原生 AI 营销服务已形成在线营销服务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此外,AI 也在重构百度的其他旗舰应用,例如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这两个应用甚至已经颠覆了传统定位,重新锚定在个人应用市场上的价值坐标。
截至目前,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的总计月活用户已接近 3 亿,推出的 GenFlow 已经升级到 3.0 版本,活跃用户超 2000 万,已成为」 全球最大通用智能体」。
在海外市场,百度文库推出的 Oreate 一站式 AI 学习办公平台服务超 120 万海外用户,在海外知名产品社区 Product Hunt 登顶日榜 TOP1。
包括数字员工在内,三季度,百度 AI 应用的收入达到了 26 亿元。
03
目前,AI 正把"技术验证」 升级为」 全球商业化」,给百度的未来增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最经典的案例当然是萝卜快跑。这项始于 2013 年的 Robotaxi 业务,今年已发展到第 13 年,从最早的孵化,到技术验证,目前已然进入了规模商业化阶段。
过去的三个季度,萝卜快跑捷报频传,先后获迪拜首批自动驾驶测试牌照、阿布扎比首批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许可;10 月,萝卜快跑与 PostBus 达成战略合作,将在瑞士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AmiGo」。
萝卜正在全球快跑,足迹已覆盖全球 22 座城市,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了 1.4 亿公里,自动驾驶的总里程超过 2.4 亿公里。
具体到 7~9 月,萝卜快跑的全球出行服务次数就达到了 310 万,同比增长 212%,相较二季度的 148% 增速持续加速;到了 10 月,萝卜快跑每周全无人单量超 25 万;截至 11 月,累计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 1700 万。
毫无疑问,无论从规模还是技术,无论中国还是全球,萝卜快跑都是无人驾驶出行行业的市场领导者。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在今年前三季度中,萝卜快跑的交易量比国内最接近的竞争对手高出 15 倍以上。

萝卜快跑已成为全球 Robotaxi 服务领导者
于是,在这个领域,李彦宏同样看到了临界点出现了。越来越多用户体验过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口碑传播带来了积极的社交媒体反馈,他认为这将推动相关监管政策进一步放宽。
彼时,这个百度的战略级业务将迎来真正的收获季。
正是基于对于业务的判断,在拿到三季报数据之前,高盛、摩根士丹利等近 20 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近期纷纷上调百度的评级及目标价。这一调整不是因为」AI 概念」 的短期热度,而是大家都认为,百度正在完成从」 互联网公司」 到」AI 公司」 的估值逻辑切换。
三季报公布后,百度美股盘中涨幅超 3%。

因为业绩为上述估值逻辑的变化提供了佐证。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从业务重构到生态建设,百度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 AI 商业化体系。随着 AI 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百度也正迎来新的收获季。
这就是百度为什么能够上攻 AI 的答案,是这家公司一直在讲叙事,公开可以抄的作业。但坦白说,这作业不好抄,它需要信念、决心和勇气,也需要有持续投入的实力。
财报会上,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何俊杰明确表示,百度对 AI 的投入还将进一步扩大。(王芳洁)
【文章来源:techweb】
持续几年的 AI 军备大赛终于从跑分到了算账阶段。
继阿里之后,11 月 18 日晚的百度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会上,该公司 CFO 何海建表示,自 2023 年 3 月发布文心一言以来,百度在 AI 领域的投入已超过 1000 亿元人民币。
和任何一项在短时间内形成的高强度资本开支一样,超级军备大赛迅速引发了产业质变。几天前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明确表示,AI 已经迎来了新的临界点,对社会的改变正从」 智能涌现」 走向」 效果涌现」。
实际上,在百度内部,「效果涌现」 也处于正在进行时。根据财报,百度三季度总营收 312 亿元,AI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 50%,其中 AI 云收入同比增长 33%、AI 应用收入达 26 亿元、AI 原生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262% 达 28 亿元。
创造这些业务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一致的,都是 AI 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用户/客户价值。同样在世界大会上,百度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可商用的 「自我演化」 超级智能体百度伐谋。之所以取"伐谋"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超级智能体能在真实产业场景里寻找 「全局最优解」。正如,《孙子兵法》 中所说,上兵伐谋。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之所以能够 「上攻」AI,也是因为伐谋,即战略先行。即使到了今天,传统互联网厂商对于 AI 的态度仍然是有限拥抱,基于路径依赖,大家都是一边推出单纯的 AI 应用,一边将 AI 作为传统业务的提效工具。
但百度显然不同,它决定要 「革自己的命」,采取全栈自研,饱和式投入的方式去构建 AI 能力,并基于这个能力去重构、创新和发展。
众所周知,对于企业来说,在度过临界点之后,改革带来的边际收益将会持续提升,过去的千亿的 AI 投入将在此之后持续兑现。
一个价值远超千亿的故事显然才刚刚开始。
百度 AI 驱动业务与技术
01
几天前,就在 2025 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发布全新一代昆仑芯 M100 和 M300,对于真正浸淫在 AI 领域的人来说,这个消息是令人震撼的,因为它标志着国产 AI 芯片在大型基础设施领域实现重要突破,是真正可以掰手腕的核心能力。
据介绍,昆仑芯 M100 针对大规模推理场景优化设计,提供极致性价比,将于 2026 年上市;昆仑芯 M300 面向超大规模多模态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求提供极致性能,将于 2027 年上市。同步发布的天池 256 超节点与天池 512 超节点将于明年正式上市,单个天池 512 超节点就能完成万亿参数模型训练。
同时,百度还公布了昆仑芯的未来五年路线图:百度天池千卡级超节点 2028 年上市;昆仑芯 N 系列 2029 年上市;百度百舸百万卡昆仑芯单集群 2030 年点亮。
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家家公司都在谈 AI,搞 AI,也都在说自研,但真正能够实现全栈自研的凤毛麟角,大家都是走一段自己的路,再借一段别人的路。但百度从确定 AI 战略第一天起,就以全栈自研为路线,从芯片层,到框架层,再到模型层,最后是应用生态。
这样做的成本很高,但好处是抗风险能力最强,并且整个 AI 大底座内部的协同性非常高,也最容易实现能力溢出,即向市场供给超额能力,共同面向未来。
截至 11 月,百度已部署了数万卡昆仑芯,其内部绝大多数大模型推理任务,以及百度智能云为数百家客户提供的高性能 AI 算力因此有了支撑。
在大算力基础上,11 月 13 日,文心大模型 5.0 正式发布,其参数规模达到 2.4 万亿,并采用了业界首创的原生全模态统一建模技术。
与多数后期融合的多模态模型不同,文心 5.0 从训练之初就将语言、图像、视频、音频等数据纳入同一套自回归统一架构,进行原生的全模态统一理解与生成。该模型支持理解与生成一体化,能够同时处理多种模态信息并交付多样化成果,显著降低了跨工具切换和手动整合的时间成本。
数字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百度数字人可以提供流畅、上下文准确且极具表现力的对话,而这些能力源于扎实的语言功底,与此同时,全模态模型还能驱动视觉,让数字人的外貌、动作甚至是微表情都和对话同步。
世界大会上曾现场展示了物理世界的真人,与罗永浩数字人的互动,从直播间的效果来看,哪怕是在现场,观众也已经很难区分毒舌的主播究竟肉体凡胎,还是 AI。
正是基于这样的技术能力,双 11 期间,百度慧播星数字人技术实现带货 GMV 同比提升 91%,开播直播间数同比增长 119%,83% 的开播主播使用过数字人。该技术已在电商、教育、医疗等几十个行业落地,累计超过 10 万个数字人主播。
从大盘平均值来看,数字人直播转化率提升 31%,同时降低商家 80% 的开播成本。
实际上,不止数字人主播,在互联网世界里,各种各样的智能体正在快速 「繁衍」,因为它能直接为用户带来价值,为企业形成收益。正如李彦宏在世界大会上表达的看法,AI 产业结构正在从金字塔走向倒金字塔。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百度将千帆大模型平台已升级为以智能体为中心,扩展了模型库,集成了工具,并加强了对复杂智能体工作流的支持,最终实现无缝的智能体创建,加速企业对 AI 原生应用的开发。
未来,在产业倒金字塔的最上层,必然是 AI 原生应用,所以给予它们再多的重视都不为过。
目前百度不仅自己在对外提供 AI 原生应用,也通过秒哒为全球用户提供无代码能力,帮助大家低门槛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应用。而百度智能云还在为企业提供全面 AI 产品和解决方案组合。
因为这家公司对于 AI 是有信念的,它相信 AI 终将人类从重复性任务中解放出来,并立即提高效率。
02
尽管业界普遍认为搜索业务是百度重构的第一项业务,但在现在看来,智能云可以算是百度用 AI 逻辑重构业务的最先实践。
早在 2020 年,百度云业务就已经确定了"云智一体」 战略,是行业里的第一家,它甚至将名字改为了智能云。基于云智一体,云计算业务不再只是对企业出租计算资源,而是赋能企业 AI 能力,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云智一体的效果正在涌现。三季度,百度智能云基础设施收入达到 4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3%,基于订阅的 AI 加速器基础设施收入同比增长了 128%。
及至 2023 年,文心大模型发布后,百度决定用 AI 将业务全部重做一遍,此后不仅云智一体,而是百度和智能一体了。
这其中,就包括了最核心的搜索业务,正如李彦宏所言,百度是全球所有搜索引擎中 AI 化改造最激进的。它用 AI 重构搜索结果页,而非简单插入 AI 摘要,「把搜索从一个以文字内容和链接为主的互联网应用,转化为一个以图片视频等富媒体内容为主的 AI 应用。」
现在,当用户搜索相关内容时,百度展现的不再是不是一条条的文字链接,而是一个图片、一个视频、甚至是一个数字人。这样多模态的内容,能精准地满足用户复杂的搜索需求,这是百度在搜索方面独到的创新。
截至 10 月底,已有约 70% 的移动搜索结果页面包含 AI 生成内容。用户体验的提升带来了同样可量化的结果。9 月,百度 APP 月活跃用户数达到 7.08 亿,同比增长 1%。百度 APP 文心助手对话轮次同比增约 5 倍,订阅用户达 1200 万。
与此同时,百度 AI 搜索 API 也已输出给三星、小米、荣耀等合作方,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帮助百度的技术转型拓展到自身生态系统之外,并在整个行业创造更广泛的价值。
在搜索之外,AI 还重构了百度最核心的收入单元,即在线营销。目前,百度已对客户开放 AI 原生营销服务,包括代理商和数字人。
从实践来看,客户更愿意为生产力和营销效率的切实提升付费,因此对于这类以结果为导向的 AI 解决方案,它们也的确正在增加预算。
三季度,AI 原生营销服务收入达到 28 亿元人民币,同比强劲增长 262%,占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的 18%。而一年前同期,这个比例还只有 4%。

原生 AI 营销服务已形成在线营销服务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此外,AI 也在重构百度的其他旗舰应用,例如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这两个应用甚至已经颠覆了传统定位,重新锚定在个人应用市场上的价值坐标。
截至目前,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的总计月活用户已接近 3 亿,推出的 GenFlow 已经升级到 3.0 版本,活跃用户超 2000 万,已成为」 全球最大通用智能体」。
在海外市场,百度文库推出的 Oreate 一站式 AI 学习办公平台服务超 120 万海外用户,在海外知名产品社区 Product Hunt 登顶日榜 TOP1。
包括数字员工在内,三季度,百度 AI 应用的收入达到了 26 亿元。
03
目前,AI 正把"技术验证」 升级为」 全球商业化」,给百度的未来增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最经典的案例当然是萝卜快跑。这项始于 2013 年的 Robotaxi 业务,今年已发展到第 13 年,从最早的孵化,到技术验证,目前已然进入了规模商业化阶段。
过去的三个季度,萝卜快跑捷报频传,先后获迪拜首批自动驾驶测试牌照、阿布扎比首批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许可;10 月,萝卜快跑与 PostBus 达成战略合作,将在瑞士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AmiGo」。
萝卜正在全球快跑,足迹已覆盖全球 22 座城市,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了 1.4 亿公里,自动驾驶的总里程超过 2.4 亿公里。
具体到 7~9 月,萝卜快跑的全球出行服务次数就达到了 310 万,同比增长 212%,相较二季度的 148% 增速持续加速;到了 10 月,萝卜快跑每周全无人单量超 25 万;截至 11 月,累计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 1700 万。
毫无疑问,无论从规模还是技术,无论中国还是全球,萝卜快跑都是无人驾驶出行行业的市场领导者。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在今年前三季度中,萝卜快跑的交易量比国内最接近的竞争对手高出 15 倍以上。

萝卜快跑已成为全球 Robotaxi 服务领导者
于是,在这个领域,李彦宏同样看到了临界点出现了。越来越多用户体验过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口碑传播带来了积极的社交媒体反馈,他认为这将推动相关监管政策进一步放宽。
彼时,这个百度的战略级业务将迎来真正的收获季。
正是基于对于业务的判断,在拿到三季报数据之前,高盛、摩根士丹利等近 20 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近期纷纷上调百度的评级及目标价。这一调整不是因为」AI 概念」 的短期热度,而是大家都认为,百度正在完成从」 互联网公司」 到」AI 公司」 的估值逻辑切换。
三季报公布后,百度美股盘中涨幅超 3%。

因为业绩为上述估值逻辑的变化提供了佐证。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从业务重构到生态建设,百度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 AI 商业化体系。随着 AI 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百度也正迎来新的收获季。
这就是百度为什么能够上攻 AI 的答案,是这家公司一直在讲叙事,公开可以抄的作业。但坦白说,这作业不好抄,它需要信念、决心和勇气,也需要有持续投入的实力。
财报会上,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何俊杰明确表示,百度对 AI 的投入还将进一步扩大。(王芳洁)
【文章来源:techweb】
持续几年的 AI 军备大赛终于从跑分到了算账阶段。
继阿里之后,11 月 18 日晚的百度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会上,该公司 CFO 何海建表示,自 2023 年 3 月发布文心一言以来,百度在 AI 领域的投入已超过 1000 亿元人民币。
和任何一项在短时间内形成的高强度资本开支一样,超级军备大赛迅速引发了产业质变。几天前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明确表示,AI 已经迎来了新的临界点,对社会的改变正从」 智能涌现」 走向」 效果涌现」。
实际上,在百度内部,「效果涌现」 也处于正在进行时。根据财报,百度三季度总营收 312 亿元,AI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 50%,其中 AI 云收入同比增长 33%、AI 应用收入达 26 亿元、AI 原生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262% 达 28 亿元。
创造这些业务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一致的,都是 AI 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用户/客户价值。同样在世界大会上,百度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可商用的 「自我演化」 超级智能体百度伐谋。之所以取"伐谋"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超级智能体能在真实产业场景里寻找 「全局最优解」。正如,《孙子兵法》 中所说,上兵伐谋。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之所以能够 「上攻」AI,也是因为伐谋,即战略先行。即使到了今天,传统互联网厂商对于 AI 的态度仍然是有限拥抱,基于路径依赖,大家都是一边推出单纯的 AI 应用,一边将 AI 作为传统业务的提效工具。
但百度显然不同,它决定要 「革自己的命」,采取全栈自研,饱和式投入的方式去构建 AI 能力,并基于这个能力去重构、创新和发展。
众所周知,对于企业来说,在度过临界点之后,改革带来的边际收益将会持续提升,过去的千亿的 AI 投入将在此之后持续兑现。
一个价值远超千亿的故事显然才刚刚开始。
百度 AI 驱动业务与技术
01
几天前,就在 2025 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发布全新一代昆仑芯 M100 和 M300,对于真正浸淫在 AI 领域的人来说,这个消息是令人震撼的,因为它标志着国产 AI 芯片在大型基础设施领域实现重要突破,是真正可以掰手腕的核心能力。
据介绍,昆仑芯 M100 针对大规模推理场景优化设计,提供极致性价比,将于 2026 年上市;昆仑芯 M300 面向超大规模多模态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求提供极致性能,将于 2027 年上市。同步发布的天池 256 超节点与天池 512 超节点将于明年正式上市,单个天池 512 超节点就能完成万亿参数模型训练。
同时,百度还公布了昆仑芯的未来五年路线图:百度天池千卡级超节点 2028 年上市;昆仑芯 N 系列 2029 年上市;百度百舸百万卡昆仑芯单集群 2030 年点亮。
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家家公司都在谈 AI,搞 AI,也都在说自研,但真正能够实现全栈自研的凤毛麟角,大家都是走一段自己的路,再借一段别人的路。但百度从确定 AI 战略第一天起,就以全栈自研为路线,从芯片层,到框架层,再到模型层,最后是应用生态。
这样做的成本很高,但好处是抗风险能力最强,并且整个 AI 大底座内部的协同性非常高,也最容易实现能力溢出,即向市场供给超额能力,共同面向未来。
截至 11 月,百度已部署了数万卡昆仑芯,其内部绝大多数大模型推理任务,以及百度智能云为数百家客户提供的高性能 AI 算力因此有了支撑。
在大算力基础上,11 月 13 日,文心大模型 5.0 正式发布,其参数规模达到 2.4 万亿,并采用了业界首创的原生全模态统一建模技术。
与多数后期融合的多模态模型不同,文心 5.0 从训练之初就将语言、图像、视频、音频等数据纳入同一套自回归统一架构,进行原生的全模态统一理解与生成。该模型支持理解与生成一体化,能够同时处理多种模态信息并交付多样化成果,显著降低了跨工具切换和手动整合的时间成本。
数字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百度数字人可以提供流畅、上下文准确且极具表现力的对话,而这些能力源于扎实的语言功底,与此同时,全模态模型还能驱动视觉,让数字人的外貌、动作甚至是微表情都和对话同步。
世界大会上曾现场展示了物理世界的真人,与罗永浩数字人的互动,从直播间的效果来看,哪怕是在现场,观众也已经很难区分毒舌的主播究竟肉体凡胎,还是 AI。
正是基于这样的技术能力,双 11 期间,百度慧播星数字人技术实现带货 GMV 同比提升 91%,开播直播间数同比增长 119%,83% 的开播主播使用过数字人。该技术已在电商、教育、医疗等几十个行业落地,累计超过 10 万个数字人主播。
从大盘平均值来看,数字人直播转化率提升 31%,同时降低商家 80% 的开播成本。
实际上,不止数字人主播,在互联网世界里,各种各样的智能体正在快速 「繁衍」,因为它能直接为用户带来价值,为企业形成收益。正如李彦宏在世界大会上表达的看法,AI 产业结构正在从金字塔走向倒金字塔。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百度将千帆大模型平台已升级为以智能体为中心,扩展了模型库,集成了工具,并加强了对复杂智能体工作流的支持,最终实现无缝的智能体创建,加速企业对 AI 原生应用的开发。
未来,在产业倒金字塔的最上层,必然是 AI 原生应用,所以给予它们再多的重视都不为过。
目前百度不仅自己在对外提供 AI 原生应用,也通过秒哒为全球用户提供无代码能力,帮助大家低门槛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应用。而百度智能云还在为企业提供全面 AI 产品和解决方案组合。
因为这家公司对于 AI 是有信念的,它相信 AI 终将人类从重复性任务中解放出来,并立即提高效率。
02
尽管业界普遍认为搜索业务是百度重构的第一项业务,但在现在看来,智能云可以算是百度用 AI 逻辑重构业务的最先实践。
早在 2020 年,百度云业务就已经确定了"云智一体」 战略,是行业里的第一家,它甚至将名字改为了智能云。基于云智一体,云计算业务不再只是对企业出租计算资源,而是赋能企业 AI 能力,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云智一体的效果正在涌现。三季度,百度智能云基础设施收入达到 4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3%,基于订阅的 AI 加速器基础设施收入同比增长了 128%。
及至 2023 年,文心大模型发布后,百度决定用 AI 将业务全部重做一遍,此后不仅云智一体,而是百度和智能一体了。
这其中,就包括了最核心的搜索业务,正如李彦宏所言,百度是全球所有搜索引擎中 AI 化改造最激进的。它用 AI 重构搜索结果页,而非简单插入 AI 摘要,「把搜索从一个以文字内容和链接为主的互联网应用,转化为一个以图片视频等富媒体内容为主的 AI 应用。」
现在,当用户搜索相关内容时,百度展现的不再是不是一条条的文字链接,而是一个图片、一个视频、甚至是一个数字人。这样多模态的内容,能精准地满足用户复杂的搜索需求,这是百度在搜索方面独到的创新。
截至 10 月底,已有约 70% 的移动搜索结果页面包含 AI 生成内容。用户体验的提升带来了同样可量化的结果。9 月,百度 APP 月活跃用户数达到 7.08 亿,同比增长 1%。百度 APP 文心助手对话轮次同比增约 5 倍,订阅用户达 1200 万。
与此同时,百度 AI 搜索 API 也已输出给三星、小米、荣耀等合作方,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帮助百度的技术转型拓展到自身生态系统之外,并在整个行业创造更广泛的价值。
在搜索之外,AI 还重构了百度最核心的收入单元,即在线营销。目前,百度已对客户开放 AI 原生营销服务,包括代理商和数字人。
从实践来看,客户更愿意为生产力和营销效率的切实提升付费,因此对于这类以结果为导向的 AI 解决方案,它们也的确正在增加预算。
三季度,AI 原生营销服务收入达到 28 亿元人民币,同比强劲增长 262%,占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的 18%。而一年前同期,这个比例还只有 4%。

原生 AI 营销服务已形成在线营销服务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此外,AI 也在重构百度的其他旗舰应用,例如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这两个应用甚至已经颠覆了传统定位,重新锚定在个人应用市场上的价值坐标。
截至目前,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的总计月活用户已接近 3 亿,推出的 GenFlow 已经升级到 3.0 版本,活跃用户超 2000 万,已成为」 全球最大通用智能体」。
在海外市场,百度文库推出的 Oreate 一站式 AI 学习办公平台服务超 120 万海外用户,在海外知名产品社区 Product Hunt 登顶日榜 TOP1。
包括数字员工在内,三季度,百度 AI 应用的收入达到了 26 亿元。
03
目前,AI 正把"技术验证」 升级为」 全球商业化」,给百度的未来增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最经典的案例当然是萝卜快跑。这项始于 2013 年的 Robotaxi 业务,今年已发展到第 13 年,从最早的孵化,到技术验证,目前已然进入了规模商业化阶段。
过去的三个季度,萝卜快跑捷报频传,先后获迪拜首批自动驾驶测试牌照、阿布扎比首批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许可;10 月,萝卜快跑与 PostBus 达成战略合作,将在瑞士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AmiGo」。
萝卜正在全球快跑,足迹已覆盖全球 22 座城市,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了 1.4 亿公里,自动驾驶的总里程超过 2.4 亿公里。
具体到 7~9 月,萝卜快跑的全球出行服务次数就达到了 310 万,同比增长 212%,相较二季度的 148% 增速持续加速;到了 10 月,萝卜快跑每周全无人单量超 25 万;截至 11 月,累计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 1700 万。
毫无疑问,无论从规模还是技术,无论中国还是全球,萝卜快跑都是无人驾驶出行行业的市场领导者。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在今年前三季度中,萝卜快跑的交易量比国内最接近的竞争对手高出 15 倍以上。

萝卜快跑已成为全球 Robotaxi 服务领导者
于是,在这个领域,李彦宏同样看到了临界点出现了。越来越多用户体验过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口碑传播带来了积极的社交媒体反馈,他认为这将推动相关监管政策进一步放宽。
彼时,这个百度的战略级业务将迎来真正的收获季。
正是基于对于业务的判断,在拿到三季报数据之前,高盛、摩根士丹利等近 20 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近期纷纷上调百度的评级及目标价。这一调整不是因为」AI 概念」 的短期热度,而是大家都认为,百度正在完成从」 互联网公司」 到」AI 公司」 的估值逻辑切换。
三季报公布后,百度美股盘中涨幅超 3%。

因为业绩为上述估值逻辑的变化提供了佐证。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从业务重构到生态建设,百度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 AI 商业化体系。随着 AI 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百度也正迎来新的收获季。
这就是百度为什么能够上攻 AI 的答案,是这家公司一直在讲叙事,公开可以抄的作业。但坦白说,这作业不好抄,它需要信念、决心和勇气,也需要有持续投入的实力。
财报会上,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何俊杰明确表示,百度对 AI 的投入还将进一步扩大。(王芳洁)
【文章来源:techweb】
持续几年的 AI 军备大赛终于从跑分到了算账阶段。
继阿里之后,11 月 18 日晚的百度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会上,该公司 CFO 何海建表示,自 2023 年 3 月发布文心一言以来,百度在 AI 领域的投入已超过 1000 亿元人民币。
和任何一项在短时间内形成的高强度资本开支一样,超级军备大赛迅速引发了产业质变。几天前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明确表示,AI 已经迎来了新的临界点,对社会的改变正从」 智能涌现」 走向」 效果涌现」。
实际上,在百度内部,「效果涌现」 也处于正在进行时。根据财报,百度三季度总营收 312 亿元,AI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 50%,其中 AI 云收入同比增长 33%、AI 应用收入达 26 亿元、AI 原生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262% 达 28 亿元。
创造这些业务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一致的,都是 AI 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用户/客户价值。同样在世界大会上,百度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可商用的 「自我演化」 超级智能体百度伐谋。之所以取"伐谋"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超级智能体能在真实产业场景里寻找 「全局最优解」。正如,《孙子兵法》 中所说,上兵伐谋。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之所以能够 「上攻」AI,也是因为伐谋,即战略先行。即使到了今天,传统互联网厂商对于 AI 的态度仍然是有限拥抱,基于路径依赖,大家都是一边推出单纯的 AI 应用,一边将 AI 作为传统业务的提效工具。
但百度显然不同,它决定要 「革自己的命」,采取全栈自研,饱和式投入的方式去构建 AI 能力,并基于这个能力去重构、创新和发展。
众所周知,对于企业来说,在度过临界点之后,改革带来的边际收益将会持续提升,过去的千亿的 AI 投入将在此之后持续兑现。
一个价值远超千亿的故事显然才刚刚开始。
百度 AI 驱动业务与技术
01
几天前,就在 2025 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发布全新一代昆仑芯 M100 和 M300,对于真正浸淫在 AI 领域的人来说,这个消息是令人震撼的,因为它标志着国产 AI 芯片在大型基础设施领域实现重要突破,是真正可以掰手腕的核心能力。
据介绍,昆仑芯 M100 针对大规模推理场景优化设计,提供极致性价比,将于 2026 年上市;昆仑芯 M300 面向超大规模多模态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求提供极致性能,将于 2027 年上市。同步发布的天池 256 超节点与天池 512 超节点将于明年正式上市,单个天池 512 超节点就能完成万亿参数模型训练。
同时,百度还公布了昆仑芯的未来五年路线图:百度天池千卡级超节点 2028 年上市;昆仑芯 N 系列 2029 年上市;百度百舸百万卡昆仑芯单集群 2030 年点亮。
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家家公司都在谈 AI,搞 AI,也都在说自研,但真正能够实现全栈自研的凤毛麟角,大家都是走一段自己的路,再借一段别人的路。但百度从确定 AI 战略第一天起,就以全栈自研为路线,从芯片层,到框架层,再到模型层,最后是应用生态。
这样做的成本很高,但好处是抗风险能力最强,并且整个 AI 大底座内部的协同性非常高,也最容易实现能力溢出,即向市场供给超额能力,共同面向未来。
截至 11 月,百度已部署了数万卡昆仑芯,其内部绝大多数大模型推理任务,以及百度智能云为数百家客户提供的高性能 AI 算力因此有了支撑。
在大算力基础上,11 月 13 日,文心大模型 5.0 正式发布,其参数规模达到 2.4 万亿,并采用了业界首创的原生全模态统一建模技术。
与多数后期融合的多模态模型不同,文心 5.0 从训练之初就将语言、图像、视频、音频等数据纳入同一套自回归统一架构,进行原生的全模态统一理解与生成。该模型支持理解与生成一体化,能够同时处理多种模态信息并交付多样化成果,显著降低了跨工具切换和手动整合的时间成本。
数字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百度数字人可以提供流畅、上下文准确且极具表现力的对话,而这些能力源于扎实的语言功底,与此同时,全模态模型还能驱动视觉,让数字人的外貌、动作甚至是微表情都和对话同步。
世界大会上曾现场展示了物理世界的真人,与罗永浩数字人的互动,从直播间的效果来看,哪怕是在现场,观众也已经很难区分毒舌的主播究竟肉体凡胎,还是 AI。
正是基于这样的技术能力,双 11 期间,百度慧播星数字人技术实现带货 GMV 同比提升 91%,开播直播间数同比增长 119%,83% 的开播主播使用过数字人。该技术已在电商、教育、医疗等几十个行业落地,累计超过 10 万个数字人主播。
从大盘平均值来看,数字人直播转化率提升 31%,同时降低商家 80% 的开播成本。
实际上,不止数字人主播,在互联网世界里,各种各样的智能体正在快速 「繁衍」,因为它能直接为用户带来价值,为企业形成收益。正如李彦宏在世界大会上表达的看法,AI 产业结构正在从金字塔走向倒金字塔。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百度将千帆大模型平台已升级为以智能体为中心,扩展了模型库,集成了工具,并加强了对复杂智能体工作流的支持,最终实现无缝的智能体创建,加速企业对 AI 原生应用的开发。
未来,在产业倒金字塔的最上层,必然是 AI 原生应用,所以给予它们再多的重视都不为过。
目前百度不仅自己在对外提供 AI 原生应用,也通过秒哒为全球用户提供无代码能力,帮助大家低门槛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应用。而百度智能云还在为企业提供全面 AI 产品和解决方案组合。
因为这家公司对于 AI 是有信念的,它相信 AI 终将人类从重复性任务中解放出来,并立即提高效率。
02
尽管业界普遍认为搜索业务是百度重构的第一项业务,但在现在看来,智能云可以算是百度用 AI 逻辑重构业务的最先实践。
早在 2020 年,百度云业务就已经确定了"云智一体」 战略,是行业里的第一家,它甚至将名字改为了智能云。基于云智一体,云计算业务不再只是对企业出租计算资源,而是赋能企业 AI 能力,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云智一体的效果正在涌现。三季度,百度智能云基础设施收入达到 4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3%,基于订阅的 AI 加速器基础设施收入同比增长了 128%。
及至 2023 年,文心大模型发布后,百度决定用 AI 将业务全部重做一遍,此后不仅云智一体,而是百度和智能一体了。
这其中,就包括了最核心的搜索业务,正如李彦宏所言,百度是全球所有搜索引擎中 AI 化改造最激进的。它用 AI 重构搜索结果页,而非简单插入 AI 摘要,「把搜索从一个以文字内容和链接为主的互联网应用,转化为一个以图片视频等富媒体内容为主的 AI 应用。」
现在,当用户搜索相关内容时,百度展现的不再是不是一条条的文字链接,而是一个图片、一个视频、甚至是一个数字人。这样多模态的内容,能精准地满足用户复杂的搜索需求,这是百度在搜索方面独到的创新。
截至 10 月底,已有约 70% 的移动搜索结果页面包含 AI 生成内容。用户体验的提升带来了同样可量化的结果。9 月,百度 APP 月活跃用户数达到 7.08 亿,同比增长 1%。百度 APP 文心助手对话轮次同比增约 5 倍,订阅用户达 1200 万。
与此同时,百度 AI 搜索 API 也已输出给三星、小米、荣耀等合作方,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帮助百度的技术转型拓展到自身生态系统之外,并在整个行业创造更广泛的价值。
在搜索之外,AI 还重构了百度最核心的收入单元,即在线营销。目前,百度已对客户开放 AI 原生营销服务,包括代理商和数字人。
从实践来看,客户更愿意为生产力和营销效率的切实提升付费,因此对于这类以结果为导向的 AI 解决方案,它们也的确正在增加预算。
三季度,AI 原生营销服务收入达到 28 亿元人民币,同比强劲增长 262%,占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收入的 18%。而一年前同期,这个比例还只有 4%。

原生 AI 营销服务已形成在线营销服务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此外,AI 也在重构百度的其他旗舰应用,例如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这两个应用甚至已经颠覆了传统定位,重新锚定在个人应用市场上的价值坐标。
截至目前,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的总计月活用户已接近 3 亿,推出的 GenFlow 已经升级到 3.0 版本,活跃用户超 2000 万,已成为」 全球最大通用智能体」。
在海外市场,百度文库推出的 Oreate 一站式 AI 学习办公平台服务超 120 万海外用户,在海外知名产品社区 Product Hunt 登顶日榜 TOP1。
包括数字员工在内,三季度,百度 AI 应用的收入达到了 26 亿元。
03
目前,AI 正把"技术验证」 升级为」 全球商业化」,给百度的未来增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最经典的案例当然是萝卜快跑。这项始于 2013 年的 Robotaxi 业务,今年已发展到第 13 年,从最早的孵化,到技术验证,目前已然进入了规模商业化阶段。
过去的三个季度,萝卜快跑捷报频传,先后获迪拜首批自动驾驶测试牌照、阿布扎比首批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许可;10 月,萝卜快跑与 PostBus 达成战略合作,将在瑞士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AmiGo」。
萝卜正在全球快跑,足迹已覆盖全球 22 座城市,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了 1.4 亿公里,自动驾驶的总里程超过 2.4 亿公里。
具体到 7~9 月,萝卜快跑的全球出行服务次数就达到了 310 万,同比增长 212%,相较二季度的 148% 增速持续加速;到了 10 月,萝卜快跑每周全无人单量超 25 万;截至 11 月,累计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 1700 万。
毫无疑问,无论从规模还是技术,无论中国还是全球,萝卜快跑都是无人驾驶出行行业的市场领导者。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在今年前三季度中,萝卜快跑的交易量比国内最接近的竞争对手高出 15 倍以上。

萝卜快跑已成为全球 Robotaxi 服务领导者
于是,在这个领域,李彦宏同样看到了临界点出现了。越来越多用户体验过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口碑传播带来了积极的社交媒体反馈,他认为这将推动相关监管政策进一步放宽。
彼时,这个百度的战略级业务将迎来真正的收获季。
正是基于对于业务的判断,在拿到三季报数据之前,高盛、摩根士丹利等近 20 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近期纷纷上调百度的评级及目标价。这一调整不是因为」AI 概念」 的短期热度,而是大家都认为,百度正在完成从」 互联网公司」 到」AI 公司」 的估值逻辑切换。
三季报公布后,百度美股盘中涨幅超 3%。

因为业绩为上述估值逻辑的变化提供了佐证。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从业务重构到生态建设,百度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 AI 商业化体系。随着 AI 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百度也正迎来新的收获季。
这就是百度为什么能够上攻 AI 的答案,是这家公司一直在讲叙事,公开可以抄的作业。但坦白说,这作业不好抄,它需要信念、决心和勇气,也需要有持续投入的实力。
财报会上,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何俊杰明确表示,百度对 AI 的投入还将进一步扩大。(王芳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