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近期,A 股出现调整,但从去年 「9.24」 行情以来看 (下称 「9.24 行情以来」),权益资产依然取得了显著收益。截至 11 月 21 日,A 股 34 只核心指数 9.24 行情以来均实现上涨,平均涨幅超过 50%,其中有 4 只指数涨幅超过 100%。
从券商中国记者梳理来看,核心指数的上涨给 1800 多只指数基金带来了贝塔收益,指数基金则在行情共振中加速发展。2024 年下半年至今成立的指数基金数量,在当前存续的指数基金数量中占比超过 35%。从近 5 年情况看,其间发行的股票 ETF 规模,在股票 ETF 发行总规模中占比接近 60%。但由于资源禀赋和跟踪误差等原因,不同公司的产品规模和业绩,存在显著分化情况。
布局基金超 1800 只
根据 Wind 统计,自 9.24 行情以来,34 只 A 股核心指数均取得了两位数上涨幅度,最高涨幅接近 130%,来自北证 50 指数。科创 200、创业板 50、科创创业 50 指数涨幅均超 100%,分别为 109.57%、105.20%、104.91%。另有 3 只指数涨幅超 90%,分别为科创 50(99.96%)、科创 100(95.53%)、创业板指 (90.79%)。
此外,有 8 只指数区间累计涨幅在 50% 至 75% 之间。中证 2000 指数涨幅为 70.27%,其后是深创 100(68.19%)、国证 2000(64.10%)、中证 1000(58.14%)、创成长 (56.30%)、深证成指 (55.11%)、中证 500(51.68%)、创价值 (50.33%) 等。
于 9.24 行情前后推出的中证 A500 指数,以及国证 1000、中证 800、中小 100、深证 50、深证 100 等指数,区间累计涨幅均在 40% 以上。上证 50、沪深 300、上证 180、上证 380、中证 A50 等指数区间涨幅,在 30% 以上。
截至 11 月 21 日,一方面,上述 34 只指数中有 32 只获得了公募基金布局,布局基金数量超过 1800 只 (不同份额分开统计,下同),有 5 只指数的基金布局数量超过 100 只。发布于 2005 年的沪深 300 指数,获得了 319 只存续基金布局,是布局基金数量最多的指数。其次是中证 A500 指数基金,在 2024 年 9 月 23 日推出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布局的基金数量已达到 279 只。此外,中证 500、中证 1000 和创业板指这三只指数,布局的基金产品数量,均在 100 只以上。
另一方面,个别指数虽发布已有时日,但布局的基金产品并不多。中小 100 指数发布于 2006 年 1 月,截至目前跟踪该指数的基金产品不足 10 只,且均为 2015 年 7 月之前成立的产品。国证 1000 指数于 2005 年 2 月推出。根据国证指数官网介绍,该指数由沪深北交易所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 1000 只证券构成,反映市场大中盘证券的价格变动趋势。截至目前,尚未有跟踪该指数的基金产品。
业绩、规模分化明显
核心指数的上涨,给指数基金带来的主要是贝塔收益。收益背后的布局情况,呈现出了当前基金公司在指数基金中的竞争格局。
最能体现 9.24 至今指数基金发展格局的,是中证 A500 指数。截至 11 月 21 日,布局中证 A500 指数基金的基金公司大约有 80 家,涵盖到了大中小各类基金公司。从规模来看,一方面,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是 ETF 产品,截至今年三季度末 40 只 ETF 的规模约为 2156.89 亿元,在整体中证 A500 指数基金的 2745.15 亿元中占比接近 80%。以最新上市规模来看,有 8 只中证 A500ETF 规模在 100 亿元以上,来自华泰柏瑞基金、易方达基金、国泰基金和南方基金的中证 A500ETF,规模则在 200 亿元以上。但另一方面,有 12 只中证 A500ETF 目前规模不足 2 亿元。
和中证 A500 指数相比,指数基金在沪深 300 上的布局,分化情况更为明显。在目前的 300 多只沪深 300 指数基金中,上市规模最大的是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最新上市已超过 4000 亿元,其次是来自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和嘉实基金旗下的沪深 300ETF,上市规模分别超过 2900 亿元、2100 亿元、1900 亿元。
但规模在 100 亿元至 1000 亿元的沪深 300 指数基金,并不是 ETF 产品,而是 2 只 ETF 联接基金,规模均在 200 亿元以下。并且,在当前 29 只沪深 300ETF 中,除前述 4 只 「千亿」 产品外,其余的上市规模均在 100 亿元以下,天弘沪深 300ETF 规模 80 亿元出头,其他产品的规模不足 50 亿元,其中的 16 只 ETF 规模不足 10 亿元。
另外,9.24 行情以来最具弹性的北证 50 指数,一共有 66 只基金布局,其中有 33 只基金成立于去年 9 月 24 日之后。由于北证 50 指数基金发行时设置了 5 亿元规模上限,即便过往净值显著上涨,整体规模依然不大,大多产品规模在 10 亿元以下。并且,由于跟踪误差等因素,33 只完整经历 9.24 行情的基金收益率有所差别,有的收益率超过 140%,有的 90% 出头。
从单品布局转向综合实力建设
实际上在行情趋势催化下,指数基金近些年来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从 2002 年首只产品面世以来,指数型开放式基金已有 5700 多只。其中,2021 年至今的 5 年里 (下称 「近 5 年」),成立的数量为 4366 只,占比超过 75%。从 2024 年下半年至今这段时间里,成立的指数基金有 2020 只,整体占比超过 35%。
在指数基金发展大潮中,最受关注的是股票 ETF。以发行规模为例,截至 11 月 21 日全市场 1184 只股票 ETF 发行规模约为 1.13 万亿元,近 5 年发行的 929 只 (占比 78.46%) 募集规模为 6491.01 亿元,占比接近 60%。除宽基和主流指数 ETF 外,近些年随着主题和跨境 ETF 的发展,股票型 ETF 目前的总规模已突破了 3.5 万亿元。加上债券等品种,ETF 总规模已突破 5.6 万亿元。
5.6 万亿元的 ETF 来自 57 家基金管理人,目前有 15 家管理人的 ETF 规模在 1000 亿元以上。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是目前 ETF 规模在 8000 亿元以上的基金公司,紧跟其后的华泰柏瑞基金 ETF 规模接近 6000 亿元。此外,南方基金和嘉实基金的 ETF 规模均在 3000 亿元以上。晨星近日发布的 2025 年三季度全球前 20 大 ETF 提供商中,中国有两家基金管理人跻身其中。华夏基金以 1268 亿美元的 ETF 规模位居第 18 名,易方达以 1206 亿美元的 ETF 规模位居第 19 名。
「国内指数投资行业的发展逻辑已发生深刻转变,发展重点从单一产品布局逐步转向综合实力的全面建设。」 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投资者选指数产品时,会更在意成本低不低、跟踪准不准、操作方不方便等问题。相应地,投资者服务体系建设,是各家机构发展 「护城河」 的关键。
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来源:数据宝)
(原标题:最高涨近 130%!超 1800 只基金受益)
(责任编辑: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近期,A 股出现调整,但从去年 「9.24」 行情以来看 (下称 「9.24 行情以来」),权益资产依然取得了显著收益。截至 11 月 21 日,A 股 34 只核心指数 9.24 行情以来均实现上涨,平均涨幅超过 50%,其中有 4 只指数涨幅超过 100%。
从券商中国记者梳理来看,核心指数的上涨给 1800 多只指数基金带来了贝塔收益,指数基金则在行情共振中加速发展。2024 年下半年至今成立的指数基金数量,在当前存续的指数基金数量中占比超过 35%。从近 5 年情况看,其间发行的股票 ETF 规模,在股票 ETF 发行总规模中占比接近 60%。但由于资源禀赋和跟踪误差等原因,不同公司的产品规模和业绩,存在显著分化情况。
布局基金超 1800 只
根据 Wind 统计,自 9.24 行情以来,34 只 A 股核心指数均取得了两位数上涨幅度,最高涨幅接近 130%,来自北证 50 指数。科创 200、创业板 50、科创创业 50 指数涨幅均超 100%,分别为 109.57%、105.20%、104.91%。另有 3 只指数涨幅超 90%,分别为科创 50(99.96%)、科创 100(95.53%)、创业板指 (90.79%)。
此外,有 8 只指数区间累计涨幅在 50% 至 75% 之间。中证 2000 指数涨幅为 70.27%,其后是深创 100(68.19%)、国证 2000(64.10%)、中证 1000(58.14%)、创成长 (56.30%)、深证成指 (55.11%)、中证 500(51.68%)、创价值 (50.33%) 等。
于 9.24 行情前后推出的中证 A500 指数,以及国证 1000、中证 800、中小 100、深证 50、深证 100 等指数,区间累计涨幅均在 40% 以上。上证 50、沪深 300、上证 180、上证 380、中证 A50 等指数区间涨幅,在 30% 以上。
截至 11 月 21 日,一方面,上述 34 只指数中有 32 只获得了公募基金布局,布局基金数量超过 1800 只 (不同份额分开统计,下同),有 5 只指数的基金布局数量超过 100 只。发布于 2005 年的沪深 300 指数,获得了 319 只存续基金布局,是布局基金数量最多的指数。其次是中证 A500 指数基金,在 2024 年 9 月 23 日推出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布局的基金数量已达到 279 只。此外,中证 500、中证 1000 和创业板指这三只指数,布局的基金产品数量,均在 100 只以上。
另一方面,个别指数虽发布已有时日,但布局的基金产品并不多。中小 100 指数发布于 2006 年 1 月,截至目前跟踪该指数的基金产品不足 10 只,且均为 2015 年 7 月之前成立的产品。国证 1000 指数于 2005 年 2 月推出。根据国证指数官网介绍,该指数由沪深北交易所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 1000 只证券构成,反映市场大中盘证券的价格变动趋势。截至目前,尚未有跟踪该指数的基金产品。
业绩、规模分化明显
核心指数的上涨,给指数基金带来的主要是贝塔收益。收益背后的布局情况,呈现出了当前基金公司在指数基金中的竞争格局。
最能体现 9.24 至今指数基金发展格局的,是中证 A500 指数。截至 11 月 21 日,布局中证 A500 指数基金的基金公司大约有 80 家,涵盖到了大中小各类基金公司。从规模来看,一方面,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是 ETF 产品,截至今年三季度末 40 只 ETF 的规模约为 2156.89 亿元,在整体中证 A500 指数基金的 2745.15 亿元中占比接近 80%。以最新上市规模来看,有 8 只中证 A500ETF 规模在 100 亿元以上,来自华泰柏瑞基金、易方达基金、国泰基金和南方基金的中证 A500ETF,规模则在 200 亿元以上。但另一方面,有 12 只中证 A500ETF 目前规模不足 2 亿元。
和中证 A500 指数相比,指数基金在沪深 300 上的布局,分化情况更为明显。在目前的 300 多只沪深 300 指数基金中,上市规模最大的是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最新上市已超过 4000 亿元,其次是来自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和嘉实基金旗下的沪深 300ETF,上市规模分别超过 2900 亿元、2100 亿元、1900 亿元。
但规模在 100 亿元至 1000 亿元的沪深 300 指数基金,并不是 ETF 产品,而是 2 只 ETF 联接基金,规模均在 200 亿元以下。并且,在当前 29 只沪深 300ETF 中,除前述 4 只 「千亿」 产品外,其余的上市规模均在 100 亿元以下,天弘沪深 300ETF 规模 80 亿元出头,其他产品的规模不足 50 亿元,其中的 16 只 ETF 规模不足 10 亿元。
另外,9.24 行情以来最具弹性的北证 50 指数,一共有 66 只基金布局,其中有 33 只基金成立于去年 9 月 24 日之后。由于北证 50 指数基金发行时设置了 5 亿元规模上限,即便过往净值显著上涨,整体规模依然不大,大多产品规模在 10 亿元以下。并且,由于跟踪误差等因素,33 只完整经历 9.24 行情的基金收益率有所差别,有的收益率超过 140%,有的 90% 出头。
从单品布局转向综合实力建设
实际上在行情趋势催化下,指数基金近些年来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从 2002 年首只产品面世以来,指数型开放式基金已有 5700 多只。其中,2021 年至今的 5 年里 (下称 「近 5 年」),成立的数量为 4366 只,占比超过 75%。从 2024 年下半年至今这段时间里,成立的指数基金有 2020 只,整体占比超过 35%。
在指数基金发展大潮中,最受关注的是股票 ETF。以发行规模为例,截至 11 月 21 日全市场 1184 只股票 ETF 发行规模约为 1.13 万亿元,近 5 年发行的 929 只 (占比 78.46%) 募集规模为 6491.01 亿元,占比接近 60%。除宽基和主流指数 ETF 外,近些年随着主题和跨境 ETF 的发展,股票型 ETF 目前的总规模已突破了 3.5 万亿元。加上债券等品种,ETF 总规模已突破 5.6 万亿元。
5.6 万亿元的 ETF 来自 57 家基金管理人,目前有 15 家管理人的 ETF 规模在 1000 亿元以上。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是目前 ETF 规模在 8000 亿元以上的基金公司,紧跟其后的华泰柏瑞基金 ETF 规模接近 6000 亿元。此外,南方基金和嘉实基金的 ETF 规模均在 3000 亿元以上。晨星近日发布的 2025 年三季度全球前 20 大 ETF 提供商中,中国有两家基金管理人跻身其中。华夏基金以 1268 亿美元的 ETF 规模位居第 18 名,易方达以 1206 亿美元的 ETF 规模位居第 19 名。
「国内指数投资行业的发展逻辑已发生深刻转变,发展重点从单一产品布局逐步转向综合实力的全面建设。」 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投资者选指数产品时,会更在意成本低不低、跟踪准不准、操作方不方便等问题。相应地,投资者服务体系建设,是各家机构发展 「护城河」 的关键。
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来源:数据宝)
(原标题:最高涨近 130%!超 1800 只基金受益)
(责任编辑: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近期,A 股出现调整,但从去年 「9.24」 行情以来看 (下称 「9.24 行情以来」),权益资产依然取得了显著收益。截至 11 月 21 日,A 股 34 只核心指数 9.24 行情以来均实现上涨,平均涨幅超过 50%,其中有 4 只指数涨幅超过 100%。
从券商中国记者梳理来看,核心指数的上涨给 1800 多只指数基金带来了贝塔收益,指数基金则在行情共振中加速发展。2024 年下半年至今成立的指数基金数量,在当前存续的指数基金数量中占比超过 35%。从近 5 年情况看,其间发行的股票 ETF 规模,在股票 ETF 发行总规模中占比接近 60%。但由于资源禀赋和跟踪误差等原因,不同公司的产品规模和业绩,存在显著分化情况。
布局基金超 1800 只
根据 Wind 统计,自 9.24 行情以来,34 只 A 股核心指数均取得了两位数上涨幅度,最高涨幅接近 130%,来自北证 50 指数。科创 200、创业板 50、科创创业 50 指数涨幅均超 100%,分别为 109.57%、105.20%、104.91%。另有 3 只指数涨幅超 90%,分别为科创 50(99.96%)、科创 100(95.53%)、创业板指 (90.79%)。
此外,有 8 只指数区间累计涨幅在 50% 至 75% 之间。中证 2000 指数涨幅为 70.27%,其后是深创 100(68.19%)、国证 2000(64.10%)、中证 1000(58.14%)、创成长 (56.30%)、深证成指 (55.11%)、中证 500(51.68%)、创价值 (50.33%) 等。
于 9.24 行情前后推出的中证 A500 指数,以及国证 1000、中证 800、中小 100、深证 50、深证 100 等指数,区间累计涨幅均在 40% 以上。上证 50、沪深 300、上证 180、上证 380、中证 A50 等指数区间涨幅,在 30% 以上。
截至 11 月 21 日,一方面,上述 34 只指数中有 32 只获得了公募基金布局,布局基金数量超过 1800 只 (不同份额分开统计,下同),有 5 只指数的基金布局数量超过 100 只。发布于 2005 年的沪深 300 指数,获得了 319 只存续基金布局,是布局基金数量最多的指数。其次是中证 A500 指数基金,在 2024 年 9 月 23 日推出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布局的基金数量已达到 279 只。此外,中证 500、中证 1000 和创业板指这三只指数,布局的基金产品数量,均在 100 只以上。
另一方面,个别指数虽发布已有时日,但布局的基金产品并不多。中小 100 指数发布于 2006 年 1 月,截至目前跟踪该指数的基金产品不足 10 只,且均为 2015 年 7 月之前成立的产品。国证 1000 指数于 2005 年 2 月推出。根据国证指数官网介绍,该指数由沪深北交易所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 1000 只证券构成,反映市场大中盘证券的价格变动趋势。截至目前,尚未有跟踪该指数的基金产品。
业绩、规模分化明显
核心指数的上涨,给指数基金带来的主要是贝塔收益。收益背后的布局情况,呈现出了当前基金公司在指数基金中的竞争格局。
最能体现 9.24 至今指数基金发展格局的,是中证 A500 指数。截至 11 月 21 日,布局中证 A500 指数基金的基金公司大约有 80 家,涵盖到了大中小各类基金公司。从规模来看,一方面,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是 ETF 产品,截至今年三季度末 40 只 ETF 的规模约为 2156.89 亿元,在整体中证 A500 指数基金的 2745.15 亿元中占比接近 80%。以最新上市规模来看,有 8 只中证 A500ETF 规模在 100 亿元以上,来自华泰柏瑞基金、易方达基金、国泰基金和南方基金的中证 A500ETF,规模则在 200 亿元以上。但另一方面,有 12 只中证 A500ETF 目前规模不足 2 亿元。
和中证 A500 指数相比,指数基金在沪深 300 上的布局,分化情况更为明显。在目前的 300 多只沪深 300 指数基金中,上市规模最大的是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最新上市已超过 4000 亿元,其次是来自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和嘉实基金旗下的沪深 300ETF,上市规模分别超过 2900 亿元、2100 亿元、1900 亿元。
但规模在 100 亿元至 1000 亿元的沪深 300 指数基金,并不是 ETF 产品,而是 2 只 ETF 联接基金,规模均在 200 亿元以下。并且,在当前 29 只沪深 300ETF 中,除前述 4 只 「千亿」 产品外,其余的上市规模均在 100 亿元以下,天弘沪深 300ETF 规模 80 亿元出头,其他产品的规模不足 50 亿元,其中的 16 只 ETF 规模不足 10 亿元。
另外,9.24 行情以来最具弹性的北证 50 指数,一共有 66 只基金布局,其中有 33 只基金成立于去年 9 月 24 日之后。由于北证 50 指数基金发行时设置了 5 亿元规模上限,即便过往净值显著上涨,整体规模依然不大,大多产品规模在 10 亿元以下。并且,由于跟踪误差等因素,33 只完整经历 9.24 行情的基金收益率有所差别,有的收益率超过 140%,有的 90% 出头。
从单品布局转向综合实力建设
实际上在行情趋势催化下,指数基金近些年来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从 2002 年首只产品面世以来,指数型开放式基金已有 5700 多只。其中,2021 年至今的 5 年里 (下称 「近 5 年」),成立的数量为 4366 只,占比超过 75%。从 2024 年下半年至今这段时间里,成立的指数基金有 2020 只,整体占比超过 35%。
在指数基金发展大潮中,最受关注的是股票 ETF。以发行规模为例,截至 11 月 21 日全市场 1184 只股票 ETF 发行规模约为 1.13 万亿元,近 5 年发行的 929 只 (占比 78.46%) 募集规模为 6491.01 亿元,占比接近 60%。除宽基和主流指数 ETF 外,近些年随着主题和跨境 ETF 的发展,股票型 ETF 目前的总规模已突破了 3.5 万亿元。加上债券等品种,ETF 总规模已突破 5.6 万亿元。
5.6 万亿元的 ETF 来自 57 家基金管理人,目前有 15 家管理人的 ETF 规模在 1000 亿元以上。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是目前 ETF 规模在 8000 亿元以上的基金公司,紧跟其后的华泰柏瑞基金 ETF 规模接近 6000 亿元。此外,南方基金和嘉实基金的 ETF 规模均在 3000 亿元以上。晨星近日发布的 2025 年三季度全球前 20 大 ETF 提供商中,中国有两家基金管理人跻身其中。华夏基金以 1268 亿美元的 ETF 规模位居第 18 名,易方达以 1206 亿美元的 ETF 规模位居第 19 名。
「国内指数投资行业的发展逻辑已发生深刻转变,发展重点从单一产品布局逐步转向综合实力的全面建设。」 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投资者选指数产品时,会更在意成本低不低、跟踪准不准、操作方不方便等问题。相应地,投资者服务体系建设,是各家机构发展 「护城河」 的关键。
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来源:数据宝)
(原标题:最高涨近 130%!超 1800 只基金受益)
(责任编辑:6)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近期,A 股出现调整,但从去年 「9.24」 行情以来看 (下称 「9.24 行情以来」),权益资产依然取得了显著收益。截至 11 月 21 日,A 股 34 只核心指数 9.24 行情以来均实现上涨,平均涨幅超过 50%,其中有 4 只指数涨幅超过 100%。
从券商中国记者梳理来看,核心指数的上涨给 1800 多只指数基金带来了贝塔收益,指数基金则在行情共振中加速发展。2024 年下半年至今成立的指数基金数量,在当前存续的指数基金数量中占比超过 35%。从近 5 年情况看,其间发行的股票 ETF 规模,在股票 ETF 发行总规模中占比接近 60%。但由于资源禀赋和跟踪误差等原因,不同公司的产品规模和业绩,存在显著分化情况。
布局基金超 1800 只
根据 Wind 统计,自 9.24 行情以来,34 只 A 股核心指数均取得了两位数上涨幅度,最高涨幅接近 130%,来自北证 50 指数。科创 200、创业板 50、科创创业 50 指数涨幅均超 100%,分别为 109.57%、105.20%、104.91%。另有 3 只指数涨幅超 90%,分别为科创 50(99.96%)、科创 100(95.53%)、创业板指 (90.79%)。
此外,有 8 只指数区间累计涨幅在 50% 至 75% 之间。中证 2000 指数涨幅为 70.27%,其后是深创 100(68.19%)、国证 2000(64.10%)、中证 1000(58.14%)、创成长 (56.30%)、深证成指 (55.11%)、中证 500(51.68%)、创价值 (50.33%) 等。
于 9.24 行情前后推出的中证 A500 指数,以及国证 1000、中证 800、中小 100、深证 50、深证 100 等指数,区间累计涨幅均在 40% 以上。上证 50、沪深 300、上证 180、上证 380、中证 A50 等指数区间涨幅,在 30% 以上。
截至 11 月 21 日,一方面,上述 34 只指数中有 32 只获得了公募基金布局,布局基金数量超过 1800 只 (不同份额分开统计,下同),有 5 只指数的基金布局数量超过 100 只。发布于 2005 年的沪深 300 指数,获得了 319 只存续基金布局,是布局基金数量最多的指数。其次是中证 A500 指数基金,在 2024 年 9 月 23 日推出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布局的基金数量已达到 279 只。此外,中证 500、中证 1000 和创业板指这三只指数,布局的基金产品数量,均在 100 只以上。
另一方面,个别指数虽发布已有时日,但布局的基金产品并不多。中小 100 指数发布于 2006 年 1 月,截至目前跟踪该指数的基金产品不足 10 只,且均为 2015 年 7 月之前成立的产品。国证 1000 指数于 2005 年 2 月推出。根据国证指数官网介绍,该指数由沪深北交易所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 1000 只证券构成,反映市场大中盘证券的价格变动趋势。截至目前,尚未有跟踪该指数的基金产品。
业绩、规模分化明显
核心指数的上涨,给指数基金带来的主要是贝塔收益。收益背后的布局情况,呈现出了当前基金公司在指数基金中的竞争格局。
最能体现 9.24 至今指数基金发展格局的,是中证 A500 指数。截至 11 月 21 日,布局中证 A500 指数基金的基金公司大约有 80 家,涵盖到了大中小各类基金公司。从规模来看,一方面,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是 ETF 产品,截至今年三季度末 40 只 ETF 的规模约为 2156.89 亿元,在整体中证 A500 指数基金的 2745.15 亿元中占比接近 80%。以最新上市规模来看,有 8 只中证 A500ETF 规模在 100 亿元以上,来自华泰柏瑞基金、易方达基金、国泰基金和南方基金的中证 A500ETF,规模则在 200 亿元以上。但另一方面,有 12 只中证 A500ETF 目前规模不足 2 亿元。
和中证 A500 指数相比,指数基金在沪深 300 上的布局,分化情况更为明显。在目前的 300 多只沪深 300 指数基金中,上市规模最大的是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最新上市已超过 4000 亿元,其次是来自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和嘉实基金旗下的沪深 300ETF,上市规模分别超过 2900 亿元、2100 亿元、1900 亿元。
但规模在 100 亿元至 1000 亿元的沪深 300 指数基金,并不是 ETF 产品,而是 2 只 ETF 联接基金,规模均在 200 亿元以下。并且,在当前 29 只沪深 300ETF 中,除前述 4 只 「千亿」 产品外,其余的上市规模均在 100 亿元以下,天弘沪深 300ETF 规模 80 亿元出头,其他产品的规模不足 50 亿元,其中的 16 只 ETF 规模不足 10 亿元。
另外,9.24 行情以来最具弹性的北证 50 指数,一共有 66 只基金布局,其中有 33 只基金成立于去年 9 月 24 日之后。由于北证 50 指数基金发行时设置了 5 亿元规模上限,即便过往净值显著上涨,整体规模依然不大,大多产品规模在 10 亿元以下。并且,由于跟踪误差等因素,33 只完整经历 9.24 行情的基金收益率有所差别,有的收益率超过 140%,有的 90% 出头。
从单品布局转向综合实力建设
实际上在行情趋势催化下,指数基金近些年来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从 2002 年首只产品面世以来,指数型开放式基金已有 5700 多只。其中,2021 年至今的 5 年里 (下称 「近 5 年」),成立的数量为 4366 只,占比超过 75%。从 2024 年下半年至今这段时间里,成立的指数基金有 2020 只,整体占比超过 35%。
在指数基金发展大潮中,最受关注的是股票 ETF。以发行规模为例,截至 11 月 21 日全市场 1184 只股票 ETF 发行规模约为 1.13 万亿元,近 5 年发行的 929 只 (占比 78.46%) 募集规模为 6491.01 亿元,占比接近 60%。除宽基和主流指数 ETF 外,近些年随着主题和跨境 ETF 的发展,股票型 ETF 目前的总规模已突破了 3.5 万亿元。加上债券等品种,ETF 总规模已突破 5.6 万亿元。
5.6 万亿元的 ETF 来自 57 家基金管理人,目前有 15 家管理人的 ETF 规模在 1000 亿元以上。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是目前 ETF 规模在 8000 亿元以上的基金公司,紧跟其后的华泰柏瑞基金 ETF 规模接近 6000 亿元。此外,南方基金和嘉实基金的 ETF 规模均在 3000 亿元以上。晨星近日发布的 2025 年三季度全球前 20 大 ETF 提供商中,中国有两家基金管理人跻身其中。华夏基金以 1268 亿美元的 ETF 规模位居第 18 名,易方达以 1206 亿美元的 ETF 规模位居第 19 名。
「国内指数投资行业的发展逻辑已发生深刻转变,发展重点从单一产品布局逐步转向综合实力的全面建设。」 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投资者选指数产品时,会更在意成本低不低、跟踪准不准、操作方不方便等问题。相应地,投资者服务体系建设,是各家机构发展 「护城河」 的关键。
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来源:数据宝)
(原标题:最高涨近 130%!超 1800 只基金受益)
(责任编辑: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