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7 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负责人杨枿表示,商品消费是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领域,下一步商务部将推进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扩大二手车流通,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房车露营等汽车后市场,全链条扩大汽车消费。
商务部:积极推进首发经济,鼓励企业发新品、开首店、办首秀
11 月 27 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负责人杨枿表示,当前消费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商务部将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丰富首发平台载体,鼓励企业发布新品、开设首店、举办首秀等,发展健康消费,培育人工智能+消费,打造更多消费新增长点。
商务部:将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组织开展好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
11 月 27 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负责人杨枿表示,近年来,在扩大免签范围,优化离境退税等政策带动下,中国游、中国购持续火爆,今年 1—9 月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近一倍。下一步商务部将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组织开展好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支持相关城市进一步丰富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打造一批带动面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营造更加便捷、舒适的消费环境。

工信部: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解决 「想买的买不到、想卖的卖不掉」 带来的资源浪费
11 月 27 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谢远生表示,《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 的核心理念在于实现生产和消费 「从量到质」 的转变,让企业从 「生产更多」 向 「生产更对」「生产更好」 转变,解决 「想买的买不到、想卖的卖不掉」 所带来的要素错配和资源浪费。
工信部:3 个万亿级消费领域、10 个千亿级消费热点是未来一段时期着力培育和拓展的重点领域
11 月 27 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谢远生表示,近日发布的 《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 提出到 2027 年,形成 3 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 10 个千亿级消费热点,是基于对消费趋势、产业基础和技术变革的综合研判,未来一段时期着力培育和拓展的重点领域。
其中,万亿级消费领域,包括老年用品、智能网联汽车、消费电子。谢远生以老年用品为例指出,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市场规模已从 2014 年的 2.6 万亿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5.4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7.3%,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支撑。千亿级消费热点包括婴童用品、智能穿戴产品、化妆品、健身器材、户外用品、宠物食品用品、民用无人机、潮玩珠宝首饰与国潮服饰等,这些领域已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和巨大发展潜力,让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活力化等重要特征。
文化和旅游部:将从供需两端发力,支持优质文旅产品上新等
11 月 27 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有关情况。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表示,当前国潮文创非遗产品的消费呈现旺盛需求,活力十足,涌现出众多适配性强、体验感好,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爆款产品。接下来,文化和旅游部将从供需两端发力,一是支持优质文旅产品上新。将激励动漫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文化创意产品提升行动,扩大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范围等;二是推动文旅消费场景焕新,制定非遗工坊建设操作指南,引导非遗工坊提质增效,推出一批优质非遗相关产品和服务等;三是引导文旅消费活动出行,持续举办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围绕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及旅游旺季等,支持各地推出赏冰乐雪,避寒避暑、文创市集等应季应景的产品和服务等。同时将落实好离境退税政策,推广即买即退措施,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来华旅游、来华购物。
工信部:用约 5 年时间,推动消费品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动态平衡
11 月 27 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谢远生表示,目前消费品部分领域供需结构性错配的问题依然存在,例如国内首饰、箱包、化妆品等领域的高端品牌还比较少,新旧动能转换仍在路上;适应居民品质化、个性化需求的新产品,创新应用和供给不足等。《实施方案》 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以上供需错配问题,持续优化供给端供给侧结构,推动加大资源投入和工作力度,有望用 5 年左右的时间,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动态平衡,让老百姓畅享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养老服务机器人研发 继续加力扩围发布优质老年用品推广目录
11 月 27 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和消费者生活理念深刻变化,中国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的重要转型。
何亚琼指出,不同年龄、地域、生活习惯消费者的消费差异性日益明显,这对供给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日发布的 《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 在这方面有具体考虑。
「在服务老年群体方面,我们注重使用便利和品质生活的有机结合」,何亚琼举例指出,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的行动不便、居家照料需求增加、咀嚼功能减弱、出门办事困难等痛点,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养老服务机器人、适老鞋服、易吞咽食品等产品研发,持续推进互联网应用和智能终端适老化改造,组织开展优质老年用品的惠老助企行动。
目前工信部已发布四批次 2000 多项优质老年用品推广目录,何亚琼表示,工信部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力扩围,让更多安全舒适、好用的产品,走进广大消费者家中。
工信部:我国消费品供给已进入优质、优价新发展阶段
11 月 27 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谢远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商品战略,扩大创新升级消费品供给,推动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引领性不断增强。具体来看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品种变得更加丰富。目前我国消费品品种总量已达到 2.3 亿种,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创新型产品供给稳步提升;二是品质变得更加可靠。日用消费品抽检合格率总体保持较高水平。主要消费品国内外标准一致性程度超过 96%;三是品牌变的更具影响力。一大批消费品领域自主品牌不断成长、成熟。总的来看,我国消费品供给已进入优质、优价新发展阶段,基本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证券时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