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7 日早盘固态电池板块表现强势,板块中联得装备、壹石通、道明光学纷纷涨停;华自科技、海科新源、金银河、鹏辉能源大涨超 10%。
固态电池进展迅速
消息面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在 2025 广州车展上宣布,广汽集团于广州番禺建设的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近期已正式建成并投产。「该产线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的制造全流程,在行业内率先具备 60Ah(安时) 以上车规级全固态电池规模量产条件。广汽集团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正式投产,标志着公司向 2026 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搭载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国轩高科此前也表示,公司全固态 「金石电池」 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 并已启动 2GWh 量产线的设计工作。
固态电池相关材料也迎来集中突破。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贝特瑞开发了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的锂碳复合负极材料;容百科技开发出适配于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 8 系高镍正极和 9 系高镍正极材料;蜂巢能源 2025 年年底将完成 10Ah 级全固态电芯体系开发,能量密度达 400Wh/kg。

量产可能在 2028 年后?
虽说固态电池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多突破,并且已有小批量产品问世 (比如 2025 年 9 月,亿纬锂能「龙泉二号」 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以及 AI 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但想实现真正的量产,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宁德时代此前,公司全固态电池 2027 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而中伟股份研究总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以硫化物电芯为例,主材硫化锂基化合物一吨约四五百万元。在原辅料如此昂贵的情况下,加工成电芯,成本不可控。除了原辅料,还有制造,规模不大时,质量还能保证。但电芯肯定要采取全自动化生产,这个能力还不具备。目前这两个层面的成熟度都比较低,2027 年量产全固态电池可能性不大。
11 月 26 日,彭博新能源财经电池技术及供应链研究员史家琰在 2025 彭博新能源财经上海峰会上提出,半固态电池预计将于 2026 年开始量产,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预计将在 2028 年后。
固态电池引全球竞赛
放眼全球,美国、日本、韩国等也在大力支持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早在 2018 年,欧盟发布 《电池 2030+》,提出加速固态电池等未来电池技术研发,目标到 2030 年电池耐用性和可靠性至少提升 3 倍;同年,日本发布 《日本汽车电动化的基本政策和具体行动》,明确提出下一代电池的技术开发方向,主要包括固态电池和创新电池。
2021 年,韩国发布 《K 电池发展战略》,提出要提供税收优惠,推动 2027 年全固态电池实际商业化应用;同年,美国发布 《锂电池国家蓝图 (2021-2030)》,提出到 2030 年实现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规模化量产,能量密度达到 500Wh/kg。
在集邦咨询分析师曾佑鹏看来,当前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并未定型,日本、韩国、欧美及中国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氧化物、聚合物、硫化物等多种技术路线上均有布局,只是在商业化路线的选择上各有侧重。比如,日本和韩国将重心放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在硫化物路线上走在前列;欧美以氧化物或聚合物路线为主;中国技术路线多元,头部企业重点瞄准硫化物路线,初创企业以氧化物或聚合物路线为主。但目前总体仍处于中试研发阶段。
上市公司积极回应
随着固态电池的关注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积极回应公司与固态电池的关系。比如澄星股份近期表示,公司重视固态电池和光刻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
圣阳股份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池已顺利完成安全验证及循环稳定性测试,性能指标良好,可广泛应用于通信基站储能、电力储能及工程机械车辆等多个领域。
博硕科技表示,公司产品可应用在固态电池上。聚杰微纤也表示,公司固态电池膜进入小规模送样阶段,尚未批量生产。泰坦股份、东方锆业、曼恩斯特、洁美科技、泰和新材近期也均公开表达了固态电池方向的有关问题。
机构持股占比前 20
就固态电池概念而言,不少个股的机构持仓占总股本比例较大,比如天能股份的机构持股占总股本比达 87.7%。上汽集团紧随其后,持股占比达 84.05%。联泓新科排在第三位,机构持股占总股本比为 80.65%。贝特瑞、瑞泰新材、华域汽车、厦钨新能等个股的机构持股占总股本比也居前。
从前三季度业绩来看,机构持股占比前 20 个股中,联泓新科、厦钨新能、博众精工、中国动力、远东股份、滨江集团等个股业绩增长明显,均超过 30%。再看股价表现,前 20 中的万向钱潮、三祥新材,截至 11 月 27 日早盘结束,年内涨幅均超过 50%;厦钨新能超过 40%;贝特瑞、力佳科技、长虹能源、远东股份超过 30%。

往后看,虽然固态电池离大规模量产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在不少机构看来,固态电池拥有广阔的空间。据高工产研 (GGII) 测算,2035 年全球锂电池总出货量将达 10TWh 级别,其中固态电池渗透率有望达到 5%-10%。
中信建投等机构电新行业研报认为,半固态电池产业应用推进顺利,全固态电池预计将在 2026 年至 2027 年集中迎来中试阶段。固态电池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已步入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