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板块 11 月 28 日早盘表现强势,雷科防务、普天科技、通宇通讯涨停收盘,希荻微、亚光科技大涨超过 10%。航天环宇、信维通信、电科网安等也涨幅靠前。
政策利好消息不断
消息面上,日前召开的 2025 中国 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启动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据了解,此次商用试验期为两年,目标是通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丰富卫星通信市场供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建立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此外,「航天强国」「商业航天」 等词汇在政府报告中的频繁出现,也提振了卫星互联网板块的人气。比如 2023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商业航天列入战略性新兴行业,2024 年 3 月商业航天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将商业航天位次置于低空经济、深海经济之前,四中全会公报中则新增了 「航天强国」 的表述。
产业资本也跃跃欲试
随着市场热度的增加,卫星互联网正成为产业资本的 「香饽饽」。比如粉末冶金行业的海昌新材,溢价近 600% 豪赌卫星通讯。
1 月 27 日,海昌新材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全票审议通过了关于收购深圳市信为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信为通讯」)51% 股权的议案。根据公告,海昌新材将以现金 2.35 亿元收购吴文平、刘超等人持有的信为通讯 51% 股权。
根据北方亚事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报告,以 2025 年 9 月 30 日为评估基准日,信为通讯的股东全部权益账面值为 6663.23 万元,采用收益法评估,价值高达 4.63 亿元 (最终确定的估值为 4.6 亿元,51% 股权对应价格 2.35 亿元),增值 3.96 亿元,增值率高达 594.68%。
资料显示,信为通讯成立于 2019 年,主营业务涉及 GNSS 天线定位领域射频核心部件及相关模组件,产品包括高精度 GNSS 卫星定位天线、北斗卫星通信天线等,广泛应用于无人机、智能割草机、测量测绘、精准农业、无人驾驶等热门领域。
受此带动,海昌新材 11 月 28 日以 5.05% 明显高开,早盘最大涨幅达 11.57%。早盘收盘时上涨 8.38%。

卫星互联网加速发展
在政策和产业资本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正加速发展。赛迪智库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增至 500 余家。中投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已突破 2.8 万亿元,其中卫星互联网占比超四成。中航证券进一步测算,到 2030 年我国卫星互联网制造端、地面设备端、服务端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250 亿~460 亿元、267 亿元、227 亿元。
在应用场景方面,卫星互联网也正从专业领域向大众市场快速渗透。据通信信息报报道,中国电信天通卫星用户超 300 万,中国移动北斗短信用户突破 49 万。而车联网与低空经济的融合应用方面,如中国电信与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合作推出 7 款直连卫星车型等等。
融资客抢筹 20 股过亿
从股价表现来看,年内卫星互联网概念也持续走强,截至 11 月 28 日早盘结束,年内概念指数累计上涨 35.52%,和而泰、科翔股份、吉视传媒年内均是翻倍。
从杠杆资金角度看,和而泰为年内融资客抢筹最多的卫星互联网概念,融资净买入 20.26 亿元。万通发展紧随其后,被融资净买入 12.79 亿元。移远通信、中国卫星、紫光国微等个股也被融资客融资净买入居前。

方正证券表示,2028 年 GW 星座预计将达成 「百箭千星」 计划,2035 年将完成全年近 2500 颗卫星的发射,对火箭发射的需求将大幅增加。随着中国星网的 GW 星座及上海垣信的千帆星座的突破,组网密集期已经到来,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及下游应用迎来加速拐点。
瑞恒达产业研究经理王清霖则认为,随着组网加速、技术迭代、应用破圈,宣告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全产业链初成,并从 「概念」 和 「试验」 阶段推进至 「产业化、商业化」 阶段。随着生态链条的完备,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商业化竞逐大幕或已正式拉开。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