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海慜 每经编辑|肖芮冬
随着市场转暖,曾处寒冬的券商投行业务已迎来复苏春光。
2025 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投行净收入达到 252 亿元,同比增长 24%,A 股、H 股 IPO 规模分别同比增长 61%、237%,港股 IPO 规模跃居全球首位。行业呈现 「头部稳固、中型突围」 格局,CR5(业务规模前五的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 升至 52%,多家中型券商增速超 50%。政策端,「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 持续发力,注册制深化与跨境融资需求共振。
展望 2026 年,业内认为,硬科技、并购重组、绿色金融将成核心热点。各大投行正加码产业布局、强化跨境协同,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中抢占先机。
2026 年投行市场热点将在三大领域
伴随着 A 股的回暖,今年以来 IPO 市场正从谷底稳步复苏。据西部证券统计,2025 年前三季度,A 股、H 股 IPO 累计发行 773 亿元人民币、1878 亿港元,分别同比增长 61%、237%。尽管今年以来 A 股 IPO 规模有所恢复,但仍在低位徘徊,相比之下,2020~2022 年,A 股 IPO 规模的均值高达 5493 亿元。与此同时,随着 A+H 上市企业持续增加,今年港股 IPO 规模已高居全球首位。
2025 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投行业务净收入及同比增速,图片来源:西部证券研报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合计实现投行净收入 251.5 亿元,同比增长 23.5%。其中,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中信建投的投行净收入位于行业前五,前三季度分别实现投行净收入 36.89 亿元、29.4 亿元、26.29 亿元、19.48 亿元、18.46 亿元,同比增长 30.9%、42.6%、46.2%、43.5%、23.4%。
业内预计,逆周期调节下,随着资本市场稳步上行,预计上市券商投行净收入将逐步修复。不过,行业内部的分化却比以往更为显著。少数头部券商投行业务相对更受益于此轮科技股 IPO 热潮,市占率持续提升,与中小券商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招商证券非银团队认为,今年以来投行业务集中度上行,在科创板改革落地、创业板改革深化预计启动背景下,「三中一华」(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头部地位稳固。据招商证券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券商行业投行业务收入 CR5 为 52%,比 2024 年全年大幅提升了 8 个百分点,与 2022 年创下的高点已经持平。
另一方面,从前三季度投行业务同比增速来看,多家中型券商表现不俗。据招商证券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投行业务增速前五名分别为华安证券 (+165%)、国联民生 (+161%)、西南证券 (+123%)、西部证券 (+75%) 和国海证券 (+59%)。
那么,展望明年的 A 股、港股股权融资市场,业内各大投行目前持怎样的预期?又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局部热点?
国联民生承销保荐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对 2026 年 A+H 股投行市场持乐观的积极预期。A 股方面,注册制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大、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通道拓宽,IPO 市场将保持稳健扩容态势,尤其聚焦硬科技领域的优质企业供给会显著增加。港股市场受益于中资企业境外融资需求释放及 A+H 上市协同效应,预计中资科技、消费服务类企业赴港上市将维持高位。」
「局部热点将集中三大领域,一是硬科技赛道,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 IPO 及再融资业务,受益于 『科创板八条』 政策红利,将成为核心增量市场;二是并购重组,在政策鼓励下,跨市场并购 (如 A 股公司收购港股资产) 及产业链整合 (如半导体、新能源领域的跨境交易) 将表现活跃;三是绿色金融与科技创新债,随着 『双碳』 目标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的债券融资及 REITs 产品,将成为债券投行的重要增长点。」 他进一步表示。
华泰联合有关负责人认为,A 股和港股资本市场有望在 2026 年保持活力与热度,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到 A 股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将成为贯穿全年的核心主线。同时,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的需求也将催生大量并购重组的机会。因此,对于投行而言,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资金流向新兴产业,加速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聚焦港股市场,今年以来头部中资券商已经跃升为港股 IPO 保荐与承销的核心力量,这一趋势在 2026 年或将继续强化。一方面,A+H 上市模式持续扩容,中资企业赴港上市的需求仍将存在,中资券商凭借对境内企业的深度了解和跨境服务能力,将在此类项目中持续占据优势;另一方面,伴随中资券商境外布局不断深化,其在全球协调、风险把控等方面的能力持续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科技企业以及优质龙头企业的跨境融资需求,进一步巩固港股市场作为中资企业境外布局的重要平台作用。」 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
新政之下各大投行如何布局?
去年以来 「并购六条」「科创板八条」 等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并购重组的新政策相继落地,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不少活力和新动能。相关政策发布一周年以来,已推动一系列改革举措实施,如未盈利企业上市通道重启,并购重组市场增长趋势显著。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各大投行今年的业务有哪些积极进展?对于 2026 年市场又该如何布局呢?
国泰海通投行部门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来,随着 「并购六条」「科创板八条」 等政策的陆续落地,资本市场活力显著增强,也为证券公司服务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作为业内领先的综合性服务券商,公司积极把握政策导向,坚持 「以客户为中心」,以产业为锚点,为客户提供全链条的综合金融服务。
他进一步表示,通过一系列举措,公司投行业务正从传统投行向 「产业引擎」 升级,切实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组织机制,提升协同效能。我们强化 『行业+区域+产品』 矩阵协同,推动 『投资、投行、投研』 高效联动,组建行业专家与并购专家构成的柔性团队,提升全链条服务效率。二是聚焦新质生产力核心赛道。重点布局硬科技、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整合并购,服务上市公司补链强链;同时助力央国企资产整合、跨境并购及创新类重组,响应政策与市场机遇。三是深化行业研究,强化价值发现能力。依托公司研究所,对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开展深度研究,形成独到的产业洞察,为客户提供深度的价值发现与战略建议。同时通过内部协同和外部生态合作,系统构建优质项目库,动态更新优质标的,借助大数据提升撮合效率。四是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 『科技+金融』 复合背景团队,积极引入产业背景专家,提升团队服务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能力,以高水平人才支撑高质量并购服务。」
上述国联民生承销保荐相关负责人则指出,公司积极响应 「科创板八条」 及 「并购六条」 政策导向,紧抓并购重组发展机遇,以一系列务实举措和布局深耕并购重组市场,具体包括:一是搭建全公司级并购商机整合平台,系统汇总梳理各类并购资源与业务机会,实现信息高效流转与共享;二是设立专职并购部门,集中负责并购重组业务的对接与推进,同步强化人力配置支持,并优化完善并购业务激励机制,激发团队专业服务活力;三是立足无锡根据地,深度覆盖长三角核心区域,逐步构建辐射全国的市场服务网络;四是与头部私募机构、主流商业银行等建立紧密战略合作,整合多方资源为并购交易提供全方位赋能。
与此同时,各大投行也在进一步强化在港股市场的布局。上述华泰联合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将持续发挥跨境一体化优势,以中国香港为枢纽拓展境外平台,面向更多境外市场展现中资投行的服务实力。今年以来,截至 11 月 17 日,华泰已完成 17 单港股 IPO 保荐项目,居市场前三位,凭借跨境一体化的优势,打造了恒瑞医药、赛力斯、三花智控、奇瑞汽车、蜜雪集团、小马智行、南山铝业国际等有影响力的港股上市项目。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推进,华泰将进一步深化港股 IPO 业务的战略布局,通过以项目为中心的高效协作机制,内地与香港团队无缝衔接、紧密配合,为客户提供覆盖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全面支持,借助团队对境内外交易规则及资本市场运作的深度理解,设计出更加灵活、精准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融资和战略需求。
据了解,国联民生承销保荐也正积极拓展香港证券市场 IPO 业务,争取尽快实现香港 IPO 业务的突破。「未来计划通过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竞争优势:一是持续加强人才布局,公司鼓励全员积极参加香港证券业务牌照考试,提升公司境外业务团队实力;二是不断提高跨境一体化协同水平,公司今年上半年成立了国际业务部,并不定期与集团香港子公司进行对接交流,提高跨境一体化协同水平,共同服务重点客户;三是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不仅局限于 IPO,还将涵盖上市前私募融资、上市后融资、并购重组、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全链条投资银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与国际同业机构的竞争与合作不断提升我们自身跨境并购、境外保荐承销、全球资产配置等核心服务能力。」 上述国联民生承销保荐相关负责人表示。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文多 摄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