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算力领域传来大消息!北京宣布拟在 700-800 公里晨昏轨道建设运营超过千兆瓦 (GW) 功率的集中式大型数据中心系统,以实现将大规模 AI 算力搬上太空。
有机构指出,太空算力开启航天新叙事,它将推动卫星通信从应急保障与补盲通信,跃升为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有望重塑卫星产业链商业逻辑。
北京加速布局太空数据中心
11 月 27 日,「智绘星空胜算在天——太空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 在北京举办,推进会发布太空数据中心建设规划方案,推出太空数据中心创新联合体,探讨太空数据中心建设应用重难点问题,加快推进北京太空数据中心建设发展。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龚维幂在推进会上表示,作为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太空数据中心是商业航天和人工智能领域战略交叉的重要方向,有望牵引形成可重复使用火箭+算力星座+数据应用场景支撑的新型产业链和商业闭环。
根据推进会上发布的规划方案,数据中心建设分为三个阶段:2025 年至 2027 年,突破能源与散热等关键技术,迭代研制试验星,建设一期算力星座;2028 年至 2030 年,突破在轨组装建造等关键技术,降低建设与运营成本,建设二期算力星座;2031 年至 2035 年,卫星大规模批量生产并组网发射,在轨对接建成大规模太空数据中心。
目前,创新联合体已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完成第一代试验星 「辰光一号」 产品研制,正在开展总装试验,拟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择机发射。

海内外进展不断机构普遍看好
太空算力是一种将数据中心和计算能力部署到太空轨道的技术,通过卫星及其搭载的计算硬件进行在轨数据处理。其利用星间高速激光通信实现数据传输和实时处理,并将结果传回地球。因太空中独特的真空环境与光照条件等,太空算力具备自治智能、实时响应、分布式协作、无需消耗能源等特性,且具备高运算效率。
本月初,英伟达将 H100 GPU 成功送入太空,旨在测试数据中心在轨道环境中的运行可行性;马斯克也表示,将扩大星链 V3 卫星规模,建设太空数据中心,目标未来通过星舰完成每年 100GW 的数据中心部署;谷歌则宣布启动 「捕日者计划」,拟在 2027 年初发射两颗搭载 Trillium 代 TPU 的原型卫星,将 AI 算力直接部署到太空。
国内方面,中国 ADA Space 与浙江 Lab 合作推出的 「三体计算星座」 已发射多颗 AI 卫星,算力预期每秒可完成高达百亿亿次运算;中科天算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该公司专注于突破超算上天、AI for Space 核心技术。
国盛证券研报指出,太空算力已成为破解地面算力能源、散热等困境的战略性方案。英伟达、亚马逊等巨头对其布局已初步说明了这一趋势,海内外巨头的加入和政策出台或将加速这一领域的发展进程,相关投资开始显现。
方正证券认为,太空算力有望改变传统算力格局,赋能传统通导遥卫星。传统通导遥卫星采用 「天感地算」 模式,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传回地面处理,随着卫星对地观测的分辨率越来越高,数据量不断增大,传统方式在时效性、成本等方面均存在缺陷。太空计算卫星将 AI 与天基算力融合,在太空实现数据处理后再下传,实现 「天数天算」 的革命性突破。
主力和杠杆资金同步加仓这些股
东方财富概念板块显示,目前 A 股市场共有 61 只个股涉及卫星互联网概念,合计总市值约 1.08 万亿元。其中,中国联通总市值居首,达 1694.53 亿元,中国卫通以 860.93 亿元位居次席,紫光国微、中国卫星、和而泰总市值均超 400 亿元。
近九成卫星互联网概念股年内股价实现上涨,平均涨幅约 30.09%。其中,和而泰、科翔股份、吉视传媒等 3 股涨幅均超一倍,航天智装、臻镭科技、航天发展、上海沪工、雷科防务等 12 股区间涨幅均在 50%-100% 之间。

业绩方面,共有 30 只卫星互联网概念股今年前三季度净利实现正增长,其中 10 股增幅超 100%,臻镭科技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大增约 6 倍,*ST 铖昌净利增幅为 386.56%,星网宇达、高新兴、康达新材、中国卫星等 4 股净利同比增逾 2 倍,华力创通、三维通信、创远信科、移远通信增幅超 100%。

资金方面,东方财富 Choice 数据显示,近一个月,主力资金净流入 9 只卫星互联网概念股。其中,万通发展获主力资金抢筹 3.56 亿元,通宇通讯主力资金净流入 1.65 亿元,二者近一个月分别上涨 16.15% 和 11.85%;达华智能、希荻微、臻镭科技等 3 股主力净流入资金均超 5000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 9 股中,有 6 只个股也获得了杠杆资金的同步加仓。其中,万通发展获融资客加仓 3.33 亿元,臻镭科技融资净买额达 2.32 亿元,航天环宇也获杠杆资金抢筹逾 6000 万元。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