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工业史,我们总能看到“ 颠覆” 与“ 崛起” 不断上演的戏码。
从昔日称霸一方的诺基亚没落退出主流市场,再到苹果、小米等后起之秀扛起智能手机大旗,这样的轮回诠释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哪个行业会永远停滞,更没有谁能永远稳坐王座。很多时候行业格局看似牢不可破,但在变革的洪流下,一切旧格局最终都要接受新力量的冲击。
在汽车产业,你同样能清晰地看到类似的轨迹: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全球车市由外资厂商牢牢占据,那时国内消费者选车的首要标准往往是品牌 logo,选车关键词是德系、美系还是日系,是涡轮增压、阿特金森循环还是大 V8。那时没人会料到,纯电动、智能化会在下一个十年里迎来爆炸式增长。
再往后十年,特斯拉用纯电动化的惊艳表现改写了市场规则,一款 Model Y 就几乎统治了大部分“ 想体验智能电动车” 的消费者心智,几乎成为了智能电动的“ 代名词” 之一。
然而,市场的天平始终会遵循“ 动态平衡” 的原则。本土新能源势力逐步开始成长,中国品牌在智能驾驶、动力电池、整车研发等核心领域的持续发力,逐步将市场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进入 2025 年,特斯拉 1、2 月的在华市场销量分别同比下跌 11.5%、49.16%,曾经一家独大的地位正被逐步“ 稀释”。
在这股浪潮中,一个全新的本土品牌—— 乐道,近期受到了市场的热议。不仅是因为其首款车型乐道 L60 从产品的发布到上市始终将 Model Y 锚定为核心竞品;更是因为其背靠蔚来公司超 600 亿元研发积累与技术优势,让公众对它的首款产品赋予了极高的期待与讨论。
设想很美好,但乐道所定位的 20 万级的纯电家用领域竞争激烈,相比蔚来所处的高端纯电市场有着本质的差距。乐道的答案是构建起自己的体验“ 护城河”—— 借力蔚来超过 600 亿元的研发投入、完善的换电生态网络以及成熟的整车工程经验,让乐道从起步阶段就拥有了别家难以企及的资源。
在此背景之下,乐道的首款产品家庭智能电动中型 SUV—— 乐道 L60,一经问世便迅速收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
有人认为,乐道 L60 找到了纯电 SUV 用户真正的需求痛点:兼具技术实力与用户友好度,懂得用诚意与创新来吸引消费者。
而特斯拉 Model Y 在这个价格区间一直被视为“ 标杆”,只是随着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演变,再加上竞争对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Model Y 的位置已没有此前那么稳固。这场“ 新老对决” 中,我们不难发现,新能源汽车的新一轮大洗牌正如当年手机行业一样,正在酝酿和发生着。
如果说特斯拉在用“ 焕新 Y” 来巩固地位,那么乐道则是希望用乐道 L60 打破长久以来的格局。从“ 换电自由” 到“ 全域智能”,乐道用一套新打法,冲击着特斯拉的老秩序。
用“ 换电自由” 打破续航焦虑
要想真正看清一款新车的“ 底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与同级对手正面硬碰硬。
特斯拉在国内市场多年来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其推出“ 焕新 Y” 的目的,既是顺应对智能电动的迭代升级,也是为了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捍卫已有的优势。
然而,在消费者对于智能、舒适、能耗等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当下,“ 换汤不换药” 的改款可能并不足以长久维系品牌竞争力。相比之下,乐道 L60 则用让人眼前一亮的硬核配置正式挑起这一场“ 王朝对决”。
以电动车最重要的加电体系为例,在绝大多数用户眼里,纯电动车最大的痛点依然是“ 续航焦虑”,这甚至比价格和品牌更能左右购买决策。
特斯拉的产品虽然尚能依靠其三电技术积累,实现出色的能耗管理,包括最新的“ 焕新 Y” 也在续航方面做过不少升级,不过依旧只是在传统的快充路径上“ 缝缝补补”。
而乐道 L60 则依托蔚来能源的加电体系另辟蹊径,给用户提供了一套可充可换可升级的加电方案。再加上 900V 高压平台带来的高效充电与车辆性能提升,“ 续航焦虑” 这个横亘在用户面前的大山,正在被换电与智能化技术一步步瓦解。
更重要的是,乐道所普及的可充可换可升级并不是“ 噱头”,而是真正能为用户省钱、省心、省时的生态体系。电池作为纯电动车最核心、也最昂贵的部件之一,如果只靠充电桩或快充长久使用,难免对动力电池的寿命及性能产生影响,这一物理特性叠加上电池高昂的重置成本是造成纯电车型快速贬值和短寿的核心问题。
而换电体系,不仅可以实现 3 分钟快速换电,还能对电池进行更合理的充放电管理,将面临老化或性能下降的电池包进行返厂处理或回收,从长期使用周期来看,乐道 L60 的换电体系不仅方便,对整体拥有成本也能起到明显的削减作用。
相较之下,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大部分主流新能源品牌并没有在电池维护和长期升级方面有类似的“ 一体化” 解决方案,焕新 Y 所强调的仅是一系列软件端的更新与续航小幅度的提升,整体思路依然围绕传统充电模式打转。
至于很多用户最关心的电池成本和后期维护,乐道的用户还可以选择 BaaS(Battery as a Service) 租电模式,花更少的前期投入,享受灵活的用车体验。
选择租用电池方案后,用户需要支付的购置成本会在整车买断价格上降低 57,000 元,以按月支付租金的方式使用电池,将购车成本拉低至 14.99 万元的超低价格。目前乐道的产品体系内有 60 度和 85 度两种规格的电池,通过换电模式,可以让原本使用 60 度电池的用户根据自身需求按日、按月、按年灵活升级成 85 度的长续航电池;此外,在面临电池老化或升级需求的时候,用户可以直接在换电站完成更换,无须再为旧电池的维护、重置问题劳心费神。
这一思路不仅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也可以极大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进入 2025 年,工信部再次发文促进换电模式的发展。在销售端,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布促进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相关政策,对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推广的企业给予专项奖补,包括蔚来、乐道旗下的换电车型均可享受专项补贴,从经济性和便利性层面来看,换电车型的优势格外明显。
告别“ 硅谷式傲慢”
在“ 造车新势力” 的语境中,汽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
特斯拉一直将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的先进性作为自身的标榜。然而,市场的发展速度远超想象,很多国产新能源品牌在智能化上正实现“ 弯道超车”。
特斯拉的车机系统一直以“ 简约高效” 著称,极简的中控屏设计、强大的语音交互和远程 OTA 升级能力,让它在早期市场上形成了鲜明的科技标签。
然而,随着用户对智能座舱体验的需求不断升级,特斯拉的这种“ 极简” 风格逐渐暴露出一些短板:一方面,国内消费者普遍更喜欢物理按键操作与触控屏并存的交互方式,而特斯拉极度依赖屏幕操控的设计并不完全符合本土用户的使用习惯,尤其是诸如换档等需要高频操作的功能;另一方面,特斯拉车机系统的生态封闭性较强,许多中国用户常用的 APP、影音资源无法直接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车主的娱乐体验。
乐道 L60 在智能座舱方面的思考更多契合了中国市场的需求,高通骁龙 8295P 的芯片以及 24GB 车规级运行内存+256GB 高速储存的配置,相较特斯拉的车机平台,在硬件、算力、响应速度、图像处理能力等方面都实现了代际跃升。
配合自研的整车全域操作系统,整车在语音交互、车机流畅度以及多任务处理等环节都能拥有足以媲美高阶智能手机的实力。无论是开关车窗、调节座椅加热,还是控制空调、导航、播放音乐,用户都可以通过自然语言进行操作,并且支持连续对话和免唤醒模式,响应速度、适配功能、长期 OTA 能力均有着极高的冗余。
在智能驾驶层面,特斯拉引以为傲的 FSD 虽然终于在华获得了推送许可,但相较于美国,国内的交通环境及路网密度更为复杂,交通法规和交通标志也存在巨大差异,“ 一本驾照分不够扣” 的调侃也说明其适配度仍旧需要时间来继续打磨。并且对于特斯拉用户来说,如果要想体验全量的 FSD 功能,需要在原车价的基础上再额外支付 6.4 万元进行订阅。
相比之下,乐道 L60 所拥有的城区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 更切合中国的交通环境,在蔚来超 20 亿公里的中国道路智驾数据的支持下,城区 NOA 可以在城市道路中实现更精细的导航辅助功能,更好地贴合本地用户的使用习惯。毕竟,一款车在国内的体验究竟好不好,往往不只看硬件参数,还要看它是否真正理解中国复杂且瞬息万变的交通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乐道 L60 的高速与城区 NOA 三年免费的权益,对于喜爱长途出行或经常跑城市高架的用户来说无疑会是一个重大利好。
特斯拉做信仰,乐道做朋友
回溯乐道的成长之路,或许可以总结为“ 懂用户”。如果说传统车企多年来形成的品牌积淀是一种“ 定势思维”,那么本土新能源品牌则以一种更加大胆、开创性的方式去回应市场需求。
首先,针对家庭用户出行实际需求,乐道 L60 采用了颇为新颖的产品定义:如果不坐进车内切身感受,很难想象其拥有如此奢侈的座舱空间;座椅均采用亲肤健康材质,支撑性和包裹性都令人印象深刻;还贴心采用了“ 不吹脸” 的空调出风口设计,这都是基于不同年龄段家庭成员的切实需求专门开发,而不是闭门造车式的自我感动。
其次,如今的消费者不光想要一辆“ 高科技” 电动车,更想要在实际用车场景中获得便利与实惠,想要在品牌服务中感受到温度与效率。乐道在这方面充分体现了本土品牌的灵活与高响应度。以社群运营和用户体验为主线,乐道在不同城市快速推进充电、换电网络,并与当地政策、出行场景深度融合。
有人或许会担忧:换电生态的铺设难度大、资金投入惊人,真的具有可持续性吗?
实际可能恰恰相反,靠着蔚来能源多年来在换电基建领域的持续建设,以及庞大的供应链和技术储备,乐道在换电系统的落地效率上相当出色,并且通过合理布局,让更多城市都能享受到换电带来的便捷。目前,乐道接入的蔚来能源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超 3,100 座换电站,其中高速换电站近 1,000 座。
在基建、体验之外,乐道也相当注重打造“ 用户口碑”,会定期征集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提出的改进建议,并将其作为重点改进项,通过 OTA 快速迭代整车使用体验。对比某些国际品牌“ 通用化” 的售后及服务体验,本土品牌在响应速度和服务灵活度上显然更胜一筹:上市至今,乐道 L60 已经完成了 4 次整车 OTA 升级,进入 2025 年以来,乐道官方还先后推出了“ 用户高速免费充换电”、“85 度长续航电池包灵活升级” 等服务,这种差异化的使用体验非常圈粉。
不夸张地说,本土新能源企业对“ 用户运营” 有着更深的思考,懂得如何让用户觉得自己是品牌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伙伴,而不是单纯的“ 被收割者”。
终局搏杀:没有永远的霸主
从诺基亚、摩托罗拉到苹果,从特斯拉到日益崛起的本土品牌…… 任何一段繁华都可能走向终点,任何一个标杆都不可能永远屹立不倒。这是市场规律使然,也是技术迭代与消费者需求变迁的必然结果。
诚然,特斯拉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与技术基底,短期内想要被全盘取代并不现实。但就如同当年诺基亚在传统手机世界里固若金汤,一旦真正的“ 技术颠覆者” 出现,固有的格局就会被撼动。
今天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迅速走向“ 多极化”,不再是某一家或两三家独大,而是有更多像乐道这样的新品牌,凭借扎实的技术储备和对本土需求的精准洞察,崭露头角。通过创新的换电生态、高压平台、智能化座舱以及更加灵活的用户服务,乐道将“ 新能源车还能怎么做” 的边界进一步向外拓展,也让消费者与市场开始重新审视特斯拉模式之外的新可能性。
行业洗牌并非坏事,正如激烈的竞争才能倒逼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品牌都在寻找自己的独特定位。
特斯拉的特长是自动驾驶数据积累和软件能力;比亚迪则以电池技术和垂直一体化供应链见长;蔚来强调高端智能与换电体系…… 而面向主流消费市场的乐道横空出世,让这场大戏变得更精彩:它的诞生结合了蔚来的全栈技术自研、渠道资源与自身对主流细分市场的精准把握,用更“ 平易近人” 的价格体系和差异化的产品形象,一脚踏入了原本由 Model Y 所主导的阵地。
可以预见的是,在如今这个从 3C 电子到日化百货纷纷开始讨论“ 消费降级” 的时代语境下,特斯拉依旧高高在上的视角注定无法清晰观察到市场心态的波动。同时,主流合资、传统豪华品牌也在纷纷提升价格竞争力、并加快向智能电动转型的脚步。
多方角力的格局下,以乐道为代表的本土新能源能否延续当年智能手机领域里“ 国货崛起” 的辉煌,取决于他们能否一直在研发、服务和营销体系中始终保持高水准和差异化特色。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没有哪个时代能保持“ 一统天下”,也没有谁能固守老方法就高枕无忧。汽车行业如此,手机行业亦然。(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 | 李玉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