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公司研究室,作者 | 雪梅
A 股今年的春季躁动,以科技股为主线,其中,最受关注的是 AI 产业链个股。这里面,又有两大热点:DeepSeek 大模型引发的算力概念股,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引发的机器人概念股。
在沪深两市里,总共有 7 只机器人 ETF。
这些 ETF 又分成两类,一类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 (H30590),总共有 5 只,分别归属华夏、天弘、嘉实、银华、国泰基金;另一类是跟踪国证机器人 100 指数 (980022),总共有 2 只,分别归属易方达与景顺长城基金。
从今年以来的股指涨幅看,截至 3 月 18 日,中证机器人指数涨幅 27.21%, 跑赢了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 (机器人 100 指数) 的 24.69%,这从跟踪两者的 ETF 业绩上也可以大致看出。
中证机器人指数启用于 2015 年 2 月,选取系统方案商、数字化车间与生产线系统集成商、自动化设备制造商、自动化零部件商以及其他相关公司作为样本股, 反映上市公司中机器人股票的走势。
中证机器人指数拥有 70 只成份股,截至 2 月 28 日,这个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累计占比 50.57%,权重占比超过 5% 的个股分别是:汇川技术、科大讯飞、大华股份、石头科技、中控技术,其中后两者属于上证科创板公司。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也于 2015 年 2 月启用,是为反映沪深市场中机器人产业上市公司的证券价格变化情况, 丰富指数化投资工具而编制。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拥有 100 只成份股,截至 2 月 28 日,这个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占比 42.05%,与中证机器人指数相比相对分散,权重占比超过 5% 的个股仅 2 只,分别是:汇川技术、科大讯飞。
公司研究室注意到,上述两个指数权重前十股票里,有 6 只相同,分别是:汇川技术、科大讯飞、石头科技、双环传动、中控技术、机器人。整体而言,两者成份股存在较多交集,这也是它们上半年涨幅相差不大的主要原因。
公司研究室注意到,现存 7 只机器人 ETF 成立时间相差较多,3 只成立于 2021 年,2 只成立于 2023 年,还有 2 只成立于 2024 年。而且,它们成立时的初始份额相差不大,最高的 3.896 亿份,最少的也有 2.08 亿份。
不过,目前这 7 只 ETF 的资产规模已出现了两极分化。
截至 3 月 18 日,规模最大的华夏基金机器人 ETF,目前份额 128.8619 亿份;规模第二的天弘基金机器人 ETF,目前份额 50.69 亿份。其他 5 只 ETF,规模最大的也才 5.1761 亿份,最少的 2.8492 亿份,与这 2 只之间出现很大断层。
进一步追踪这些基金规模的变化轨迹,可以发现,这些 ETF 规模分野的时间节点,恰恰是去年 9.24 井喷行情以后。
公开信息显示,自 2021 年 12 月成立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华夏机器人 ETF 的规模起起伏伏,2024 年 6 月 30 日份额 14.01 亿份,9 月 30 日增长到 17.05 亿份,到了 12 月 31 日就猛增到 53.23 亿份,到了今年 3 月 18 日,则增加到 128.8619 亿份。
由此推算,从去年 9 月底到今年 3 月 18 日,华夏机器人 ETF 的基金份额增加了 655.79%。
天弘机器人 ETF 的规模变化路径,基本上与华夏机器人 ETF 同步,从去年 9 月底的 7.20 亿份,12 月 31 日就猛增到 17.61 亿份,到今年 3 月 18 日则增加到 50.2609 亿份。也就是说,从去年 9 月底,到今年 3 月 18 日,这只机器人 ETF 的基金份额增加了 598.07%。
公司研究室查看了其他 5 只 ETF 基金规模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它们的变化路径与华夏、天弘的机器人 ETF 也基本一致。
前两者的规模,之所以能与后 5 者拉开这么大的差距,关键在于去年 6 月底时,各自的存量份额不同。公开信息显示,后 5 者的存量份额偏小,等到 9.24 行情井喷时,虽然规模也大涨,但由于基数偏小,即使增加幅度超过 200%,但整体规模还是不大。
那么,华夏、天弘旗下的机器人 ETF,存量规模为何能保持较大规模呢?
回顾两个机器人指数 2015 年 2 月启用后的市场走势,可以发现:它们发布不久,A 股就出现踩踏式下跌,酿成一波损失巨大的股灾。机器人指数也跟着下跌,之后,多数时间都是跟着大盘起伏。
到了去年 8 月,中证机器人指数最低触及 1011.74 点, 相较 2021 年 10 月下跌 38.82%。这时候,多只跟踪这个指数的 ETF 份额都已不足 1 亿份,但华夏机器人 ETF 在 9 月底时保有 17.05 亿份,天弘机器人 ETF 同期保有 7.20 亿份。
9.24 井喷后,AI 产业链站上风口,机器人成为 A 股领涨板块之一,中证机器人指数从去年 9 月至今 (3 月 20 日) 上涨 71.41%。在这期间,上述 7 只 ETF 均趁机扩大规模,华夏与天弘机器人 ETF 便像滚雪球一般,将自身规模迅速做大。
以华夏与国泰机器人 ETF 为例,两者都是追踪中证机器人指数,成立时间虽然相差 2 年,但初始份额相差不到 1 亿。截至 2025 年 3 月 18 日,前者份额竟然是后者的 45 倍还多。关键就是去年 9 月 30 日,国泰机器人 ETF 的份额仅有 0.79 亿份,基数太小。
由此可见,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即使同时赶上风口,买的是同样东西,但由于各自产品规模基数、以往市场维护差异,最终的收获却是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