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 AI 战略
智能化下半场,百年车企宝马也在中国按下了 AI 加速键。
3 月 25 日,宝马集团正式宣布在中国启动“360 度全链 AI 战略”,其目标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全面优化生产、研发、用户体验及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巩固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竞争优势。该战略以“ 技术以人为本” 为核心,强调人工智能在提升效率与用户体验的同时,需确保安全性、合规性及社会责任感。
随着汽车行业迈入“AI 定义汽车” 的新阶段,新势力与传统车企正全力加速在智能化赛道上的布局。
短短两年间,从“ 软件定义汽车” 到“AI 定义汽车”,这一跨越式变革背后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车辆研发、制造及用户体验等领域的深度渗透。
回溯“ 软件定义汽车” 时代,车企利用 OTA(在线升级) 为车辆增加新功能或优化性能,让汽车由传统交通工具转变为智能移动终端。然而,由于底层硬件配置差异,不同车型常面临软件适配困难,无法充分挖掘硬件潜能。
如今,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进步,车企能够依托可自我学习的“AI 大脑” 更加灵活地整合软硬件,使汽车功能大幅拓展。此外,在制造、销售和服务等流程中,AI 也有助于显著提升车企的运营效率。
在这场 AI 变革中,造车新势力企业如小鹏、理想、蔚来是行业中的先行者,而传统车企也正在加速追赶。
而宝马的 AI 战略包含了三部分:一是通过 AI 技术提升用户全场景智能体验;二是应用道业务流程中,提高质量增加效率;三是加强与本土科技企业的合作,推动供应链创新。
根据规划,2026 年首款国产新世代车型将成为战略落地的载体。新车将搭载 AI 大语言模型和 AI 智能体,实现更自然的车机交互。
在用户体验层面,新车型将集成新一代智能电子电气架构,算力较现有车型提升 20 倍,支持语音、视觉等多模态交互。车内 AI 助理不仅能够理解复杂指令、模糊语义,还能主动感知用户需求。例如,系统可通过传感器检测乘客是否遗落物品,并即时提醒。此外,AI 技术还将应用于驾驶辅助、娱乐功能及个性化服务,覆盖燃油车与电动车产品。
实际上,宝马在 AI 技术应用上已有多年积累。2009 年,宝马首次将 AI 引入导航系统开发后,逐步将 AI 扩展至生产制造领域。
目前,宝马沈阳生产基地的冲压车间采用自研 AI 视觉检测系统,涂装车间则借助 AI 算法优化质量控制流程。2022 年推出的自研 AI 平台“ 灯塔”(BEACON) 进一步整合了生产数据,为国内工厂的运营提供了实时的决策支持。
在研发端,AI 仿真技术被用于车辆设计优化、动力电池热管理及安全性能测试。例如,通过模拟车辆型面设计,研发周期有所缩短。宝马还启动了“ 人工智能先锋计划”,为员工提供 AI 技能培训。
此外,宝马透露正与多家国内顶尖科技公司推进合作,布局 AI 大语言模型、智能语音交互等技术,开发更贴合中国用户需求的本土化解决方案。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人工智能是未来出行生态的关键驱动力,但技术应用必须遵循伦理准则,“ 以安全、公平、负责任的方式服务于人”。
宝马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 AI 战略中,强调从供应链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保责任。例如,AI 技术被用于优化生产能耗,减少资源浪费。
随着 AI 战略的推进,宝马计划在 2026 年后逐步将相关技术扩展至更多车型。其目标是构建“ 油电同智” 的产品矩阵,并通过开放生态整合第三方服务,进一步提升宝马在智能出行领域的竞争力。
总的来看,宝马此次发布的“ 中国 360 度全链 AI 战略” 不仅强化了其技术护城河,也为传统车企与 AI 相结合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参考。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