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31 日,第四范式公布 2024 年度业绩:全年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年度亏损为 2.69 亿元,较 2023 年全年减亏 6.40 亿元,亏损额同比缩窄 70.4%。第四范式董事会主席戴文渊表示,市场正从大模型竞赛向产业渗透转变,AI Agent 正成为落地关键。
每经记者 可杨 每经编辑 文多
3 月 31 日,第四范式公布了 2024 年度业绩。财报显示,2024 年第四范式实现总收入 52.61 亿元,同比增长 25.1%;全年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年度亏损为 2.69 亿元,较 2023 年全年减亏 6.40 亿元,同比缩窄 70.4%,自 2021 年以来连续 4 个会计年度同比减亏。
第四范式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戴文渊在 「2024 全年业绩媒体沟通会」 上表示,市场正从大模型竞赛向产业渗透转变,AI Agent(人工智能体) 正成为落地关键。企业级 AI Agent 的应用需求正在增长,特别是在金融、能源、零售、制造业等高产值行业。同时,消费电子领域的智能化趋势也在加速,第四范式计划以 「第三方 AI 技术供应商」 的角色切入其中并提供 AI Agent「软硬一体」 解决方案,而非打造自有品牌。
不过,AI Agent 的产业化仍面临商业价值验证的考题。戴文渊预计,2025 年将是 Agent(智能体) 爆发元年,但市场热度将在年中逐步回归理性,之后的关键在于 Agent 如何真正创造产业价值以支撑企业的投入。
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Agent 落地从下半年开始会逐渐趋于理性
2024 年,第四范式 「先知 AI 平台」 实现营收 36.76 亿元,同比增长 46.7%,占第四范式总收入的比例为 69.9%;「SHIFT 智能解决方案」 业务收入为 10.22 亿元,同比下降 20.3%,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 19.4%;「式说 AIGS 服务」 业务收入为 5.63 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 10.7%。
戴文渊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过去一年,在生成式 AI 实现技术突破与规模化落地的双重驱动下,全球人工智能行业加速从模型竞赛阶段向产业渗透阶段跃迁,公司整体业务也在 2024 年实现强劲增长,核心业务表现出色。
在生成式 AI 的发展趋势中,Agent 已成为 AI 落地的重要方向。戴文渊表示,第四范式对企业级 Agent 的理解是利用生成式 AI 改造企业软件,使得大语言模型以 AI Agent 的形式与人沟通对话,并在充分理解用户需求后匹配底层垂直行业的世界模型,最终解决问题。
戴文渊注意到,随着 DeepSeek 的火爆以及企业客户对 Agent 应用的接受度加深,市场需求在今年逐渐扩大。「从年初到下半年,我们会看到这一块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
戴文渊表示,Agent 是通向 AI 落地的路径。业界过去两年的关注点集中在大语言模型上,而如今行业共识逐渐变为 Agent 方向,资源与关注度也随之倾斜。因此,他认为 2025 年是 Agent 爆发元年。
但戴文渊同时也表示,2025 年年中到下半年,大家看待 Agent 落地时会趋于理性。他认为,所有的应用都要讲投入产出,那 Agent 落地会给行业、产业创造多大的价值?他分析说:「如果给产业创造一个亿 (元) 的价值,产业就愿意投入 1000 万元建设这个 Agent,这是正常的一个商业逻辑。」
「概括来讲,什么领域会率先爆发?那一定是产值比较大的领域。」 戴文渊认为,从这一商业逻辑出发,第四范式更看好金融、能源、零售、制造等高产值行业。此外,他认为消费电子领域同样值得关注,因为消费电子领域的智能端正逐渐从手机、个人电脑拓展至手表、耳机、智能眼镜甚至毛绒玩具等。
此外,第四范式在财报中提到 「2025 年有望成为端侧 AI 的元年」。对此,戴文渊详细分析说:一方面,在大语言模型上的突破使 AI 从后台走向前端,这让人与 AI 能够通过自然语言交互,AI 应用随之更加自然和便捷;同时,伴随 DeepSeek 等技术的出现,大模型应用成本大幅下降,其商业化落地随之加速;此外,与过去大语言模型主要用于信息生成不同,Agent 具备更强的理解与执行能力,它能够拆解任务、调取不同模型,以此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戴文渊认为,大语言模型之后,人可以和一切有屏幕——甚至没有屏幕的设备进行交互,这是端侧爆发的前提。
企业服务与消费电子业务均在上市公司体系内运作
3 月 18 日,戴文渊曾宣布,将成立范式集团,原第四范式的业务将成为范式集团的核心子业务,集团未来还会迈入更多业务领域。同时,戴文渊宣布公司推出新的业务板块——消费电子业务,该板块定位于为电子产品提供基于 AI Agent 的软硬一体解决方案。
3 月 31 日,戴文渊在业绩发布会上再次表示,公司升级为范式集团后,第四范式的企业服务和消费电子业务 (「Phancy」 品牌相关业务) 均在上市公司体系内作为子业务运作,以此确保整体战略的一致性和协同效应。
图片来源:网站截图
面对外界关于 「第四范式是否在向 C 端 (消费端) 业务转型」 的疑问,戴文渊此前明确表示,集团化并不意味着公司战略转型,而是要多元化发展业务。目前,第四范式的核心业务仍然聚焦于 B 端 (企业端) 服务,主要的业绩来源也在 B 端,公司今年会持续深挖企业客户在各项 Agent 上的落地需求。
另一方面,戴文渊也表示,多元化发展源自于 Agent 的能力不断增强。「随着 AI 越来越会跟人打交道,我们可以看到业务的版图或者 AI 业务的覆盖范围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或者看到新增了一些其他机会。」
戴文渊认为,尽管消费电子端的业务形态与企业服务业务不同,但逻辑仍然是 「Agent+世界模型」 的模式——即 Agent 负责更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世界模型去解决更多 「垂直」 的问题。在此基础逻辑之上,由于 AI 与人沟通的能力越来越强,公司的业务也开始和消费者打交道。
「我们不是从 B 端转向 C 端,而是抓住技术演进赋予的可能性。」 戴文渊表示,消费电子业务的出现是 AI 能力成熟后的自然延伸,未来公司也将继续寻找新的机会,而不局限于某个特定市场。
在消费电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第四范式的策略并非打造类似苹果、小米这样的自有品牌,而是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提供 AI 软硬件解决方案,赋能传统设备向 AI 设备升级。
关于商业模式,戴文渊介绍,第四范式的消费电子业务希望主要通过 「AI Agent 模组销售」「垂直 AI 能力服务收费」 两种方式实现盈利。同时,该业务通过标准化的模组支持不同价位的市场需求,覆盖百元级产品到千元级产品。
戴文渊表示,第四范式的 AI Agent 底座是一个开放体系,以此求灵活适配不同的模型和硬件。公司使用自研的 「式说」 模型,同时也接入了市面上的主流模型。由于不同 「尺寸」 的模型在能力上存在差异,加之硬件设备的算力和存储能力各不相同,市面上未必能找到完全匹配特定硬件需求的模型,因此,在某些场景下,需要针对特定硬件定制专属模型。
他进一步介绍,第四范式始终保持大模型研发能力,但与 DeepSeek 等公司的定位有所不同。公司自研的基础大模型更侧重于满足特定硬件条件下的需求。
未来,第四范式是否会进一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对此,戴文渊认为,当技术发展到这个阶段,公司需要不断抓住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会。「将来也不仅仅是消费电子,凡是这些新的机会,我认为我们都需要抓到,这是时代赋予科技公司的机会。」 他明确表示。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813906894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