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第一财经
国家队出手增持,多重利好消息集中提振,4 月 8 日,A股反弹收涨,三大股指全部翻红,近 3300 只个股 「飘红」,全天成交额约 1.65 万亿元。
随着积极因素快速累积,增量资金正在陆续入市,股票型 ETF 市场同步呈现爆发式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最近两个交易日,股票型 ETF 成交额分别为 1837.19 亿元、1990 亿元,较清明节前增长明显。从资金流向看,包括沪深 300ETF 在内的多只宽基 ETF 获大笔资金买入,成交额出现明显地放量增长,甚至刷新历史新高。
其中,4 只头部沪深 300ETF 近两日累计成交超过 1110 亿元,成为资金配置核心标的。创业板指、中证 1000 等指数 ETF 以及部分主题行业产品同样获得大额申购,显示部分资金正进行多层次布局。
「市场的稳定需要大规模资金净流入的支持。」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对第一财经分析,长线资金作为市场的压舱石,管理风格稳健、投资期限长的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抑股权风险溢价。在极端的市场情况下,中央汇金等机构持股规模依然有进一步提升的能力以稳定市场。
国家队资金大举买入
4 月 8 日,A 股三大指数集体反弹,上证指数重新站到 3100 点之上,截至收盘上涨 1.58% 收报 3145.55 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 0.64%、1.83%。
当日,A股市场成交额约 1.65 万亿元,继前一个交易日再度放量 352.37 亿元。同时,全市场近 3300 股上涨,逾百股涨停。
这场强势反攻的背后,或许是受 「国家队」 携大量资金入场托市的消息提振。7 日至 8 日盘前,重磅利好连续释放: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 「中央汇金」)、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 「中国国新」)、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下称 「中国诚通」) 等相继宣告出手,增持包括 ETF 在内的中国股票资产,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中国国新在公告中还明确了相关金额。内容显示,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将以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方式增持中央企业股票、科技创新类股票及 ETF 等,首批金额为 800 亿元。
政策效应在 ETF 市场体现得尤为显著。8 日一开盘,多只沪深 300ETF、上证 50ETF 等宽基产品开盘 1 小时成交额迅速突破数十亿,3 只沪深 300ETF 产品则在 50 亿元以上。其中,市场最大规模的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 达到近 80 亿元。
虽然买入产品的具体名称、数量等信息并未公开,但从这两日的成交额等数据变化来看,「国家队」 此轮增持的大概率依然是宽基 ETF 产品为主。中央汇金 8 日也表示,下一步将坚定增持各类市场风格的 ETF,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结构。
数据显示,截至 4 月 7 日收盘,全市场股票型 ETF 的总成交额为 1837.19 亿元,较之前一个交易日的 816.69 亿元增加了上千亿元,环比增长 1.25 倍。8 日成交额再度放量,进一步攀升至 1990 亿元以上。
从 7 日的情况来看,单日成交额超过 10 亿元的有 32 只 ETF 产品,数量环比增加近 9 成。具体来看,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 成交额达到 243.15 亿元,较之前一个交易日增加 4.5 倍以上,同时也创下去年 10 月 9 日以来的单日新高。
此外,易方达沪深 300ETF 成交额激增 6 倍突破 107 亿元,华夏基金和嘉实基金旗下沪深 300ETF 的成交额同样暴增了近 7 倍和 11.8 倍。上述 4 只头部沪深 300ETF 单日成交额合计突破 505 亿元。
出现明显放量的还有易方达创业板 ETF、华夏上证 50ETF、华夏中证 1000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 50ETF、富国上证综指 ETF 等产品,单日环比增加均在 3 倍及以上。如易方达创业板 ETF 的成交额为 126.6 亿元,增幅为 298%。
8 日,部分活跃的产品略有回落,但仍保持较高的成交额。如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 的单日成交额回落至 216.69 亿元,仍是当日成交额最高的股票型 ETF 产品;易方达创业板 ETF 的成交额则较前一日减半,达到近 53 亿元。
同时,也有不少产品成为新的增持目标。如南方中证 500ETF 的单日成交额从 25 亿元增至 160 亿元,环比增加 5.4 倍;广发中证 1000ETF 的最新日成交额为 56.63 亿元,较前一日的 3.46 亿元增加 15 倍以上。
此外,南方中证 1000ETF、华夏沪深 300ETF、嘉实沪深 300ETF 的最新成交额突破百亿元,且三者均刷新了自成立以来的日成交额新高。
积极信号持续释放
那么,股票型 ETF 市场究竟吸引了多少 「子弹」?
数据显示,4 月 7 日,全市场股票 ETF 净流入达到 661.64 亿元,比前一个交易日增加了 11 倍以上。当日共有 9 只 ETF 产品单日吸金超 10 亿元,其中跟踪沪深 300、创业板指及中证 1000 等主流宽基指数的产品成为资金主战场。
头部宽基 ETF 展现出强劲的虹吸效应。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 获得 175.64 亿元的资金净流入,刷新成立以来最大单日资金流入纪录。易方达、华夏基金旗下沪深 300ETF 的净流入额均超过 80 亿元,嘉实沪深 300ETF 也斩获近 50 亿元资金加持。这 4 只产品合计净流入约 401.28 亿元,占股票 ETF 市场的近六成。
净流入超过 10 亿元的还有易方达创业板 ETF、华夏上证 50ETF、南方中证 1000ETF、华安创业板 50ETF 以及华夏中证 1000ETF 等多只产品。此外,证券 ETF、红利 ETF、医疗 ETF、芯片 ETF 等主题行业产品也呈现显著资金流入,显示机构投资者正进行多维度布局。
除了 「国家队」 出手,A 股多家上市公司密集披露增持或回购计划,以真金白银向投资者释放积极信号。据第一财经初步统计,截至 4 月 8 日下午 4 时,近两日至少有 117 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回购或增持的相关计划公告。同时,港股公司也迅速行动。
数据显示,7 日和 8 日,41 家 A 股上市公司公告了相关进展,涉及的回购金额达 17.47 亿元。同时,4 月 7 日有 72 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了股份回购,合计回购 2.05 亿股,回购金额为 11.93 亿港元。
与此同时,长期资金入场趋势正在形成。孟磊对第一财经分析,从今年全年的角度来看,除了中央汇金等机构,其它长线资金将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将持续稳定地进入 A 股市场。2024 年至今,监管部门持续推动长线资金进入 A 股市场。
「我们估算,保险公司、公募基金与社保基金在 2025 年有望分别为中国股票市场带来 1 万亿元、5900 亿元与 1200 亿元的净流入。」 孟磊称,由于近期市场波动,建议投资者在 「价值」 和 「成长」 两者之间进行战术性再平衡。
托底力量逐渐形成
从历史情况来看,「国家队」 最近几年已经多次出手。上一次在 2023 年 10 月,中央汇金出手买入 ETF 产品,并表示将在未来继续增持。去年 2 月再次出手,并加大了增持力度与增持规模,随后市场成交活跃,对于稳定市场情绪具有重要作用。
中金公司研究部认为,A 股当前从投资者结构层面,成交仍以个人为主,外部超预期利空影响下,市场较容易出现非理性回调。汇金等资金作为政府和公共部门,购买二级市场股票 ETF 不仅直接为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化解资金面负反馈,更重要的是起到信号意义,对于稳市场和稳预期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中金公司研究部还称,结合历史经验,汇金增持 ETF 并结合一系列后续资本市场相关的维稳举措推出,虽然在超短期内 (1-3 个交易日) 不排除市场可能仍有一定波动,但是随后指数基本呈现逐步企稳迹象,并且中期来看往往是市场的偏底部区域。
「中央汇金公司等再次增持 ETF,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增强市场信心,相信未来 A 股结构性行情或仍有空间。」 恒生前海兴泰混合基金经理胡启聪对第一财经说,在未来预期分歧较大的背景下,红利资产股息风格强、且受到关税影响较小,配置性价比凸显,当前位置具备中长期的配置机会。
「从反应速度和力度看,各方都已有充分准备,形成市场的托底力量。」 长城基金对第一财经表示,虽然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仍存,但在上述利好带动下,由资金面驱动的大盘价值或相对稳健,高质量+高盈利分红资产或占优。
长城基金分析称,短期看,关税风险下的大跌或提供低位布局时机,但需注意,节奏比方向重要,方向比基本面重要。市场调整后,在政策刺激下,国内市场中长期向上有弹性;若关税政策掣肘出现,市场可能进入边际改善多于边际恶化的时间窗口,改善来源包括可能的关税调整缓和、国内消费刺激加码、中国经济外循环突破等,现阶段虽 「惊涛骇浪」,但中国战略机遇期可能展开。
(第一财经)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