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许诺
多只一个月都按兵不动的次新基金,终于在 4 月 7 日冲进去了。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多只在 3 月初成立的新基金产品,在保持一个月净值零波动之后,终于在 4 月 7 日建仓了。多只新基金产品当日净值出现约 1% 至 2% 的波动幅度,参考 4 月 7 日的上证指数、恒生指数跌幅,这些新基金产品大概率在当日市场调整的尾盘大量买入。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判断,当前市场正在切换以基本面和业绩为导向的行情,且参考许多公司的实质性业务结构与海外市场关联度较低,内需仍然是许多基金重仓股的核心收入来源,在国内消费刺激加码以及股票估值吸引力显著的背景下,当前市场总体风险可控且优质股票的向上机会更大。
空仓基金纷纷趁机建仓
具体来看,以 3 月 6 日就已募集成立的新基金广发同远回报为例,该基金的募集是广发基金在 2025 年一季度发行市场上的成功之作,仅仅两天时间就募集高达 18.91 亿份,成为今年以来发行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同时这只基金也是自最近一年来少有的发行规模在 10 亿份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
或因该产品募集资金规模数一数二,基金公司以及基金经理冯汉杰对广发同远回报的投资运作和风控相当重视,在 3 月 6 日开始成立后至 4 月 6 日,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内,广发同远回报几乎都保持了净值 0 波动。空仓的操作不仅使得该产品回避了 3 月中下旬的调整行情,也使得广发同远回报等到了极为稀缺的买入机会。
4 月 7 日,上证指数跌 7.34%,恒生指数跌 13.22%,广发同远回报基金当日收盘后终于出现成立一个月来的首次实质性净值波动,当日全球股市无差别杀跌,为基金经理提供了优质筹码的买入机会,该基金在 4 月 7 日净值走跌 2.32%,由于这个跌幅远小于指数跌幅,这意味着该基金很可能在当日全市场大幅杀跌后进入市场。
同样成立时间一个月,且几乎没有净值波动的凯石基金旗下一只次新产品,也在 4 月 7 日 「尾盘」 大幅度买入股票。凯石元鑫混合基金成立于今年 3 月 6 日,由于净值几乎没有波动,期间一直保持准空仓。但在 4 月 7 日,该基金收盘后净值下跌 1.69%,这意味着该基金在当日低位已经入市。
与此同时,南华基金旗下一只次新基金同样在空仓一个月后,开始买入股票。3 月 7 日成立的南华丰利量化选股基金当日净值下跌 1.08%,这是该基金成立满月后首次出现明显净值波动,显示当日市场的暴跌吸引了基金经理的广泛建仓。
市场调整催化公募切向业绩驱动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空仓基金在 4 月 7 日入市建仓,在相当程度上暗含了市场行情正从概念转入基本面的逻辑,而调整现象则成为这种行情切换的催化剂,在基本面为核心依据的策略下,此类公司也恰好迎来 4 月 8 日的强劲反弹。
港股的医学影像云平台和数据龙头股一脉阳光在 4 月 8 日强劲拉升超过 35%,完全收复 4 月 7 日市场杀跌的股价损失。人形机器人龙头公司越疆在 4 月 8 日同样大涨超过 22%。此外,零跑汽车、金山云、同程旅行、医脉通、汇量科技、粉笔等基金重仓股在当日收盘涨幅也全部超过 8%。
其中,国产替代明显的本土品牌医疗器械股票更是机构资金抢筹的核心对象,主打手术机器人的港股上市微创机器人当日收盘涨幅约 7%、方舟健客涨约 9%、健康之路涨超 6.7%、启明医疗涨幅约 7.2%。此外,基金经理重仓的互联网龙头股在出海逻辑上由于大多并未指向美国市场,相关公募抱团股在短暂的市场恐慌情绪过后,也在 4 月 8 日反弹,腾讯音乐当日大涨超 10%,公司发布的业绩公告显示,2024 年全年总收入为 284.0 亿元,同比增长 2.3%,调整后净利润 81.4 亿元,同比增长 30.7%。嘉实基金重仓的哔哩哔哩4 月 8 日涨约 5%,该股同样以中国本土市场作为业务收入的核心来源。
多只公募基金覆盖的上市公司更是直接回应没有海外业务,以打消基金经理的疑虑。港股消费 SaaS 互联网平台汇通达网络表示,公司完全立足国内下沉市场,暂无海外业务,有效规避了外部风险,不受国际贸易摩擦及加征关税政策的影响。公司长期深耕下沉市场,利用 AI 赋能 SaaS 产品、提升门店及产业链运营效率。汇通达凭借其完善的 AI+数字化服务能力和供应链体系,有望在政策、消费与科技的多重利好驱动下业务加速增长。
信达澳亚基金曾重仓的优博讯也表示,公司海外营收主要来自欧洲、中东、亚太、南美洲等地区,近年来公司对美国出口的收入金额分别占 2023 年总收入的 0.04%,占 2024 年度前三季度总收入的 0.09%,关税因素对公司的直接影响有限且可控。
消费医疗机会多,基金选股强调内需贡献
公募人士对市场的长期布局信心,并未因短暂的情绪宣泄而出现重大变化,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强调,不仅在科技赛道,在内需所在的消费以及医疗等赛道均有不俗的投资机会。
长城基金认为汇金公司发布公告增持 ETF 并表示继续增持,中国诚通、中国国新也宣布出手增持中国股票资产。从反应速度和力度看,各方都已有充分准备,形成市场的托底力量。同时,A 股多家上市公司密集披露增持回购计划,体现出一致的坚定信心,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虽然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仍存,但在上述利好带动下,由资金面驱动的大盘价值或相对稳健,高质量+高盈利分红资产或占优。短期看,关税风险下的大跌或提供低位布局时机,但需注意,节奏比方向重要。」 长城基金公司一位人士判断,市场调整后,在政策刺激下,国内市场中长期向上有弹性;若关税政策掣肘出现,市场可能进入边际改善多于边际恶化的时间窗口,改善来源包括可能的关税调整缓和、国内消费刺激加码、中国经济外循环突破等,现阶段虽 「惊涛骇浪」,但中国战略机遇期可能展开。
华宝基金公司相关人士也判断,中国股票市场长期基本面向上且相对免疫关税端影响,政策面上,未来可能根据形势需要,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或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股票市场进一步调整的风险或较有限,结合业绩期,把握调整带来的机会,重视 4 月底高层会议动向。配置上 「以我为主、以内为主」,重视内需支撑+政策预期的大金融地产链、新消费、央企重组等。
摩根士丹利基金也强调,虽然当前市场出现一波调整,但股票市场依然存在不错的投资机会,尤其是提振内需是国内政策的主要抓手,投资者预期在显著增强,内需品种相对收益将会凸显。
摩根士丹利基金公司研究员潘海洋认为,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创新药以及医疗器械等市场,对全球医疗器械和医药巨头存在巨大的市场吸引力,在进口药品、科研产品等成本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需求方处于成本考虑可能加速国产替代,利于国产药企及科研试剂等发展,医药与医疗器械赛道或是本轮调整行情中值得核心关注的赛道。虽然市场的波动增大难以避免,但此阶段可能是寻找优质品种的较佳时机。即便面临着较为不利的宏观环境,过去几年仍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公司,这类公司并非是依托行业的上升周期成长起来的,而是凭借着出色的管理能力或技术优势取得了快速的成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看到科技领域、传统的消费和周期行业也不乏这种穿越品种,值得持续看好。
(证券时报网)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