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券商中国
随着一季报披露完毕,除了美股、港股等 QDII 资金的 「必争之地」,投向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以及欧洲发达市场的 QDII 资金也逐季增长,多只相关基金被买至溢价乃至限购即是例证。
在全球性关税争端的背景下,各大市场的前景均平添了一份不确定性,已有相关产品在数天内跌幅近 20%,因此在一季报中这些 「小众」 的 QDII 基金行情以及展望备受关注。
越南市场波动加大
作为国内唯一布局越南市场的基金,天弘越南基金一季度业绩降幅为 2.56%,份额比去年四季度降约 2 亿份,截至一季度末整体规模约 44.06 亿元。
数据显示,2025 年开年首季度,越南国内延续了较强的经济活力。基金经理胡超表示:「我们注意到,越南国内对于新一届政府支持经济增长的信心持续加强,这或许是今年,乃至往后几年最重要的预期差。」
具体而言,胡超认为,越南上一届政府的执政风格整体偏保守,反映在经济发展方面主要是项目审批持续推迟、政府开支落后于预期、私营部门活力受到显著抑制等。自苏林执政以来,这届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推进进度非常迅速。根据胡超的观察,截至目前,越南国内的部委合并已经接近尾声、地方两级政府重组也预计于 8 月底前收官,各项法律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各重大项目的审批权限下放、审批进度加快等,均验证了此届政府高效的行政作风。
在行业配置上,该基金保持了银行、券商板块的超配,胡超解读称,超配券商板块在首季度给该基金带来一些超额收益,主要系越南被纳入新兴市场的预期再度强化。「我们预计在 2025 年该事件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在越南的行业配置和选股策略没有发生变化,一是选择适应当前越南经济发展阶段的行业;二是选择行业内的龙头公司,或者具备成为龙头潜力的个股。」
越南股市近年来吸引了全球布局者的目光,但小众市场的波动性亦不可小觑,在 4 月初的关税风波中,天弘越南市场 4 个交易日内回撤超过 19%,截至 4 月 24 日,二季度内下跌约 9.4%。
印度市场延续弱势
印度市场在一季度整体表现偏弱,因面临估值下修,叠加卢布贬值压力和外资流出,印度市场延续了自 2024 年 10 月后的回调趋势,表现落后于新兴市场指数和亚太市场指数,宏利印度 QDII 基金一季度内跌幅约 4.43%,份额合计增约 3000 万份。
宏利印度 QDII 基金的基金经理师婧认为,印度市场一季度表现较弱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海外宏观特别是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对于全球风险偏好的影响;二是印度 2024—2025 财年三季报 (也是 2024 自然年四季度) 的业绩继续呈现二季报以来较弱的趋势,表现为低于预期的上市公司业绩的比例高于历史的平均值,高利率抑制了居民和企业信贷支出,地方选举使得投资在当期也呈现较弱表现,导致整体公司业绩没有大幅的好转。
资金流动方面,一季度外资对印度市场呈现较大净流出状态,净流出额达到 137 亿美元,2024 年外资净流出仅 8 亿美元,2023 年外资净流入印度 214 亿美元。估值方面,市场的大幅回调也使得前期市场担忧的高估值有所缓解,印度估值由市场溢价,转为相比自身 2 年期和 10 年期的折价。货币政策方面,印度也在 2 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迎来 5 年来的第一次降息,基础利率从 6.5% 下调至 6.25%,印度储备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预计经济活动将改善,农业部门保持乐观,制造业预计将逐步改善。
欧洲发达市场仍有折价
此外,还有部分投向发达市场的 QDII 产品亦受关注。
截至一季度末,共有 20.85 亿元的资金投向日本市场,如摩根日本精选重仓了日本市场,博时大中华人民币、天弘全球高端制造也均有布局。
报告期内东证指数下跌,影响股价的因素包括美国对半导体出口采取更严格限制,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 DeepSeek 开发并免费开源的低成本 R1 模型,引起对人工智能未来开发的重大投资的反思。有关美国加征关税的报道,引发了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担忧。此外,日本股市还受到长期利率上升的拖累,市场猜测日本央行或将进一步加息,以及日元兑美元走强。
展望后市,摩根基金张军表示,短期内,日本股市或将有所承压,但基于对美国经济持续扩张的预期,随后日股有望获得支撑,跟随美股重拾涨势。
此外,张军认为,日本企业的业绩向上修正占据主导,同时日本经济超预期指数也保持在正值区间。估值方面,当前东证指数动态 P/E 在 14 倍左右,也将为日本股市提供支撑。
「投资结构上,我们认为,投资日本股市,选股非常关键。短期看,经济复苏或将有利于那些聚焦内需或旅游的公司;而那些具备强劲技术和创新资本的企业,则可能会有更长期的增长潜力。」 张军表示。
欧洲方面,截至一季度末,共有超过 25 亿元、16 亿元和 6.1 亿元的 QDII 资金分别投向德国、法国和英国,虽然合计资金约有 50 亿元,但依旧较为 「小众」。
张军解读欧洲市场机遇时认为,欧洲股市相对美股存在显著估值折价,但当前市场质量已与美股相当,且预期实现中高个位数盈利增长。欧洲企业高管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回购股票,尽管短期内估值重估未必发生,但欧洲经济蕴含更大超预期空间。
「对于欧洲长期投资主题,技术应用、医疗创新、新兴市场消费及气候变化仍是核心长期趋势。2025 年人工智能及其潜在应用将成为投资焦点。随着 2025 年—2026 年经济增速预期提升,通胀下行趋势有望延续,为欧洲央行渐进式调整利率减轻压力。」 张军解读表示。
(券商中国)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