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财联社
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具身科技」) 近日宣布年底发布颠覆性产品——情感机器人"爱湫 EMO1"。同时,具身科技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具身科技表示,该产品搭载自主研发的情感认知系统,能够实现拟人化交互。这或意味着曾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 「更懂人心」 的机器人即将出现,人与机器人共生的图景在不久的未来也将成为现实?
具身科技跑出四川首款情感机器人
具身科技成立于 2024 年 9 月,核心技术团队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嫡系创业团队,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 (集团) 有限公司与川哈院投资入股。
此前该公司推出的商业化人形机器人「天行者 1 号」,从图纸设计到产品落地仅经过 69 天,该机器人身高 165 厘米,重约 50 千克,续航时长能够达到一个半小时。
据悉,「天行者 1 号」 将接入电子皮肤等功能,进一步提升智能度和稳定度,预计 3 月启动部分量产。该系列的双足动态平衡算法突破复杂地形行走难题,将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试点。
日前,具身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估值数亿元。本次融资将重点投入情感驱动引擎研发,旨在让人形机器人真正走进人类情感世界。
与此同时,具身科技 CEO 冯振宇宣布,计划 2025 年底发布颠覆性产品——情感机器人 「爱湫 EMO1」。
据技术人员介绍,「爱湫 EMO1」 将搭载自主研发的情感认知系统,可通过微表情识别、语境分析和触觉反馈实现拟人化交互。
值得一提的是,具身科技与天府绛溪实验室共建的 「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 已启动脑机接口融合研究,未来或实现意念级人机互动。
「更懂人心」 的机器人还要等多久?
随着 AI 技术加速发展、用户 「独处」 时间拉长、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影响,AI 情感陪伴玩具和机器人市场近两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迎来一波企业融资潮和具有科技大厂背景高管创业潮。
据 ARK Invest 预测,全球 AI 陪伴市场将从 2023 年的 3000 万美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700 亿至 150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00%-236%;国泰君安研究则认为,中国陪伴机器人潜在市场需求近万亿元,目标群体涵盖了儿童、年轻人、老年人、情绪疾病患者等广泛群体。
据 《科创板日报》 记者了解,国内目前已有大量情感陪伴型机器人面世。此类产品外观多以毛绒玩具、小型落地机器人等为主,应用范围涵盖家庭教育、酒店服务、养老陪伴等等。
然而,当前市面上的情感机器人仅能实现基础情绪反馈,仍停留在任务型对话层面,与人类情感交互深度存在明显不足。同时,受制于技术复杂度与研发成本问题,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较为缓慢,仅存在模仿、演示人类简单、机械性动作,拥有拟人的心理共情机制且能够进行人机互动的人形情感机器人也尚未真正出现,离实现规模化量产、形成规模化商业应用更是为时尚早。
魔法原子副总裁魏兵此前接受 《科创板日报》 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人形机器人想要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仍面临不少挑战,真正实现 C 端商业化落地可能还需要 5-10 年的时间。
「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方面已基本成熟,而大脑大模型方面还有不少需要突破的地方。尤其在语言层面,主动与物理世界交互这一方面仍有较大的挑战」,魏兵表示,「人形机器人面临的物理世界与豆包对话相比会更加复杂,需要有自己的感知理解与决策」。
由此看来,具身科技年底将发布的情感机器人 「爱湫 EMO1」,其拟人化交互程度能够达到何种程度,何时能够实现量产进入各行各业,还需等待时间的检验。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