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 5 月 27 日发布 2025 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小米集团收入及盈利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2025 年一季度,小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为 1113 亿元,同比增长 47.4%;经调整净利润为 107 亿元,同比增长 64.5%。
这是小米继 2024 年第四季度单季营业收入首次破千亿元后,再次破千亿元。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 5 月 27 日晚在微博发文称:「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47.4%;第二次单季收入过千亿。感谢朋友们支持!」

业务分部来看,2025 年一季度,手机×AIoT 分部实现营业收入 927 亿元,同比增长 22.8%,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分部实现营业收入 186 亿元,交付新车 75869 台。
SU7 Ultra 锁单数已超过 2.3 万台
报告期内,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国内国际增长,显著超越市场大盘。
智能手机实现营业收入 506 亿元,同比增长 8.9%;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4180 万台,连续 19 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连续七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占率 18.8%,时隔十年重回第一。
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方面实现营业收入 186 亿元。其中,小米 SU7 系列第一季度新车交付量达到 75869 台,连续 6 个月单月交付超 2 万台。

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 5 月 27 日晚在小米集团 2025 年第一季度业绩发布媒体电话会议中透露,截至 5 月 26 日,小米 SU7 Ultra 最新锁单数已超过 2.3 万台,远超预期。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会尽全力提升产能,全力保障 35 万辆的年度交付目标实现。
此外,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23 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单季收入超 300 亿元,同比增长 58.7%。其中,平板业务出货量创历史新高,首次进入全球前三,出货量同比增长超 56%;在可穿戴业务方面,TWS 产品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可穿戴腕带设备重回全球第一、中国大陆地区排名第二。
Canalys(科纳仕)5 月 23 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受益于红米手环 5 等产品的热销,小米出货量增长 44% 至 870 万台并重回全球第一。苹果位居第二,华为稳居第三。
「小米空调业务以 2030 年在中国市场数一数二为目标,对标全球标杆品牌,今年目标是在中国零售市场达到行业前三。」 卢伟冰在媒体电话会议中介绍,小米空调目前已经完成了全产品线布局,并且实现了技术的全栈自研,接下来还会持续提升产业能力建设,小米空调智能制造工厂预计将于今年年内投产,会进一步推动增长。
「小米大家电业务从来不担心价格战,我们的产品、硬件、智能化都要强很多,渠道效率也要高很多,从成本和效率来看,价格战对小米没有影响。」 卢伟冰说。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光利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小米以智能手机、IoT 生态、智能电车作为三大引擎驱动增长,凸显了小米集团 「人车家全生态」 的战略引领力。综合来看,小米集团进入了一个快速、稳定的发展轨道,多个产品线呈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而且高端化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产品力持续提升。
将持续构建长期科技护城河
在研发方面,小米 2025 年一季度研发投入 67 亿元,同比增长 30.1%,预计今年研发投入将达到 300 亿元。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小米研发人员总数扩至 21731 人。在小米 15 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雷军也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 2000 亿元研发费用。

财报进一步解释,随着小米首款自主研发设计的 3nm 旗舰 SoC 芯片玄戒 O1 发布,小米在芯片、OS、AI 三大核心赛道的布局全面落地,将持续构建长期科技护城河。
「自研 3nm 芯片 『玄戒 O1』 发布及 AI 大模型开源,反映小米在底层技术领域持续加码,正在构建 『芯片+OS+AI』 技术护城河。整体来看,小米已从单一硬件厂商升级为具有自主技术能力的智能生态科技企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屈启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卢伟冰在媒体电话会议中透露,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 3nm 旗舰 SoC 芯片玄戒 O1,目前仅规划用于小米的高端旗舰产品线。「玄戒 O1 的性能和体验均处于目前全球第一梯队,但小米是第一次做 3nm 工艺旗舰 SoC,希望大家多给小米一些支持和鼓励。」 卢伟冰说。
据了解,玄戒 O1 是中国大陆首款自主研发设计的 3nm 旗舰 SoC,使用第二代 3nm 工艺制程,晶体管数量达到了 190 亿个,和苹果的 A18 Pro 处于同等水平。卢伟冰表示,芯片是平台能力,小米的芯片业务未来和澎湃 OS 和 AI 融合,能力会很强。
「小米集团在研发支出和研发人员总数方面,都创出历史新高,这将不断强化企业的技术护城河。作为高科技企业,小米集团的可持续发展行为将不断提升企业社会形象,赢得更多的消费者。」 张光利说。
(上海证券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