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7 日,国内期货市场白盘收盘,集运指数 (欧线) 领跌市场,主力合约 EC2508 收盘下跌近 4%。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近一周以来,集运指数 (欧线) 不断走低,一改前期强势表现。
集运指数 (欧线) 强势反弹后缘何快速回调?
对此,光大期货分析师杜冰沁认为,近日集运指数 (欧线) 持续走弱的 「导火索」 来自航司调整运价。本周,知名船司 CMA 和 ONE 均下调 6 月上半月线上运价,部分航司线下价格也小幅走低。受此影响,集运指数 (欧线) 盘面承压下跌。
国投期货分析师李海群则认为,本轮集运指数 (欧线) 盘面调整与市场关注的一则数据密切相关。彭博社提供的数据显示,中美关税摩擦缓和后,中国至美国的集装箱离港量不增反降,引发市场对 「抢运潮」 预期落空的担忧。
「不过,该数据存在双重滞后性。」 她分析称,一方面,该数据仅反映船舶的离港量。受前期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航司大幅削减美线运力,导致 5 月下旬实际可用运力处于低位,因此该数据走弱更多体现的是运力供给收缩,而非真实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该数据采用 15 天移动平均统计的方式,进一步延后了离港货量转势的时间节点。预计 6 月上旬运力将大幅反弹。
杜冰沁认为,随着美线发生变化,前期欧线因运力调配带来的供应压力或有所缓解。若美线舱位紧张情况加剧,可能会出现吸收欧线运力的现象。同时,短期的供应链混乱也会影响航线的准班率,但运力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集运市场预期转向的关键在于传统旺季货量的增长节奏与跨航线运力调配能否形成协同效应,现阶段需重点关注欧线的装载率和美线的货量转化效率。
根据统计,各航司从美线调配至欧线的运力累计接近 20 万 TEU,但在第 21 周之后运力有所减少。在 「抢运」 背景下,部分运力或将重新调配回美线。
高频运力数据显示,预计上海—北欧航线 5 月周均运力环比有所下降。虽然 6 月和 7 月的周均运力较为充足,但仍存在变数,而美线运力依旧偏低。
回顾 2018 年 「抢运」 期间的历史价格,美西运价季度环比和同比涨幅分别接近 60% 和 40%,而欧线运价季度同比涨幅并不明显。
杜冰沁基于上述情况分析道:「本轮中美关税调降后,美线 『抢运』 对欧线的实际推涨程度需结合订舱情况进一步观察。目前,欧线 6 月第一周的订舱表现尚可。从期货盘面上来看,EC2506 和 EC2508 此前涨幅较大,近日出现回调,后期还需关注航司 6 月第二周的挺价落地情况。」
在她看来,夏季旺季预期会对集运指数 (欧线) 远月合约提供支撑。
展望后市,李海群认为,集运指数 (欧线) 的跌势已接近阶段性尾声。具体的价格支撑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现价支撑显现。EC2506 合约对应现货价格在 2550~2600 美元/FEU,已贴近即期价格中枢。EC2508 合约与 EC2506 合约的价差折现货收窄至 350 美元/FEU,跨期价差结构趋于合理。二是基本面支撑仍在。近期美线舱位紧张,航司取消低价舱转售高价舱,抢运预期依然存在。此外,1 至 3 月亚洲至欧洲的集运贸易量同比增长,印证了欧线需求有韧性,旺季预期尚未被证伪。
在李海群看来,后市,集运指数 (欧线) 的核心变量包括即期运价的持稳能力、航司涨价节奏以及跨期价差结构的修复进程。
「当前,市场已进入现实验证的关键期。短期来看,即期运价的持稳能力将决定集运指数 (欧线) 走势。若 6 月上旬运价能维持当前的中枢水平,将有助于夯实旺季预期。中期需关注航司在 6 月下旬至 7 月的涨价节奏。」 李海群表示,EC2510 合约作为淡季合约,虽仍有一定的下行预期,但由于绝对估值偏低,只有在现货价格显著走弱的情况下,才可能打开下行空间。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