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券商中国
IPO 市场新动态。
5 月 30 日,共有 4 家 IPO 企业获得受理,其中创业板打破今年 「0 受理」 现象,迎来首批 IPO 项目。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 5 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集中受理一批拟上市企业 IPO 申请,数量达 16 家,较前 4 个月受理情况实现大幅跃升,创今年单月新高。其中北交所受理家数仍然最多,占比接近 70%。
截至目前,今年共有 27 家企业获得受理,数据显示,这批拟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多表现较强。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最新一年表现,比如深市主板今年受理的 IPO 企业扣非净利润均值达 7.87 亿元,沪市主板均值为 3.52 亿元,创业板均值 2.99 亿元,北交所 0.92 亿元。
创业板受理今年首批 IPO 项目
5 月 30 日,创业板终于迎来今年首批 IPO 项目的受理,共有 2 单项目,分别为三瑞智能 IPO、宏明电子 IPO。
公开资料显示,两家企业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从财务指标来看,其盈利能力甚至超过往年主板 IPO 企业。
具体来看,三瑞智能主营业务为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及机器人动力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在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方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行业研究报告,按 2024 年销售额统计,公司 2024 年在全球民用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 (不含动力电池) 市场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大疆创新,排名全球第二。
其业绩表现较强,2022 年至 2024 年营业收入依次为 3.62 亿元、5.34 亿元、8.31 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对应为 1.01 亿元、1.62 亿元、3.21 亿元。
同日受理的创业板 IPO 企业宏明电子则是一家从事以阻容元器件为主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精密零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公司电子元器件主要应用于防务领域,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装备、船舶、核工业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该拟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十分强,2022 年至 2024 年营业收入依次为 31.46 亿元、27.27 亿元、25.25 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对应为 4.68 亿元、3.88 亿元、2.77 亿元。
上述两家创业板 IPO 企业均选用第一套上市标准,即 「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累计净利润不低于 1 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 6000 万元」。从上述盈利表现可看出,两家企业财务数据已远远超出上市门槛。
5 月 IPO 受理家数达到两位数
今年 5 月,沪深北三地交易所集中受理一批 IPO 企业,已超过前 4 个月的总和。与同期比较,亦大幅增加。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显示,5 月共有 16 家 IPO 企业获得受理,其中北交所以受理 10 家的数量居首,上交所、深交所各受理 3 家。相较来看,今年前四个月 IPO 受理数量每月呈个位数,1 至 4 月受理家数依次为 1 家、0 家、7 家、3 家。
若与同期比较,2024 年 5 月为 「0 受理」,这与去年监管部门发布 「1+N」 政策体系相关,计划推进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2024 年 4 月 30 日交易所发布 《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 等规则,其中提高主板、创业板的上市门槛。受此影响,IPO 企业在上市策略方面有调整,5 月单月无一企业获得受理。
今年监管层对 IPO 市场频频发声,计划加大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3 月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其中表示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持续加力,计划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更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按照过往 IPO 申报规律,申报高峰一般集中在 6 月份。如今时间已步入 6 月,在政策利好背景下 IPO 申报的实际表现究竟如何,值得市场各方密切关注与期待。
新受理企业盈利能力强
随着 5 月申报已落下帷幕,截至目前,今年累计已有 27 家 IPO 企业获得受理,这些企业特征引发市场关注,其情况对后续企业申报具有借鉴意义。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上述 27 家 IPO 企业的最新一年财务数据,深市主板 2 单 IPO 企业最新一年扣非净利润规模最大,华润新能源2023 年扣非净利润达到 8.23 亿元,盛龙股份 2024 年为 7.51 亿元。相较来看,沪市主板 2 家 IPO 企业扣非净利润规模相对较小,陕西旅游 2024 年为 5.02 亿元,长裕集团 2024 年为 2.01 亿元。
创业板获得受理的企业利润规模也十分高,如前述所称,两家均值为 2.99 亿元,已大幅超过创业板的第一套上市标准。
科创板定位为 「硬科技」,在财务数据方面具有包容性。今年以来科创板已受理一家未盈利企业,昂瑞微 2022 年至 2024 年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值,其中 2024 年为-1.1 亿元。其余 2 家获得受理的科创板 IPO 企业 2024 年扣非净利润规模在 5000 万元—7000 万元之间。
北交所今年获得受理的 18 家 IPO 企业,其盈利能力也不容小觑,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最新一年扣非净利润均值接近亿元 (0.92 亿元)。其中,5 月 29 日新受理的美德乐企业最新一年扣非净利润达到 2.02 亿元,公司是智能输送系统供应商,主要产品为模块化输送系统和工业组件。5 月 30 日新受理的大亚股份 2024 年扣非净利润为 1.5 亿元,该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金属表面处理业务和船舶铸件业务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
(券商中国)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