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邓雄鹰
支持新兴产业和资本市场,险资巨头又出手了。
6 月 3 日,中国太保正式发布太保战新并购基金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两只基金总规模达 500 亿元。其中,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 (暂定名) 目标规模 300 亿元,太保致远 1 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暂定名) 目标规模 200 亿元。两只基金均为暂定名,需以基金正式备案名称为准。
两基金总规模 500 亿元
据了解,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目标规模 300 亿元,首期规模 100 亿元。
该基金将聚焦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推动上海战新产业加快发展和重点产业强链补链,打造以 「长期资本+并购整合+资源协同」 为特色的上海国资创新转型生态。
太保致远 1 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目标规模 200 亿元。据了解,该基金旨在响应关于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号召,积极践行长期主义,发挥耐心资本优势,完善长周期权益资产配置体系,聚焦股息价值核心投资策略,助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上述基金一方面将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资金供给和结构完善,稳定市场波动,增强市场韧性,同时也有利于公司拓展业务领域与收益来源渠道。
中国太保表示,作为全国领先的综合性保险集团,近年来,中国太保始终秉持战略定力,聚焦金融 「五篇大文章」,同时,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定优势,持续完善对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及科技型企业的保险服务供给,重点布局医疗健康、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中走稳走深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
目前,两只基金管理人已经完成工商登记。
天眼查显示,5 月 21 日,「太保致远 (上海) 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注册资本 1000 万元,由太保资产 100% 持股,经营范围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服务。
5 月 23 日,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 (上海) 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下称 「太保资本」),经营范围为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加速推进
太保致远 1 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布,标志着中国太保参与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入落地阶段。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指的是保险公司出资设立私募证券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
今年 1 月,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获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试点,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规模合计 520 亿元。其中,太保寿险规模 200 亿元。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至今已有三批,目前正加速落地中。例如,近日,平安资管获批设立恒毅持盈 (深圳) 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下称 「恒毅持盈」),并于 5 月 30 日完成工商登记。据了解,恒毅持盈将作为基金管理人向平安人寿定向发行契约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首期基金规模 300 亿元。基金将聚焦 「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的理念,重点布局符合政策导向和险资配置需要的优质上市公司。
待第三批 600 亿元全部批复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金额将增至 2220 亿元。
研究机构认为,在缓解保险公司利润波动的同时,长期投资试点有助于保险公司提升权益投资并实现长期投资,发挥保险资金的市场稳定器作用,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健运行,实现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股权投资探索频频
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则是中国太保在股权投资方面的又一次深入探索。近年来,中国太保通过股权基金模式,积极布局医疗健康、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
今年 4 月,中国太保公告,太保寿险与上海科创、国际集团、虹桥睿智、上港集团、上海信托、建元信托及宁和盛咨询共同签署了上海科创三期基金合伙协议,拟设立上海科创三期基金。
根据上海科创三期基金合伙协议,太保寿险 (作为有限合伙人) 将对上海科创三期基金认缴出资 8 亿元。投资方向上,该基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领域。
太保寿险 2021 年也参与了上海科创二期基金的投资,投资份额为 25%。年报显示,2024 年末投资余额为 14.54 亿元。
上海科创基金成立于 2017 年 6 月,管理规模超过 140 亿元,是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由上海国际集团牵头发起设立的全国首家以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核心使命的市场化母基金。
2024 年,中国太保还与中金资本共同发起成立绿碳科技私募基金,为大湾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重要资金支撑。今年 2 月,名为 「中金钛合绿碳科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深圳) 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的基金完成 30.03 亿元资金募集。
除了科创领域,中国太保也在康养领域展开不少探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中国太保旗下太保资本已备案了 6 只基金,包括南京太保二期大健康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太保源申康复股权投资基金 (武汉) 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南京太保鑫汇致远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太保长航股权投资基金 (武汉) 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太保鑫益壹号私募投资基金 (上海) 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和太保大健康产业私募投资基金 (上海) 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这些基金多围绕康养产业布局展开。例如,2022 年备案成立的太保源申康复股权投资基金 (武汉) 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投资标的包括厦门康复医院、济南康复医院等。
总体来看,保险机构近年来股权投资探索整体较为积极,其中既有政策牵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原因,也与利率下行背景下险资配置策略有关。从行业层面看,主要集中在两大方向:与保险主业密切相关的养老和大健康领域,以及国家战略支持的重点领域,包括新能源、科技制造等行业。
例如,2024 年,中国人寿集团发起设立总规模 100 亿元、首期规模 50 亿元的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这是保险行业首只银发产业主题的股权基金。
去年 7 月 29 日,中国人保旗下人保资本联合人保财险、人保寿险、人保健康等公司设立了总规模 100 亿元的人保现代化产业投资基金,这是保险业内首个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目标的保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4 月 3 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 《关于保险资金未上市企业重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将保险资金重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扩大至与保险业务相关的科技、大数据产业,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
未来,随着保险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日益重视,保险私募股权基金的规模有望继续增长,将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证券时报网)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