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9 日 (星期一),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中国证券报
A 股后市如何?机构建议这样布局
具体板块配置上,机构建议重点围绕传统产能出清、新消费崛起以及行业景气度较高的领域布局,细分领域包括汽车、有色金属、商贸零售、美容护理、化学制药等。港股短期或维持震荡,但中长期看具备修复动能,值得投资者关注。
今年以来涨超 50% 这类 ETF 受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8 日,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今年以来上涨 51.30%,位列全市场 ETF 榜首。恒生创新药 ETF(520500) 和港股创新药 ETF(159567) 今年以来均涨超 50%。
多家理财公司下调费率
6 月以来,施罗德交银理财、民生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下调旗下部分理财产品费率。业内人士表示,理财公司开展费率优惠主要是为了增加自身竞争优势。5 月 20 日存款利率开启新一轮下调,理财公司通过费率优惠吸引投资者。
乐动机器人拟港股 IPO 聚焦 「机器人之眼」 赛道
招股书显示,乐动机器人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机器人视觉感知技术及产品研发设计的全栈式智能机器人公司。按照规划,公司此次 IPO 募集所得资金拟主要用于加强智能机器人视觉感知技术的研发。此外,公司还计划优化生产能力和扩充产能,拓展海外市场业务布局。
上海证券报
多项稳经济增量政策近期有望陆续出台
多项稳经济增量政策近期有望陆续出台,涉及 「两新」「两重」、稳外贸等领域。专家表示,增量政策尽早出台有助于稳定预期,起到早见效的作用。
从区域 「软实力」 到发展 「硬支撑」 长三角聚力协同激活发展 「动力源」
6 月 6 日至 7 日,2025 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江苏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的成效与经验,具体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进展,并深入分析新形势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使命、新任务,围绕 「协同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主题,明确接下来共同发力的重要项目和目标。
单日成交额不足百万元 超 180 只 ETF 流动性堪忧
从过往发展情况看,每当热门指数发布,众多基金公司蜂拥布局,但 ETF 马太效应十分显著,头部 ETF 规模破千亿元,尾部产品却在 「生死线」 边缘挣扎。在 「冰火两重天」 的背后,是同质化竞争与创新缺位的双重困境。对于总规模逾 4 万亿元的 ETF 市场来说,如何用差异化创新破解同质化竞争,值得思考。
部分关键信息披露存在矛盾之处 起底菲林格尔潜在 「新主」 金亚伟
翻查金亚伟从业履历,部分关键信息披露存在矛盾之处。最终其能否如愿接盘菲林格尔、接盘后能否在主业上力挽狂澜,尚未可知。
证券时报
高频数据 「背离」 难掩基建亮色 财政支持扩投资后劲十足
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政府债券年初加快发行、重大项目密集开工等一系列因素推动下,今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向好,但部分与基建相关的高频数据以及建筑工地资金到位率表现偏弱,显示出扩大有效投资的动能有待充分释放。在受访专家看来,随着置换债券发行进度放缓,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提速,未来财政资金有望更大力度地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托底经济增长。
做好 「双碳」 必答题 企业新添加分项
2025 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日前在沪举办。探访其中,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将 「双碳」 这一 「必答题」 视为争优的 「加分项」。企业在 「被动合规」 之外,更多了些 「主动谋势」,通过搭建绿色 「护城河」,为未来竞争抢占先机。
稳定币概念股躁动 短线套现与长线布局角力
香港 《稳定币条例》 近日正式成为法例,将于 2025 年 8 月 1 日正式生效,相关概念股迅速成为市场焦点。上周,多只稳定币概念股在大涨后出现大幅波动。而在美股市场,有着 「稳定币第一股」 的圆环集团 (Circle) 上市后同样受到追捧。港美股市场的稳定币概念股行情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但有投资机构人士表示,虽然稳定币前景广阔,但行业尚处发展初期,相关企业短期业绩兑现能力有限,提醒投资者理性看待。
IPO 业务回暖 上半年券商投行业绩收获 「安全垫」
记者注意到,A 股 IPO 市场经历了 2024 年的低迷之后,今年以来有所回暖,预计券商投行业绩也将收获 「安全垫」。年内,A 股 IPO 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募资规模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证券日报
港股次新股狂欢 夯实新一轮牛市基础待观察
港股市场的次新股成为 「造富引擎」。截至 6 月 6 日收盘,上市 3 个月的茶饮巨头蜜雪集团最新股价较发行价涨幅约 164.94%;次新股、高端国货彩妆品牌毛戈平最新股价较发行价涨幅约 276.85%;在国际金价驱动下,黄金珠宝新概念股老铺黄金股价呈 「井喷式」 上涨,6 月 5 日盘中股价甚至一度突破 1000 港元。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 30 日正式上线 北交所将开启 「双指数」 时代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在接受 《证券日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逐渐成熟的交易所需要多样化的指数来展示上市企业。北交所作为专精特新企业上市集中地,已有超过一半上市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率先推出专精特新指数水到渠成。
美债市场面临三重风险
美债一般被视为全球无风险利率基准,10 年期美债还有 「全球资产定价之锚」 之称,美债收益率上行通常会导致风险资产估值承压。5 月中下旬,美债 (尤其是长端美债) 就一度遭到抛售,收益率飙升,直接引发了美国 「股债汇」 三杀的局面。
多地祭出公积金政策 「组合拳」 提振住房消费再加码
6 月 6 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 《江苏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允许购房人父母、子女按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优化贷款条件。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打 「价格战」 没出路更没未来
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当利润被一再压减,不排除个别企业经营困难时,可能铤而走险:板材、零部件的标准放低,售后服务开始敷衍,维修保养逐渐糊弄……这样做,将对产品的安全、质量、服务产生恶劣影响,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我国具身智能机器人基础软件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鸿道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发布会举行。该操作系统拥有微内核架构、高实时确定性、分布式协同计算、安全可靠等核心技术,搭建起大小脑融合机器人电子架构,标志着我国在具身智能机器人基础软件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经济日报
恶性价格战没有受益者
从短期和表面上看,因为能以更低价格购买到更多商品,价格战似乎有利于消费者。但必须明确的是,表面上的低价,蕴含着更高的隐性成本。如果价格竞争的支撑要素是商业模式创新、技术进步或成本降低,那么它就属于良性循环。但在很多情况下,价格战依赖于平台巨额补贴或市场参与者过度竞争,这种情况不可持续。
各地积极探索推进现房销售
前不久,河南省信阳市住建局发布 《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 (试行)》 要求今后新出让土地开发的商品房,一律实行现房销售。「现房销售」 话题再次引发关注。什么是现房销售?推进现房销售面临哪些挑战?对房地产市场有哪些影响?
21 世纪经济报道
港股新消费指数年内涨幅超 20% 如何选择合适的 ETF?
新消费本不是刚需,其主要消费者是倡导 「悦己消费」 的 Z 世代群体。但在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青年人情绪压力增大,这类提供情绪价值的产品就变成了刚需,形成了一种新时代的 「口红效应」。
新消费股 「狂欢」 之余有分歧
随着股价大涨,市场分歧已悄然显现。部分消费基金经理对新消费领域依然充满兴趣,鹏华基金研究部基金经理谢添元认为,积极因素在持续酝酿,虽然短期有些过热,但全年来看仍是不容忽视的方向,且结构性行情将更为极致。仁桥资产创始人夏俊杰则直言:「当前阶段,我们相信新消费整体是过热的,股价存在明显的泡沫。」
第一财经
资本市场看好李在明!上任 5 天他做了这些事
据新华社援引韩国总统府消息,韩国总统李在明 6 月 6 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谈及韩美关系、经贸磋商等话题。这是李在明就任韩国总统后首次与特朗普通话。在约 20 分钟的通话中,特朗普祝贺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同时邀请他访美。
科创债新政首月发行超 4000 亿 发行主体仍待拓宽
科创债新政满月,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目前发行主体主要集中在大型银行和央国企,中小金融机构及民营企业参与度较低;存在融资期限错配的问题,难以与科技企业的研发周期相匹配等。
经济参考报
密集发声强化市值管理 央企加速估值重塑
近期,中核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华能等多家央企密集举办控股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投资者集中交流活动等,透露制定了年度市值管理方案或者估值提升计划,表示将提升分红比例,积极运用增持回购等手段,并打好做优主业、加强创新、深化改革等提质增效 「组合拳」,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央企市值管理呈现系统性深化趋势,预计下半年将加速推进,资本市场迎来央国企价值重估新机遇。
债市 「科技板」 满月 科创债发行超 3700 亿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 5 月末,深交所科创债累计发行 374 只,规模 2552 亿元。5 月 7 日至 5 月末,科创债发行进一步加速,发行规模达 90 亿元,其中 6 家证券公司发行 57 亿元。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