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月 13 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突袭,轰炸军事设施,暗杀伊朗高级军官和科学家等。突如其来的袭击打破了中东地区的脆弱平衡,全球油市迅速作出反应,WTI 原油期货日内一度涨超 14%,布伦特原油一度涨超 13%。
中东作为全球能源命脉的核心地带,此次冲突不仅牵动霍尔木兹海峡的航运安全,更将全球能源市场置于高度不确定的漩涡之中。据 EIA(美国能源信息署) 公布的数据,2025 年 2 月,中东地区的原油日均产量超 2840 万桶/天,占全球总产量的 34.5%。
具体来看,沙特原油产量位列世界第三,为 907 万桶/天,占全球总产量的 11%;伊拉克位列世界第六,原油产量为 433 万桶/天,占全球总产量的 5.3%;伊朗位列世界第七,原油产量为 427 万桶/天,占全球总产量的 5.2%。此外,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阿曼等中东产油国,产量均位列世界前二十。
突袭发生后,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迅速表态,称以色列的行动将面临 「严厉惩罚」,并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准备采取报复措施。但截至 13 日 17 时,伊朗的反应明显不及市场预期的激烈,油价已经回吐部分涨幅,WTI 原油及布伦特原油涨幅均回落至 6% 附近。
目前研究机构普遍认为,以色列的精准打击更像是一次战略威慑,而非全面战争的开端,但周末伊朗可能的直接报复仍需高度警惕。MST Marquee 的高级能源分析师 Saul Kavonic 分析称,只有当冲突升级至伊朗直接袭击该地区石油基础设施的程度,原油供应才会受到实质性影响。在极端情况下,伊朗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或中断其每日 210 万桶的原油出口,油价可能迅速突破 80 美元/桶。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