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澎湃新闻
印度航空坠机事故再次给波音艰难的复苏蒙上一层阴影。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 6 月 13 日,印度政府考虑停飞波音 787,并就空难事件进行安全审查。
当地时间 6 月 12 日,波音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利·奥特伯格 (Kelly Ortberg) 发布关于印度航空 171 航班的声明称,「我们向印度航空 171 航班机上乘客和机组的亲友,以及所有在艾哈迈达巴德受到影响的人们致以最深切的慰问 。我已经与印度航空董事长 N·钱德拉塞卡兰通话,表示我们将提供全力支持,同时一支波音团队已就绪,随时准备支持由印度飞机事故调查局领导的调查工作。」
波音方面表示,将遵循国际民航组织的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附件 13 的规定,关于印度航空 171 航班的信息需由印度飞机事故调查局发布。
当地时间 12 日下午,一架从印度飞往英国的印度航空公司波音 787-8 型客机在艾哈迈达巴德机场起飞后不久坠毁。现场画面显示,客机起飞后不久迅速下降,撞上一栋建筑物后爆炸起火,飞机残骸四处散落。印度航空公司说,机上载有 230 名乘客和 12 名机组人员。
印度航空公司 13 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证实,在这起坠机事故中,机上 242 人中有 241 人已确认遇难,1 人生还。唯一的幸存者为印裔英籍公民,胸部受伤,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据了解,涉事飞机为一架波音 787-8 客机,注册号 VT-ANB,机龄 11.5 年。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波音 787 首次发生坠毁事故。
据外媒报道,在印度航空客机坠毁后,印度航空首席执行官取消了下周参加巴黎航展的行程,通用电气公司也推迟了投资者日活动。
截至 6 月 12 日收盘,波音跌 4.79%,通用电气航空航天跌 2.25%。
黑匣子已找到,事发时有哪些反常?
据央视新闻 6 月 13 日凌晨报道,印度民航总局与事故调查局 (AAIB) 正联合展开全面调查,飞机黑匣子已找到,初步数据显示飞机在起飞阶段未能正常升空,部分起落系统可能出现异常。相关技术分析正在进行中。
据外媒援引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和联邦航空管理局的退休航空安全调查员 Jeff Guzzetti 的表述称,认为这不是制造或生产问题,现在判断问题是什么还为时过早,因为空难通常涉及多个故障。看起来飞机顺利离开了跑道,但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爬升。
资深机长陈建国向澎湃新闻表示,目前尚不能准确判断事故的具体原因,基于流传的视频来看,存在部分反常的点主要是飞机起飞后没有收起起落架,一直属于放下的状态。
陈建国指出,如果机组在起飞过程中发动机失去推力,机组遗忘收起起落架是常见的可能。但是即使机组忘了收起起落架,如果两个发动机是正常的,飞机正常离地爬升起飞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起落架只有在起飞过程中,如果一个发动机失效或者无意中收起了襟翼,才会对飞机的爬升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陈建国进一步指出,高度在 71 英尺只有 1.5 秒内高度没变,地速在不断减小,这个在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事。也就是说,如果飞行员短暂保持姿态,那么地速会增加。结合印度官方报道,飞行员有宣布 「MAYDAY」 遇险状态,并有媒体称机组报告:「No Thrust, not taking lift」(没有推力,不产生升力) 可以推测飞机可能发动机或者气动结构出了问题,也就是飞机停止爬升,或者无法获取足够的升力。
对于外界对于起飞襟翼未设定的猜测,陈建国指出,787 的 EICAS 警告系统中有襟翼警告,也就是如果起飞时襟翼不在起飞状态设置,是会出现 EICAS 声响警告的,所以襟翼未使用起飞状态设置的可能性是没有的。结合机组宣布 「遇险状态」 报告没有推力、不能离地来看,飞机有可能这时候发生了大的推力丧失,并导致飞机飞行速度下降。
谈及事故调查相关内容,陈建国指出,通常情况下,负责调查的机构会在 10 至 30 天内,依据黑匣子 (若已寻获) 中飞行数据记录器和语音记录器的数据分析,发布初步调查报告。该报告仅涵盖所有已确认信息及事故过程描述,例如失事时起落架与襟翼的位置、具体时间点发生的事件等,一般仅对事件进行客观陈述,并不直接给出调查结论。
陈建国进一步表示,完整的事故调查报告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可能耗时一年甚至两年。这是因为事故调查的核心并非简单判定空难成因,其报告的主要目的也并非划分责任,而是深入剖析事故原因,并从多维度探寻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的措施。具体而言,事故报告将从飞机机组人员资质、健康状况、工作环境、天气条件、空管指挥、飞机设计、飞机维修、人为因素、飞行程序设计等诸多方面展开分析,根本目标在于为未来减少此类空难提供依据。
波音公司的 787 机型此前也曾出现过问题暂停交付和停飞,不过外媒援引专家的表述称,并没有发现与此次事故有直接的联系。
不过,美国交通部长肖恩·达菲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代理局长克里斯·罗切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印度航空坠机事故造成 240 多人死亡后,他们尚未看到任何需要停飞波音 787 航班的即时安全数据。
达菲表示,他已与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主席珍妮弗·霍门迪进行了交谈。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团队将在波音公司和发动机制造商通用电气航空航天公司的支持下前往印度。达菲 12 日还曾表示,目前波音 787 航班不存在直接安全问题。
坠机对波音公司意味着什么?
这是波音 787 首次发生坠毁事故。
787 机型是波音史上最畅销的宽体客机,也是波音最先进的现役飞机。波音官网介绍,在不到 14 年的时间里,787 机队已搭载超过 10 亿乘客,比航空史上任何其他宽体飞机都更快。其采用更轻巧、更坚固的复合材料结构,燃油消耗效率更高。787 已在全球开辟了超过 425 条新的直飞航线,其中许多航线此前从未开通。截至 4 月底,787 已获得来自 89 家客户的 2000 多架订单。
不过,波音近年来安全性事故频发,2024 年 1 月 5 日,美国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波音 737 MAX 9 客机的舱门在飞行途中脱落,导致飞机迫降。在此前,波音飞机于 2018 年 10 月到 2019 年 3 月经历了两次空难,而 2024 年以波音飞机 「舱门脱落事件」 为首的事故,引发新一轮信任危机,波音公司在工厂质量控制方面持续承压。
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奥特伯格于去年 8 月上任。此前,业内曾指出,奥特伯格在带领波音扭亏为盈的过程中将面临一系列难题,包括持续的亏损、监管机构的额外审查、供应链压力、飞机延误导致的航空客户信任危机、国防部门成本超支,以及紧张的劳资谈判,目前还存在罢工威胁。与此同时,市场和航空业内也在期待,奥特伯格的上任能否解决波音公司面临的诸多挑战,让波音公司在经历多次安全质量危机后恢复稳定。
据外媒援引研究咨询公司 Wolfe Research 的一份报告中显示,认为此次坠机事故不会对波音财务业绩产生太大的直接影响,但在获得一些明确的信息之前,肯定会削弱波音的发展势头。报告还指出,这不会对产量提升造成任何影响,预计对需求的影响也将非常小 (且仅限于局部地区)。
「公众和市场的信心是极其宝贵且脆弱的,无论最终调查结果如何,这起空难都已将波音的安全文化和质量管控体系再次推向了全球审视的风口浪尖。」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低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乔善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次空难对波音品牌形象的冲击是即时的、深远的,甚至是结构性的。近几年来波音机型的空难事故,使其品牌形象处于一个持续被侵蚀的 「信任赤字」 状态。这次 787 的空难,无论最终原因是什么,都会使其品牌形象的损伤呈指数级放大。同时,也会使外界产生从波音 「产品问题」 上升到 「体系问题」 的质疑。
乔善勋表示,波音 787「梦想客机」 自投入运营以来,虽然早期经历过锂电池等技术风波,但一直保持着非常优秀的安全记录,是波音在 737 MAX 危机后,用以维系其 「安全与创新」 品牌形象的重要支柱。此次灾难性的坠毁,打破了这款明星机型 「绝对安全」 的光环。对于公众心理而言,一款技术先进的旗舰机型发生如此惨烈的事故,其冲击力远大于老旧机型,更容易引发对制造商整体技术实力的普遍担忧。
不过,整体来看,此次事故对波音的影响仍然取决于坠机的调查结果。外媒也指出,市场对新飞机的需求依然强劲,航空公司通常也会继续下订单。
(澎湃新闻)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